文/張奇 編輯/青鳥
2月1日,55歲的彭先生在著涼后開始出現發熱、乏力、食欲減退等不適癥狀,正值新冠疫情期間,由于擔心到醫院后的各種不便,沒有前去就診,自行在家服用抗生素、感冒藥等。在家熬了4天,病情不僅沒有絲毫緩解,反而在2月4日上午出現胸痛、突發意識喪失4次伴小便失禁,家屬這才急忙將他送到我們醫院。
患者彭先生被送到急診后,第一時間做了心電圖,提示高度房室傳導阻滯、下壁異常Q波、急性前壁心??赡埽诰驮\中更出現心室停搏,接診醫生當即進行了心臟復蘇處理、緊急藥物干預并同時啟動醫院疫情期間合并發熱的急危重癥患者搶救預案,一系列的措施都得到迅速而認真的落實。經過流行病學史調查、抽血化驗、胸部CT檢查,在極短時間內初步排除了新冠肺炎??紤]到患者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心室停搏,同時有胸痛癥狀且心電圖提示有心??赡?,我們心內科會診后馬上啟動綠色通道,依據科室疫情期間胸痛患者診治預案,在做好感染防護的情況下,將患者送到專用導管室進行診治。
我們團隊第一時間為患者進行了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排除了冠脈血管問題;結合病史及一系列檢查結果,對患者的診斷考慮為急性重癥心肌炎,影響了心臟傳導系統,從而導致的傳導阻滯及心室停搏。診斷明確了,治療思路也就清晰了!給患者置入臨時起搏器,隨后送入心臟監護室密切觀察并接受進一步治療。

在臨時起搏器保護下,經過激素、丙種球蛋白、營養心肌、防治感染等治療2天后,患者心律恢復正常,拔除起搏器。同時,進一步接受了核酸檢測,徹底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性。隨著持續的 藥物治療,患者感覺自身恢復良好,入院后1周開始臥床康復鍛煉,并逐步過渡到下床鍛煉。至出院前,彭先生的心臟射血功能從入院時的38%恢復到了59%,心肌酶、肝功能、心功能等各項血液學指標也從初始的衰竭狀態數值逐漸恢復正常。
回顧這個病例,我也頗有感慨。每年秋冬、冬春季節交換之際,科室總會收治幾例重癥心肌炎患者,盡管總體數量不高,但臨床表現往往很差,甚至會死亡。這與季節變化之際感冒發病率增加有一定關系,也與部分患者本身不重視感冒這種“小病”而耽誤了治療時機有關系。
無獨有偶,在彭先生之后,心內科還收治了另外一例發熱后胸悶不適、心跳嚴重減慢的重癥心肌炎患者。
疫情發生的特殊時期,很多患者因為擔心而不愿在病情早期去醫院就診,反而延誤了其他疾病的治療。心肌炎患者在就診前往往也有發熱、腹瀉等前期癥狀,這就給治療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最終診斷和治療前,需要對新冠肺炎、心肌梗死等一系列疾病做出快速的鑒別。面對危重癥患者,快速決策、鑒別是治療的關鍵因素之一。
事實上,針對特殊時期患者的診療,上海各大醫院都紛紛出臺了相應的防治預案。以彭先生為例,在他入院的第一時間,我們醫院就啟動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救治管理預案。這些管理預案的落實,一方面守牢了疫情防線,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常規危重癥患者的救治不受影響??傊眢w出現不適,如發熱、腹瀉、胸悶等癥狀,應當及時到醫院就診,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不可在家自行處理,以免延誤救治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