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明
(安徽省天長市石梁鎮農業經濟服務站,安徽 天長239300)
為了提高機插雜交中秈稻的產量和品質,尋求提高化肥利用率,減少氮肥的揮發和流失,尋找出不同新型簡化的肥料運籌技術方法。2019年度,天長市石梁鎮農業經濟服務站在石梁鎮何莊村居莊隊周永強戶進行機插雜交中秈稻肥料運籌聯合試驗,現已結束,小結如下:
本試驗氮磷鉀肥按照16:5:15比例施用;其中磷肥作為基肥一次性施用,鉀肥作為基肥和拔節肥分兩次等量施用。
表1 氮肥基施肥試驗設計
基肥過磷酸鈣42kg/667m2,氯化鉀10.53kg;穗肥施氯化鉀10.53kg。
表2 蘗肥試驗設計:
本試驗選用徽兩優996為材料,硬盤旱育(75g播量),5月25日播種,秧齡為20d。
試驗安排在石梁鎮何莊村居莊隊周永強戶6畝田,于6月9日翻耕,隨后用手扶拖拉機耙田,并畝用60%的丁草胺加20%芐嘧磺隆20g撒施,沉淀4d。6月14日移栽,株行距定為30cm×14cm,栽插密度為1.59萬/667m2,調節秧塊大小使每穴基本苗為2~3株,6月15日劃小區,不設重復,小區長37米,寬5米,面積約為0.278畝。而后做埂包膜,17日按試驗設計撒施基肥并人工耘田。本田期共防病治蟲5次:7月2日防治大螟,畝用40%福戈8g+美洲星60ml;7月19日防治紋枯病和葉瘟,畝用1.8阿維菌素100ml +75%三環唑40g+30%愛苗20ml;8月5日用藥防治二代二化螟和紋枯病等,畝用20%康寬10ml+30%愛苗20 ml +75%三環唑40g;8月20日孕穗期用藥,畝用40%福戈8g+30%愛苗20ml+75%三環唑40g+43%戊唑醇20g +99%磷酸二氫鉀40g。8月29日畝用75%三環唑40g+43%戊唑醇20g+美洲星60ml。因用藥及時對路,試驗小區無病蟲害。各個小區按試驗設計按時足量撒肥。其他管理方式等同于高產田塊。
4 葉期標記100 株,移栽后每小區定點移栽帶標記秧苗10 株,返青后定期(5d)測定葉齡(注:每個試驗設計調查2個小區)。
定點定期測定分蘗動態及成穗動態:每小區兩點,每點10穴,拔節前每7d一次跟蹤調查莖蘗數;并于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即N-n期(N 為品種主莖總葉數,n 為品種主莖伸長節間數)、拔節期、抽穗期、成熟期隨機普查100穴,計算穴苗數。
成熟期每小區選取代表性植株5穴室內考種,測定理論產量和產量結構,并對小區實收測產。
總氮量最少只有6.4kg、基肥氮肥沒施的小區產量最低,為588.5kg/667m2,隨著基肥尿素用量的增加(畝施尿素0公斤從15公斤,每個小區依次增加5公斤尿素,總氮量從6.4kg/667m2依次增加到15.6kg/667m2),產量逐漸提高(畝產從709.7kg增加到733.4kg),但到了基肥畝施尿素20kg、總氮量15.6kg/667m2時,小區產量反而降低到663kg/667m2。因此從試驗結果來看,在本年度適宜的氮肥基施肥方式為基施尿素15kg/667m2,總施氮量為13.3kg/667m2為宜。
在本試驗中,施碳銨處理的小區產量為709.9kg/667m2,最高;其次為施常規尿素處理的小區平均產量為707.8kg/667m2,施控釋尿素處理的小區產量較低,只有689kg/667m2,最低的處理為不施分蘗肥。在常規尿素處理的4個小區中,在栽后5~7d施2.78kg常規尿素的處理產量最高,為726.9kg/667m2;而栽后5~7d、栽后10~12d分別畝施常規尿素4.17kg的處理產量只有683.6kg/667m2,最低。說明在本年度的氣候條件下,適宜的蘗肥施用方式為栽后5-7天畝施2.78公斤常規尿素。
在本試驗中,以倒3.5葉、倒1.5葉分別畝施尿素4.17kg/667m2的小區產量最高,為737.2kg/667m2;其次為倒2.5葉一次性畝施穗肥——尿素8.34kg/667m2的小區,產量為728.1kg/667m2;最低的為沒有施穗肥的小區,只有640kg/667m2;其余小區產量相差不大,在680kg/667m2以上。說明機插雜交中秈稻穗肥的使用很關鍵,并以倒3.5葉、倒1.5葉分別畝施尿素4.17kg/667m2的方式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