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鑫中交一公局廈門工程有限公司(361021)
道路橋梁在施工中很容易受不穩定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進而降低道路橋梁結構質量。為此,相關工作人員應加強對道路橋梁施工裂縫的管控,針對裂縫產生原因,提出合理的改進措施,保證道路橋梁建設的最終質量,促進區域交通及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道路橋梁工程大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實際作業中,該類結構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裂縫問題,從而降低道路橋梁結構的強度和剛度,縮短道路橋梁使用壽命。結合以往工程經驗分析,道路橋梁裂縫的主要危害有:①裂縫會威脅結構整體安全性,并隨著裂縫不斷擴大,內部結構質量也會逐漸降低,不利于后期使用;②裂縫的出現會增加鋼筋暴露概率,加大外界環境對鋼筋的腐蝕,進而削弱結構承載能力;③裂縫出現會降低結構穩定性,導致不均勻沉降的產生,對行車安全構成威脅。
根據道路橋梁項目建設的實際情況,可將施工裂縫劃分為結構性受力裂縫和非結構性受力裂縫。結構性受力裂縫是受到外部因素影響而產生的裂縫,其會破壞道路橋梁結構的承載力,降低結構強度;結構性受力裂縫主要以負荷裂縫為主,是由于鋼筋混凝土構件承載力不足或承載力預期偏差等因素引起的。非結構性受力裂縫是由結構自身應力變化所導致的,包括溫度裂縫、收縮裂縫、不均勻沉降裂縫等,其中以溫度裂縫的出現最為頻繁,影響最為嚴重。

設計環節是道路橋梁建設的基礎環節,做好道路橋梁設計工作,能夠確保施工作業嚴格按照規定要求順利開展,改進工程質量。但如果在圖紙和方案設計中存在問題,那么在施工過程中就很容易因為不確定因素而引發裂縫問題,進而降低工程建設質量。比如,在設計階段,設計人員未做好前期現場勘查作業,將會降低數據收集的準確性,且極易導致承載力等參數計算出現失誤,降低結構強度,引起應力集中,造成裂縫問題;在圖紙中未對關鍵及重點部位予以明確標注,未做好技術交底工作,施工人員無法對設計內容及工程要求深入了解,無法理解設計人員的實質意圖,最終在施工中出現各種失誤,導致裂縫的產生。
工程施工中存在多個不確定因素,若監督不力,則會增大裂縫產生的風險。
1)材料質量不達標,材料性能無法滿足工程建設和施工的基本要求。道路橋梁施工中需要使用多種施工材料,且材料使用量較大,若無法嚴格控制材料的質量,在工程施工中應用質量不達標的材料,則會直接影響道路橋梁工程的施工質量,從而引發裂縫病害?;炷?、瀝青和鋼筋等材料的質量不達標是引發裂縫問題的主要因素。
2)施工技術選用不合理。施工技術對于施工質量及安全的影響較為直觀,施工技術落后、技術與實際施工要求不符、技術操作標準性不高等,都會使道路橋梁結構出現施工裂縫。
3)人員操作問題。人員是材料使用、施工技術落實的關鍵要素,人員自身專業水平不高、操作規范性較差,會增加實際施工中的失誤率,進而降低工程建設質量,加大裂縫問題的影響。
在道路橋梁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對現場進行細致勘查和了解,結合現場實況及建設要求進行設計方案的規劃,注重圖紙設計的準確性、合理性。在隱蔽工程和關鍵工程設計中,設計者需在圖紙上做好重要信息和數據的標注工作,完善技術交底,使施工人員明確設計意圖及施工目標。在工程施工前應加大設計圖紙審查力度。針對容易導致工程裂縫的環節,需做到嚴格審查,及時與設計人員交流,從而最大限度地規避由于設計因素所導致的施工裂縫問題。在圖紙審查工作中,對于存在的不確定情況要及時予以咨詢和了解,以免影響后續施工質量,降低工程整體建設效果。
1)要加大材料管控力度。對供應商資質、材料性能實行重點審核和檢查,必要時可抽樣檢測,以保證材料質量。另外,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材料倉儲管理,規避因存儲不當而引發的材料破損和變質等問題。
2)優化施工技術和方法。在了解設計圖紙及施工內容后,根據實際需求選用合理的施工技術和方法,從而降低施工難度,減少裂縫問題的產生;
3)加強人員監管。除了要對監管人員實行嚴格培訓和考核,增強其專業能力外,還需根據具體施工任務,優化人員安排,大力落實責任分工,提高管理針對性,保證施工質量。
4)加強安全質量管理。針對各施工環節,都應該安排專人監管,對施工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及時指出和處理,以免問題擴大,降低工程質量。
竣工驗收環節也是削弱裂縫影響的關鍵環節。在該環節,相關人員應做好自檢、復檢工作。自檢是由各施工團隊自行實行質量檢查,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之后再由專業部門的人員對施工質量實行復檢,尤其要加強重點部位質量問題的檢查,對于不合格部分要求立即整改,整改完成且檢查合格后,方可簽署相關證明文件。還可通過抽樣檢測的方式對某一重點段的施工質量予以測量,避免裂縫的產生。
道路橋梁建設中,裂縫是最常出現的施工質量問題,由于其對工程質量的影響較為嚴重,所以必須有針對性地制訂處理和解決措施,以提高道路橋梁結構穩定性,避免不必要的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