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武漢特派記者 趙瑜莎 郭媛丹 本報記者 謝戎彬 趙覺珵 楊沙沙

8日零時,武漢解封。活動被限制了兩個多月的武漢市民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城市交通和商業活力恢復的同時,重大投資項目、各類企業漸次復工復產,但長達76天的封城,以及未來疫情防控,仍然讓武漢經濟復蘇面臨巨大挑戰。
漢街商店恢復往日的熱鬧
漢街是武漢最著名的步行街,也是當地商業狀況的風向標。《環球時報》記者8日來到這里時,街道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熱鬧,行人熙熙攘攘,各類商店也都已經開門迎客。漢街一家星巴克的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步行街的很多店已經開放近3周了,今天更是迎來大量顧客。
在武漢的另一主要商圈——武漢國際廣場,《環球時報》記者也看到大量市民前來購物,有的店鋪門口甚至出現排隊現象。除電影院、書店、KTV、健身房等限制清單內的業態以外,武漢多家商場、購物中心已恢復營業。
雖然各個購物廣場的熱鬧景象近日在逐漸恢復,但武漢居民們在封城期間也沒少通過電商平臺下單購物。家住漢口的陳女士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封城最初,她在電商平臺上買了不少不著急使用的“非生活必需品”,而隨著近日各家快遞恢復正常運行,她又一口氣購買了大量農產品,如河北玉米、云南咖啡。為支持家鄉的經濟,陳女士還購買了湖北產的藕和小龍蝦。當日,陳女士出門去買了肯德基,“之前雖然也能訂外賣,但由于小區管控也還是不太方便,現在解封了,要把之前‘欠的都吃回來、買回來”。
武漢的商業活力正在復蘇,但《環球時報》記者也觀察到,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應該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消除。一位武漢出租車司機表示,目前一天只能接30單,疫情前一天平均60單,還有很多出租車司機沒有完全復工。一位外賣小哥也告訴記者,雖然不少餐廳都已經開業一周,他也在3月29日就復工了,但現在武漢餐廳沒有堂食,外賣生意也一般,一些市民還是對外賣食物的安全存在擔憂。
熱干面、周黑鴨、小龍蝦等銷量暴漲
“激動的心,顫動的手,推薦什么都買走”,4月6日晚,央視主播朱廣權和淘寶主播李佳琦的一場“連麥”,賣出價值超過4000萬元的湖北農貨和食品,開啟全國購買湖北商品的消費熱潮。
作為武漢熱干面的代表,大漢口熱干面此次出現在上述直播中。8日,大漢口熱干面食品公司劉經理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連連感嘆,“不能再有名了”。目前,公司員工正在加班加點生產,經過直播后,他們的訂單增長300%—500%。劉經理告訴記者,他們2月17日開始復工,當時“整個武漢人都在等著熱干面,大家覺得只有吃到熱干面,才代表在武漢可以自由呼吸,熱干面成了精神寄托”。3月底該公司產品正常發貨,不僅接到全國各地的訂單,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平臺,來自美國加拿大等地超市訂單也增多。
各大電商、直播平臺的助力,也讓湖北農產品成為“爆款”。3月31日,淘寶上線愛心助農“湖北加油”專區,此后湖北農貨的銷量持續走高。4月1日到6日,淘寶上累計銷售湖北農貨達到1.2萬噸,日均銷量超過2000噸,較此前一周的日均銷量增長80%。
京東也在4月1日開啟“買光湖北貨”活動,數據顯示,湖北特色商品當日成交額環比3月日均值增長超過109%,除周黑鴨、良品鋪子等品牌,襄陽特產零食小麻花成交額是3月日均值的5倍,湖北大米增長193%,小龍蝦單日銷售額環比增長近5倍。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商直播等“帶貨”方式對解決一些有時效性、季節性的商品銷售作用最為明顯,比如藕、小龍蝦、茶葉等,這些農產品如果存放過久可能就賣不出去了。
新技術助力經濟升級
除了“買買買”,不少企業也通過投資、技術支持等方式助力湖北和武漢經濟。本月7日,阿里巴巴時隔11年重啟“春雷計劃”,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阿里巴巴愿意全力發揮在數字技術和商業上的優勢,整合全平臺的能力,助力武漢抓好疫情防控、經濟恢復和企業服務,盡快推動消費、制造、內貿和外貿的全面回暖”。
京東集團8日也宣布,將在未來3年向湖北投資超過60億元,全方位助力湖北經濟恢復及當地中小企業發展。7日晚,騰訊宣布繼續加大在湖北省的投入,并公布一攬子投資計劃,在數字政府、智慧教育、智慧出行、人工智能以及安全等方面與武漢深度合作,全方位助力武漢數字產業的建設與發展。
雖然全國民眾紛紛開啟對湖北產品買買買的方式,但湖北農產品的銷路還是面臨難題,小龍蝦和藕是湖北明星農產品,由于產量大,受疫情沖擊嚴重,目前有關部門也在積極想辦法幫助解決。
“武漢經濟正處于慢慢恢復的過程,預計在第三季度可達到去年同期水平”,葉青表示,湖北和武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率已達到較高水平,如汽車產業,它們受到的影響比較小,真正最需要幫助的是中小型工廠以及服務業。葉青認為,“春雷計劃”等措施對武漢的幫助比較大,可以優先解決農產品直銷問題,然后再幫助中小企業。從長遠看,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則可以幫助工業實現升級。▲
環球時報20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