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勵行



摘要:在工程總承包項目中,業主與總承包商為最大的兩個利益相關者,由于總承包商的控制權大,業主應激勵總承包商來實現項目收益增加。因此,業主要充分意識收益共享的重要性。首先,本文對EPC項目共享收益的性質與來源進行界定。其次,以“基數*分配比例”的基本思路對成本優化、質量優化、工期優化的分配方案展開研究。同時,收益共享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勵總承包商增加EPC項目收益,且對于改善業主與總承包商的合作關系有著一定的幫助,實現雙方的合作共贏。
Abstract: In a general engineering contracting project, the owner and the general contractor are the two largest stakeholders. Due to the large control of the general contractor, the owner should motivate the general contractor to increase project revenue. Therefore, owners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revenue sharing. First, 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nature and source of EPC project shared benefits. Secondly, based on the basic idea of "base number * distribution ratio", the distribution schemes of cost optimization, quality optimization, and duration optimization are studied. At the same time, revenue sharing can incentivize the general contractor to increase the revenue of the EPC project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it can help improv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owner and the general contractor, and achieve
win-wi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關鍵詞:收益共享;成本優化;質量優化;工期優化
Key words: revenue sharing;cost optimization;quality optimization;project optimization
中圖分類號:F206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6-0061-02
0 ?引言
在制造業領域,收益共享合同已被廣泛用于解決上下游合作間的雙邊道德風險問題,提升供應鏈的運作績效。在工程建設研究領域,部分研究者針對多主體的“偷懶”和“機會主義行為”,引入收益共享合同對項目參與方的決策行為進行誘導,改善各個參與方的合作關系和提高項目合作績效。對于EPC項目而言,業主通過引入收益共享機制,能夠緩解業主與總承包商之間的利益沖突關系,激勵總承包商提高自身努力水平,增加項目收益,促使雙方進一步合作。
隨著我國建筑業的發展,在工程總承包項目中業主與總承包商這兩個最主要的利益相關方因收益分配問題引發許多糾紛,因此,在引入收益共享契約后,雙方收益如何合理分配對EPC項目來說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1 ?EPC項目共享收益的性質與來源
1.1 EPC項目共享收益的性質界定
EPC項目中常常會涉及到收益、總收益(項目收益)、凈收益、增量收益、超額收益等相關概念,為界定出本文研究的EPC項目可共享收益的性質,有必要對上述概念進行解釋與區分。
無論動態聯盟還是各個企業中的收益分配,都是以項目收益為基數進行按比例分配。因此,本文將業主與總承包商的可分配收益確定為總收益,即項目收益。對于EPC項目而言,總收益與凈收益存在關聯,即:總收益(項目收益)=業主凈收益+總承包商獎勵金額。EPC項目的核心是通過設計和施工的緊密結合,對項目三大目標進行優化。所以,在固定總價合同模式下,EPC項目收益主要由完成設計和施工工作所獲得的收益和通過三大目標項目優化實現的增量收益兩部分組成。所謂“超額”收益實際上是指某物與另一物相比而言的更高的收益。EPC項目提及的收益概念與增量收益更接近,因此本文選擇 “增量收益”這個概念作為研究對象。
1.2 EPC項目共享收益的來源確定
承包商在施工中向業主(工程師或監理工程師)提出合理化建議,旨在降本增效、優化工期及運營期經濟、技術等指標的建議。由于承包商既是主要施工者又是現場管理者,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承包商對工程現場也最為熟悉,因此,充分調動承包商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激勵承包人對發包人提供的圖紙、技術要求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提高項目合作績效。成本優化、質量優化和工期優化是承包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常見三種情形。
2 ?收益共享分配方案
2.1 成本優化的分配方案
最終結算價與合同價之差和每項工作對合同價格降低貢獻值大小是合理化建議中計算某項降低合同價格數額時常用兩種計算基數,本文研究的EPC項目在總承包商進行成本優化后的收益共享問題中,以每項工作對合同價格降低的貢獻值大小為計算基數,制定收益共享分配方案。
獎勵系數是確定獎勵金額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對于總承包商而言,總承包商的利潤與合同價格密切相關。因此,合同價格的節約會直接導致總承包商利潤的降低。總承包商需要衡量成本節約造成的利潤損失與預期可獲得的成本節約獎勵之間的相對大小。若獎勵值大于利潤損失時,才能對總承包商形成有效激勵,成本激勵機理圖如圖1所示。
2.2 質量優化分配的方案
EPC項目質量優化不僅帶來直接收益的經濟效益,還給業主帶來的收益包括聲譽之類的社會效益,將社會效益視為間接收益。業主與總承包商合作過程中無法準確評估總承包商質量優化給項目后續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故根據收益共享的規定中提到的“發包人可對承包人給予獎勵”,業主可以與總承包商簽訂固定總價加獎金合同。根據質量等級的不同,為了激勵總承包商進行質量優化,工程分包模式下質量優化收益共享問題時提到“質量等級為qj(j=0,1,2),分別代表合格、良、優,只有達到良和優才給予獎勵”。根據《廣東省建設工程標準施工合同范本》(2012版)67.2工程優質費的計提與支付中規定,除專用條款另有約定外,工程優質費按照合同價款的下列額度計算:國家級質量獎為3%,省級質量獎為2%,市級質量獎為1%。當項目同時獲得上述多個獎項時,工程優質費只按最高獎項的額度計算。因此,本文給出的五個質量等級,制定出的質量獎勵標準如表1。
2.3 工期優化的分配方案
工期優化的分配方案有計提獎勵方式、每日歷天獎勵方式、基于Nash討價還價的收益分配和考慮風險因素的修正Shapely值收益分配。在工程實踐中,目前運用最為廣泛的工期優化分配方案是計提獎勵方式。
計提獎勵方式同2.1節和2.2節一樣,以“基數*分配比例”為基本思路。在工程實踐中,一般盈利性項目都會為業主帶來提前投產收益,因此,將提前投產收益作為基數的適用性最強,應用最為廣泛;分配比例是由業主直接給定,在現有國家標準和相關文件中并沒有給出,這給實際進行獎勵造成了困難。本文通過借鑒投資節余與員工薪酬兩個領域的獎勵比例,類比出承包商獎勵的分配比例,現繪制出分配比例的區間,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獎勵的合理比例范圍為30%±20%,且30%是激勵強度較好的點。計提獎勵額度隨著提前投產收益增加而遞增,而提前投產收益與提前竣工天數正相關,因此,該方式更加能體現出工期優化的本質,對總承包商的激勵效果更強。
3 ?總結
本文研究是總承包商進行項目優化后的收益,對整個EPC項目而言增加的總收益,并從經濟學角度入手,發現通常情況提及的收益往往就是增量收益,對于本文的EPC項目來說,就是總承包商進行了項目優化后相對于項目優化之前產生的增量收益。然后從合理化建議相關的條款中歸納出共享收益的來源包含三個方面,即成本優化、質量優化、工期優化。以“基數*分配系數”為基本思路對成本節約、提前竣工、質量提升給項目帶來的增量收益如何分配的。收益共享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勵總承包商增加EPC項目收益,且對于改善業主與總承包商之間合作關系有著一定的幫助,實現雙方的合作共贏。
參考文獻:
[1]朱志彬.項目成本的構成特點及全程控制[J].建筑,2014.
[2]楊艷平,羅福周,王博俊.工程分包模式下質量優化收益共享群體激勵演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
[3]陳菊紅,汪應洛,孫林巖.虛擬企業收益分配問題博弈研究[J].運籌與管理,2002,11(01):11-16.
[4]Bellantuon N, Giannoccaro I, Pontrandolfo P, et al. The implications of joint adoption of revenue sharing and advance booking discount progra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9,121(02): 383-394.
[5]李錚.項目價值增值的實現路徑研究——基于EPC項目業主需求的視角[D].天津理工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