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委會大媽擔負《網商》與居民的《送貨員》
“前幾天特別想沖出去拍照,題目都想好了,叫《疫情下的眾生相》,結果是膽小沒出去,只能是個空想吧。”當一位酷愛藝術與攝影的大姐,通過微信和我分享疫情下的生活心路時,相信大多數人也經歷著如此——“窗外艷陽高照,深居簡出頗無奈”的矛盾心理。然而,回想起17年前,同樣是因為疫情而為生活帶來不便的“非典”記憶,如今的我們卻幸福了許多。
網絡技術給予我們的生活改變首屈一指,這一被列入“虛擬世界”范疇的技術,卻給予了人們太多的現實感受。短短十幾年光景,從不同角度,由淺入深地沁潤于生活中各個領域,使人們從被動感知轉換為主動應用。尤其是在此次被新冠肺炎疫情騷擾的幾個月中,人們與網絡的親密感越發濃烈,甚至到了“依賴”的程度。我們發現自己早就成為網絡生活中的一個元素,同時也開始思考:是人類創造了網絡生活,還是網絡生活成就了人類?
疫情之下,仍然堅守配送崗位的快遞小哥們,曾經只負責取餐送餐,如今變身為奔波于超市商品之間的采買員。
人們或許從來沒有想到,會有一天如此依賴于網絡購物,專門從事這一行業的經營者,可能也沒有想象到自己的工作價值,與維系大眾的生活有著如此直接的關系。就連平日里并不精通網絡購物的老年群體,也開始主動學習,并實際操作。從事慣了餐飲服務的商家,同樣應時而變,也做起了鮮蔬蛋奶的銷售業務,而支持和保障它們順暢運轉的同樣是互聯網技術。

配送小哥隨網絡購物而忙

快遞員取餐同樣避免接觸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為了盡量降低疾病傳染幾率,電子支付也迎來了意想不到的進一步普及與應用。以本人為實際例子,原來連買機票都不惜跑腿到西單民航大廈,面對電子支付與各式各樣網上銀行就犯怵的“老腦筋”,也被形勢逼著跟上了科技步伐。支付寶、微信、網銀,一扇門的打開,真的可以看到更美麗的風景,如今買斤瓜子都用上了二維碼支付。
其實,無論是疫情發生與否,網絡生活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讓人們的生活更簡化。我們足不出戶便可以購買到小至針頭線腦,大至汽車樓房的商品;我們網絡下單,便可以收獲一桌豐盛的宴席或周到的家政服務;我們不用花費幾十分鐘奔波于各銀行之間進行存取款,便可以在幾分鐘內進行繳費、轉賬等金融業務……不得不承認在這樣的簡化過程中,人們收獲了太多便利。
然而,縱使萬般事情可以簡化,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卻不能簡化。
當“情感”一詞出現時,人們總喜歡在后面綴上“交流”“溝通”等帶有豐富動能的詞匯,其實這也說明了情感如水,通過流動而生,共同交融而濃。不過,生活在被疫情騷擾的城市中的人們,平時早已習慣了見面聊天,如今猛然改變為“你在長江頭我在長江尾的相望情牽”,尤其是上了歲數的老人,確實有點不適應。
爹媽住在西城,我與愛人住在海淀,疫情之下減少出行,但父母的生活不可能置之不理,平日少不了電話的問長問短。隔著電話線交流的日子長了,心卻不怎么安生。突然想起了微信視頻功能,雖然父母平時并不怎么習慣使用,但還是想為他們增加豐富的溝通方式。當按下視頻請求時,還在擔心他們是否能夠接通,在漫長的蜂鳴聲后,剛要掛斷,手機的振動提示,如驚喜的幸福到來,屏幕里顯示出了母親的面孔。耳朵與眼睛雖然同是可以接收信息的器官,但此時直接感受到,這些信息所轉化為的情感卻不盡相同。“你胖了,少吃點肉!”“您也發福了!和我爸盡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多在家里做做運動。”母子之間的話題,因見面而起,但總是回歸到健康與關照。雖然父母對于視頻操作還不是很熟悉,不少時候鏡頭雖然對著自己,卻讓你去看鏡頭外的院子、花草、寵物,伴隨著發現自己的誤操作,帶來的卻是爽朗歡笑。

一個二維碼隨時掌握超市動態

小小二維碼方便返京人員報到
一日,老兩口發來的微信視頻交流信息再次響起,接通后并不是平日里的問候,而是隨即入耳的音樂。視頻中,母親迅速調整好放在桌子上的手機角度,伴隨著向后移動,老兩口的舞姿隨即展開。聽著音樂看著老人時而舞動手臂,時而互動變換著位置,心中多了不少踏實,慨嘆網絡科技給予了情感交流的更多方式,以“萬變”應“不便”,而且它還會讓夕陽生活多了不少創意與分享……

通過手機看到了父母的幸福生活
老王是出自咱北京胡同的好姑爺,春節前隨老婆去外地探望丈母娘與老丈桿子,本打算“破五”返京的他,因為疫情拖延了歸途。“既來之則安之”,索性當個“上門女婿”,不過頭幾天的新鮮勁兒一過,多少有了些憋悶。
與老王是摯友,雖然我們在遠隔千里之外的不同城市隔離,但每天總會聊會兒天,彼此逗會兒悶子,分享一下餐桌上的影響,交流廚藝心得。很是懷念在京時,每年他都會數次來家造訪,粗茶淡飯不很驚艷,但飯后兩家子必然上演的“升級”“斗地主”等撲克大戰,每每讓他們頂著星星回家,仍舊意猶未盡。

越來越多居民開始選擇網絡購物
微信突然收到游戲鏈接,點擊之后原來是早已在網絡游戲室等候多時的老王,相隔千里的距離,一下子被網絡游戲斗地主所拉近,一邊酣暢比拼,一邊通過游戲室內語音插件進行京腔京韻的調侃。幾位京人、一桌撲克,老王品味的是北京家鄉的聲韻,我則沉浸于因網而近的友情。
老王是個愛琢磨的人,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的他,仿佛天生就有著一份藝術細胞。除了打牌聊天,利用手機APP制作剪輯視頻,是他最近繼網絡游戲廳之后,發現的又一“新大陸”。愛人開玩笑給我錄制的一段生活影像,被老王偷偷借鑒,改編成了集聲音、動畫、劇情于一體的微視頻。通過網絡與大家分享后,樂得前仰后合,為這整日悶在家中的煩悶心情進行了完美調節。

生鮮菜品貨架線下線上同登餐廳
由此看來,萬事萬物均有兩面性,曾經無數次在各媒體上,被推上風口浪尖,稱之為“隔閡于情感之間壁壘”的手機,在疫情面前卻成為了溝通情感的利器與橋梁。“身份”的轉換,總是會創造出不少驚喜,正如很多從事線下經營的企業,開始嘗試登陸線上。
如果有人問北京夜生活的熱地在哪兒?10個人有9個都會提起工體北路或三里屯的名字。疫情影響下,北京的夜色霓虹是否仍舊可以為都市里的夜歸人,提供一處釋放減壓的場所,那里的經營者通過互聯網尋覓出了一條別樣之路。
2月初,喜歡網上沖浪,愛好觀看直播網站的網友發現,因為疫情而暫別人們視野的蹦迪,出現在了抖音平臺之上,以“云蹦迪”的新奇形象,剛一推出,便贏得了青年網友的廣泛關注。據一項報道顯示,這是一家上海的著名酒吧,開啟了“云蹦迪”的先河。沒過兩天,北京的一家知名娛樂場所便隨即開設“云銳舞”直播。開播當日,從晚上9點到次日凌晨2點,迅速迎來的龐大流量,打消了經營者之前的擔心,經營者坦言:“按照當時的網絡在線人數,一個體育場都坐滿了。而如果真的是在店里蹦迪,由于空間的局限性,一晚上最多接待兩三千人。”在這樣一個全新的嘗試基礎上,經營者借助2月14日情人節的契機,在抖音上發起了“口罩表白日”活動。除了日常DJ打碟之外,他們迅速搜集了幾百張照片和視頻,展現用戶們在口罩上寫下的表白情話。這一活動不免把筆者拉回到17年前的青年時代,面對當時的非典疫情,包括自己在內的很多年輕人,在厚厚的棉紗口罩上,頗有創意地繪制出各式各樣的圖案,彰顯個性的同時,也在為身邊的更多人打氣鼓勵。想想如今參與活動群體的年齡,與17年前的自己年齡相仿,看來疫情之下的這一特殊表達方式,也是有傳承的。
延續傳承的還有身邊的無數“金嗓子”。“卡拉OK”的名字與我們漸行漸遠,無論如今是叫量販式KTV還是什么,形式不管如何創新,但分享美麗歌聲的內核永遠不變。記得好幾年前,手機APP開始出現相似模式功能的平臺,我當時卻并不“感冒”,總覺得一人面對手機“干號”,比不上歌廳里面與三五好友把酒言歡舉杯同唱,而且這樣的軟件通常接受者并不是我這個年齡段的,他們平時的身影一般會出現在公園里的合唱團。然而,這樣的軟件在特殊環境下卻凸顯優勢。愛人首先分享了同事們在朋友圈發布的時尚歌曲,而后插上耳機接上麥克,亮出了歌喉。在她的帶動下,重新下載安裝了軟件,這回的再次謀面較之前卻和睦了許多。首先是因為此類軟件經過幾年的發展,將微信、QQ、手機聯系人的信息全部串聯起來,發現此時平臺的用戶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通過手機平臺一展歌喉,而且周圍很多朋友與我相似,都是近幾個月注冊。此外,我還發現了身邊居然有這么多“歌唱家”,深藏不露的“金嗓子”們用歌聲釋放減壓,且用歌聲迎來了更多形式的交流。沒錯,如今的網絡生活居然也可將“兩岸對歌”“花會競歌”的線下傳統模式搬到虛擬世界。“看誰不爽”,參與挑戰用歌聲展示自己;“聞聲大喜”,加入合唱共同演繹美麗曲調;“老友相逢”,鮮花、彩燈,少不了評論里的問候傳情……
看到這里,或許很多人會覺得網絡技術給予了生活太多滋味,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疫情環境中,網絡生活的優勢凸顯。在微博中,當一只會練八段錦的動畫小熊進入我視野的時候,頓時被它憨態可掬,又如行云流水般的動作所吸引,我這個“宅男”也開始嘗試每天隨著小熊的韻律,進行有目的的鍛煉。網絡技術正是如此帶來了越來越多人的網絡生活,然而,當我們仔細“咀嚼”其中之味的時候會發現,不是人們離不開網絡,而是網絡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人們對于生活快樂的主動尋找,與創造的能力。正如我與這只會練八段錦的小熊,它的誕生源于真實生活,以及生活中人們對于健康的渴求,尤其是在疫情之下,人們更需要這樣一個機緣,由此網絡載體與網絡產品得到了發展。

廚房里的卡拉OK
那還是對于網絡生活的重新審視,讓虛擬世界因為真實的影像而更有魅力。在這一探索中,北京動物園的動物們也著實過了一把網紅癮。
自打過了春節,北京動物園就一直處于閉園的狀態。這回可苦壞了動物愛好者,以及平日里總喜歡在大人的帶領下去動物園看動物的小朋友。其實相信,整日里習慣了“人山人海”的動物們,生活一下子安靜下來,估計也會有些不適應。
為了緩解雙方的“相思之苦”,北京動物園微信公眾號推出了線上動物園。筆者第一時間關注其公眾號,發現在視頻短片中可以看到動物的日常生活,而且還會有平時在線下動物園很難看到的飼養員如何消毒、制作飼料、喂食、觀察、訓練等等背后影像。尤其是因為視角的不同,通過這樣的線上動物園,反而會有一種與動物距離更為親近的感覺。例如可愛的小熊貓細品葡萄的滋味,大塊頭的犀牛寶寶正向你奔來,還有享受“冰雪嘉年華”的北極熊……與視頻共同出現的還有與之相關的知識普及和萌照鏡頭,讓人雖足不出戶,但收獲的卻比線下參觀還要豐富。據媒體介紹,大家還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留言自己想看的動物,工作人員會定期推送,頗有些“定制”之感。
除了線上動物園在圈粉方面有著不俗業績,其實一直以來我還是故宮博物院的忠實粉絲。曾經與愛人連續數周,分東西六宮、中軸線、珍寶館、鐘表館不同路線內容細致尋訪,而如今推出的線上故宮博物院,則又為我們開啟了一扇以全新視角看故宮的窗戶。

會站立的掃帚,調節了人們生活
在故宮博物院官方網站,你會發現有很多展覽都是可供參觀的,伴隨著場景的選擇和移動,可以對感興趣的文物進行有針對性的了解。而在建筑營造方面,還可以對燙樣、榫卯、構建等細節之處進行了解,全方位解讀這一擁有600年歷史的“老房子”。值得一提的是,你還可以通過選擇不同場景的模式,瀏覽全景故宮,為網絡游覽增添更多樂趣。
可以說,快樂之源都是主動創造、共同分享的,從未有過任何人可以給予的真正幸福,這對于網絡生活同樣適用。雖然因為疫情我們需要更多的自律,需要盡量減少外出,但尋找快樂的源泉,為生活加點料的能力在此時顯得格外重要,這一源泉與金錢、榮耀、權勢……沒有任何關系,那或許就是一把簡單的掃帚。
一天晚上,微信、微博、論壇……那把會站立的掃帚猛然成為了焦點,明星、“大V”、身邊的朋友、圈子里的熟人、網絡上的陌生人,爭相將自家的掃帚請了出來,讓自己的身影與一顯身手的掃帚合影。其實,這樣一個有關“掃帚日”的國際傳聞,早已被證實是虛假消息,掃帚的站立完全是因為力學原理,而且任何時候都可完成。然而,在這樣一波因掃帚而掀起的網絡熱潮中,有很多人早已心知肚明,大家并不較真于事情本身的科學原理,而是沉浸于相識者、陌生人之間所傳遞的生活快樂元素。這樣的一種全世界人共同制造的減壓機會,無疑是通過互聯網所匯聚的,是世界范圍內人們情感、快樂的友善傳遞,這場“笑浪”相信會給很多人帶來放松,給宅在家中生活的人們加點料。
疫情之下的城市,每個人的生活其實都在發生著改變,互聯網為疫情之下的人們敞開了無數個窗口,讓單調的生活變得豐富、人生維度得到足不出戶的無限放大。常言道:身未動,心已遠。我想人未動,眼界早已得到拓寬,無論疫情存在與否,這無疑是網絡時代給予人們的一份生活的改變,一份逆境中的幸運。與之同行的,則是如今我們看到身邊越來越多富有滋味的生活狀態,具有創意的精神世界。正是這座城市里不斷釋放的樂觀正能,對健康生活的努力追求,才有了虛擬世界技術的綻放異彩,這無疑也是戰勝疫情的有效良方。
當我們通過網絡獲取便利,通過網絡技術溝通你我,通過網絡平臺自娛自樂的時候,突然發現,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親情友情的存在,因為創意與求知的旺盛,因為制造快樂分享快樂的活力……網絡生活正在我們的共同創造下不斷前行,真實的生活從未遠去,真實的快樂依然有味。
(編輯·郎永)
332178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