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理發,不是跑到印度師傅那里去修,就是去讓海南人剪。
中國理發鋪子的招牌真怪,左邊開了一家叫“知者來”。生意一好,右邊馬上跟著另一家,叫“就頭看”。
一推門,“哎”的一聲,生了銹的彈簧好像在罵你。客人真多,坐在有臭蟲的硬板凳上等,哪里有什么八卦周刊,報紙都沒一張。
等、等、等,已經老半天了,風扇把剪下來的細頭發吹進鼻子里,打聲噴嚏,四五個剃頭佬一齊轉過頭來睜大眼睛瞪著我,我只好把頭縮到脖子里去。
搖著腳,東張西望。見一只只的赤裸燈泡,原來是挖耳朵用的。理發匠用那幾根毛已發黃的東西替客人掘寶藏。哇!豈不會把耳朵挖出膿來?
輪到我了,那家伙把一塊木板放在椅子的兩個把手上,我乖乖地爬了上去;先用一塊像掛圖一樣的白布包著你,往頸上一箍,差點沒把我弄到窒息;再來是用大粉撲,噼噼啪啪地亂涂一頓,白粉紛飛,那個難聞的味道,到現在還是忘不了。
接著他拿了一把發鉗,在我的后腦剪一圈,聲音就像用金屬物在玻璃上刮那么難聽,牙肉都酸掉。剪得快,夾住你的發根也不管,往上一拔,痛得眼淚掉下來。
不知不覺中,小毛發自動地鉆到你的身上,刺得渾身又痛又癢,剛要擺脫它們,那剃頭佬又大力地把你的頭一按,比電影中的大胖子、露胸毛的劊子手還要兇。
好歹等他剪完,照鏡子一看,哇,和哥倫比亞短片《三傻》中的那個“模亞”一樣,一個西瓜頭。
走出店鋪,看到街邊坐了一個人,理發匠將他“就地正法”。
想想,唉,自己算是付得起錢進鋪子的人,心里好過一點。
警察來抓人,無牌剃頭師走鬼,客人的頭只理了一半,呱呱大叫。理發匠邊跑邊說:“明天再來,不收你的錢!”
(選自《蔡瀾說樂》)
【賞析】
這是一篇頗有妙趣的生活小品文。蔡瀾先生抓住舊時海南理發師傅的職業特點,通過一系列精彩生動的動作描寫,將當時的情景逼真地呈現于讀者眼前,讓人如臨其境,感同身受。比如“我”理發時,被海南師傅用白布一“包”一“箍”,差點窒息;大粉撲啪啪亂涂,讓人消受不起;頭發被“拔”得生疼;隨便動一下,還得受劊子手般的用力一“按”……這些動作描寫充滿諧趣,讓時隔多年的那人那景那事,依然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