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總喜歡尋找合適的地方繁衍,植物也一樣,它們也要讓子孫向更適合生長的遠方擴散。想要長途旅行,小動物可以靠行走或飛翔,但植物沒有類似的本領,因此,植物選擇了其他的方式,比如沿途搭順風車旅行。
有幾種植物的種子天生適合被風吹走,或者在水中漂流,而其他許多植物則會“誘騙”動物前來吃掉自己。這樣一來,動物們就會來把種子帶走。饑餓的動物把果子扯下來吃掉,然后離開,再到遠離這棵樹的某個地方把種子吐出來,或者排泄出來。就這樣,種子也可以來到千里之外。
這些想要搭順風車旅行的植物們是怎樣吸引動物的呢?它們往往會把植物包在好吃的果子里,并用顏色和氣味來宣告果子的成熟。就像草莓,當草莓的種子還沒有成熟、不能馬上播種時,周圍的果實是又青又酸又硬。當種子最后成熟時,果實就變得又紅又甜又嫩。果實顏色的變化成了一種信號,把鶇(dōng)一類的鳥兒吸引來啄食果實然后飛走,最后吐出或隨糞便排泄出種子。
當然,草莓并不是有意要在準備好撒播種子的時候去招引鳥兒。鶇也不是有意要去馴化草莓。相反,草莓是通過自然選擇來演化的。沒成熟時,草莓的顏色越青、味道越酸,在種子成熟前來吃草莓,從而使種子遭到破壞的鳥兒就越少;當草莓成熟后,它的味道越甜、顏色越紅,來撒播成熟種子的鳥兒就越多。
草莓把自己變得更適合鳥兒吃,從而幫助自己播撒果實。在自然界,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橡實變得更適合松鼠,杧果適合于蝙蝠,某些莎草適合于螞蟻。
野生水果有把“變化”作為播撒種子的手段,人類也就利用它們的“心理”,引導它們變成人類自己最想要的樣子。比如在很久以前,人類在栽培香蕉時就選擇了全是肉而沒有種子的品種?,F代農業科學家則學會了培育無籽柑橘、無籽葡萄和無籽西瓜。當你站在超市里時,就會發現現在的草莓比野生草莓要大很多,人類就是這樣把野生水果的演化作用完全顛倒了過來,讓它們變得更合乎人類的需要,變得更加的美味。
(選編自《槍炮、病菌與鋼鐵》,上海譯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