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奧斯卡金像獎入圍紀錄片《象牙游戲》的主角之一,他是在《朗讀者》節目中感動所有人的朗讀者,他被聯合國和平大使、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稱贊為“我的英雄”……他叫黃泓翔,今天我們來聽他講述自己的故事。
喜歡動物,向往遠方
我從小非常喜歡動物,一直很向往去非洲的大草原,去南美洲的亞馬孫熱帶雨林探險,只是那時候覺得這些地方,遙不可及。
2011年,我從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畢業。因為一直沒有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我決定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想看看人生有沒有別的可能。
我是一個不起眼的中國留學生
在異國他鄉,我過得并不輕松。生活上很拮據,而且成績平平,我是一個很不起眼的中國留學生。
相反,我的外國同學卻總是在談笑風生,他們這樣說:“當我在巴西的時候”“當我在海地的時候”“當我在肯尼亞的時候” ……我驚訝地發現:曾經我覺得遙不可及的非洲、南美洲這些地方,我的同學基本上都去過。他們在這些國家做了一些很有意義的活動,而我呢,對這些一無所知。
我很想像他們一樣,也能看到那么廣闊的世界,有那么多有意思的經歷。
我去了厄瓜多爾、秘魯、巴西
終于有一天,我邁出了勇敢的一步。
在美國的第一個寒假,我把宿舍短租出去,換得飛往南美洲厄瓜多爾的一張機票,開啟我的一次自費調研。我的調研關注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中國企業在厄瓜多爾不受歡迎。因為沒有經費,也沒有經驗,我四處碰壁;但隨著一次次嘗試,調研逐漸深入。而且在這里,我第一次走進亞馬孫熱帶雨林,看到食人魚和各種各樣神奇的生物。后來,我的調研報告獲得好評,許多類似的項目也接踵而來,我又去了秘魯和巴西……
兩年后,我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我沒有選擇留在美國,而是背上行囊,去了另一個我一直向往但還沒有機會到達的大陸——非洲。
我在非洲做“臥底”
在非洲,我參與了一項關于非洲象牙和犀牛角貿易的調查。調查發現,在過去的五年里,有超過15萬頭大象在非洲慘遭殺戮,每15分鐘就有一頭大象倒下。象牙有三分之一長在大象的臉里面,盜獵者會活生生把大象的臉給削掉,從而得到更多的象牙。
有一天,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奧菲爾找到我,他希望我去做臥底調查員,協助警方抓捕象牙和犀牛角的走私犯。
一開始,我很好奇為什么要找我做臥底,我一點也不像是買象牙的人啊!可每當我走進非洲當地的象牙市場,商販們都非常激動,紛紛打開自己藏在箱子里的“好貨”,用流利的中文喊道:“象牙!犀牛角!”
準備銷毀的象牙和象牙制品
原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象牙買賣市場。走私犯會把我當成購買象牙的中國人,這才是選我做臥底最大的理由!
看到中國人成了大家眼中的象牙買家,我感到難過又羞愧。他們不知道,在中國真正買過象牙的人,其實非常少。為了保護大象,為了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為野生動物保護付出的努力,我答應了奧菲爾的邀請,去做這個臥底。
我的工作就是用各種辦法跟走私犯接觸,讓他們帶著象牙和犀牛角來找我交易。就在交易的過程中,警察會突然出現,把他們逮捕。
烏干達有個走私犯“大哥”,他參與了多次國際象牙走私活動,是個非常狡猾,警惕性很高的罪犯。我和他取得聯系,約他吃飯,跟他直接面談。漸漸地,我得到他的信任。后來,當警察抓住他的時候,這位“大哥”還沒有反應過來……
臥底行動,緊張又危險。我一邊裝扮成買家與走私犯交談,一邊悄悄地收集證據,面對荷槍實彈的走私犯,我手中唯一的武器,僅僅是一瓶辣椒噴霧。有一次,我在偷拍象牙交易時差點被發現,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后怕。
紀錄片《象牙游戲》海報
當時,一部關于象牙貿易的紀錄片《象牙游戲》正在非洲拍攝,導演邀請我參與拍攝,他說為了保護我的人身安全,會替我打上馬賽克。我接受了他的邀請,但是拒絕了打馬賽克的提議。
我對導演說:不要為我打馬賽克,我要讓人們看到,中國人同樣熱愛動物,同樣有對自然和環境的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