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風和日麗、草綠花開、舒適宜人,無論是在公園漫步,還是在郊外踏青,我們總能聽到鳥兒在嘰嘰喳喳地叫著。在這樣溫暖的季節里,鳥兒似乎也和人們一樣,變得熱情開朗起來。這不,一群鳥兒正在熱鬧地聚會呢!我們快去聽聽,它們在聊些什么。
雄鷹,王者歸來
好多小朋友看我胖墩墩、圓滾滾的,覺得憨態可掬,這真讓我哭笑不得。我可是一只威武雄壯的鷹!我的尾巴垂在地上,和雙腿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態,嘴巴尖尖帶有鉤,眼睛圓睜,注視著前方。我肥壯有力的身軀微微前傾,時刻準備振翅高飛。難道你們沒發現我與生俱來的王者之氣?
這件陶鷹鼎有六千多年歷史,是現存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中,比較少見的鳥類造型陶器。可是這件國寶,曾經卻被當作雞食盆。
1957年,陜西省華縣的一位農民伯伯在犁地時,意外地發現了陶鷹鼎。他把這個形狀怪異的陶盆帶回家,用作雞食盆。第二年秋天,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的師生組成考古隊,來華縣調研。這位農民伯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將陶鷹鼎拿給考古隊瞧瞧。陶鷹鼎這才進入公眾視野,后來成為國之瑰寶。
春天的吉祥鳥——戴勝
我的樣貌雖算不上多么艷麗,但絕對獨特。我有長長的嘴巴和烏黑的眼睛,頭上長著黑、棕色相間的羽冠,像戴著一頂美麗的大帽子。我的名字叫戴勝。
每到谷雨時節,氣溫回升,雨水漸多,農作物進入了生長期。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在桑樹上咕咕叫,提醒人們及時采桑養蠶,開動織機。
唐代詩人賈島說我“星點花冠道士衣,紫陽宮女化身飛”,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說我“陂田繞郭白水滿,戴勝谷谷催春耕”,我在人們心中是祥和、美滿的象征,我是春天吉祥的鳥。
這只金質戴勝鳥(也有學者稱它為“金啄木鳥”)的工藝非常細膩,頭上和身上都有精美的花紋,腿部成孔狀,便于穿戴。它的眼睛大大的,看起來十分可愛。
最有靈性的鳥——大雁
自古以來,我們大雁都被認為是最有靈性的鳥——重情義、有毅力、講信用。“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我們越過萬水千山,傳遞著人間的美好。
我不像雄鷹那樣孔武有力,也不像戴勝那樣嬌小,但你瞧,我這回首銜魚的造型是不是很柔美?
雖然這件雁魚銅燈看起來銹跡斑斑,但它非常了不起,是山西博物院的一件“鎮館之寶”。
它由雁首、雁身、兩片燈罩和燈盤四部分組成,大雁和魚都是空心的。在燈盤上點燃油燈,燃燒產生的煙霧,會順著大雁的脖子下沉,落到大雁的肚子里。古人會在大雁的肚子里盛一些水,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吸附油煙。
不僅如此,燈盤和燈罩還能夠轉動開合,既可以擋風,也可以調節燈光的亮度和照射角度,真可謂美觀、實用、環保!
古人愛鳥,人們將不同的鳥賦予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意義和象征。古人也把對鳥的喜愛,融入多種器物之中。
看到這么多千姿百態的“鳥兒”,你是否也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了呢?不妨找一個休息日,和爸爸媽媽走出家門,一起去踏青觀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