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船啊輕飄,
楊柳呀風里顛搖;
荷葉呀翠蓋,
荷花呀人樣嬌嬈。
日落,
微波,
金線閃動過小河。
左行
右撐,
蓮舟上揚起歌聲。
菡萏①呀半開,
蜂蝶呀不許輕來;
綠水呀相伴,
清凈呀不染塵埃。
溪間,
采蓮,
水珠滑走過荷錢 。
拍緊,
拍輕,
槳聲應答著歌聲。
……
升了呀月鉤,
明了呀織女牽牛;
薄霧呀拂水,
涼風呀飄去蓮舟。
花芳
衣香
消融入一片蒼茫;
時靜,
時聞,
虛空里裊著歌音。
①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別稱。古人稱未開的荷花為菡萏,即花苞。
賞析
你看過江南六月采蓮的場景嗎?即使沒有,你一定知道這首古詩:“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如果說,古詩偏于描寫采蓮時節水里靈動游弋的魚,那么這首新詩《采蓮曲》,則是偏于描寫采蓮舟上的人了。你看,她乘著楊柳和風,看著夕陽西下,在田田荷葉間一邊劃著小船一邊曼聲歌唱。唱些什么呢?船邊的荷花、蜂蝶,荷塘下的蓮藕,水上的蓮蓬,不光是她可以看見的,也是她心頭所想的;就這么劃船采蓮、唱歌想心事,直到月亮升上來,薄霧、花香、涼風、歌聲,都融成了一片。
這首詩讀起來,很有點特別的“風味”。首先是因為它模仿了歌謠,用了好多比喻、暗示;其次呢,因為詩人朱湘在這首詩里做了一些“音節試驗”,利用字詞發音或韻腳的輕重緩急,來制造閱讀時的特別效果。比如“左行/右撐”“拍緊/拍輕”等,你讀的時候,會不會有種坐在采蓮小船上微微蕩漾的感覺?是不是挺奇妙的?
詩中所寫,可能跟我們今天的生活離得遠了,不過六月里讀起來,清清爽爽地發一點“思古之幽情”,也很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