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李商隱有一首詠牡丹的詩,其中有一聯名句:“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現代詩人廢名做過一個別開生面的解讀,認為這兩句里含著一個想象:花葉絢爛的色彩乃是一支神奇的彩筆在夜里為它們悄悄描畫上去的,等到天亮朝霞升起時才猛然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所以才那樣鮮艷奪目。
這是一個很有童趣的理解,好像花草樹木都是些淘氣的小孩子,喜歡捉迷藏,喜歡突然嚇人一跳。這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想象,白日里綻放的花朵如同即將出嫁的新娘子,早早地梳妝好了等待著黎明的到來。循著這樣的想象,我們也不妨聯想,春天那繽紛的大地,同樣是經過了一個冬天艱苦的準備才裝扮而成的。
而這樣的理解和想象也許連通著人類有關儲藏的深沉久遠的經驗。在農耕時代,農民秋天把糧食收割了儲存起來,以度過寒冷的冬天,也就是所謂“秋收冬藏”。滿足了溫飽的需求之后如果還有富余的糧食,可以用來釀酒,以備節慶時暢飲,而“藏”字的原始意義就是存放酒的地窖。勞作時有多么辛苦,歡慶時就有多么快慰。節慶是人們終年勞作之余的休憩,是短暫的休止符,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所有的勞作都像是為了節慶時的歡樂和滿天云霞所做的準備。
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方能有所積累,有積累才會有蘊藏。我們每個人胸中都有一支神奇的彩筆,它需要我們自己用心地準備,默默地堅持,直到有一天讓我們的生命開出一樹好花,讓我們的夢想結出豐碩的果實,讓我們得以暢飲用汗水釀成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