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波



【摘 要】 為了減少或避免內河船舶含油污水污染內河水域,立足內河船舶防止油類污染系統的現狀,結合監管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內河船舶防止油類污染系統所涉及的設備設施等方面監管應注重的內容。
【關鍵詞】 內河船舶;防止油類污染;油水分離設備;污油水艙
0 引 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環保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話題。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船舶數量大約為23萬艘(不含漁船),其中內河船舶數量達20萬艘。數量眾多的內河船舶每年產生的含油污水總量不容小覷。本文從監管角度出發,圍繞防止油類污染系統設備設施(以下簡稱“防油污系統”)的使用情況,對如何減少甚至避免含油污水污染內河水域的問題展開探討。
1 內河船舶防油污系統現狀
我國可通航水系有黑龍江水系、黃河水系、淮河水系、長江水系、錢塘江水系、京杭運河水系、珠江水系、海河水系等,水系之間存在直接或者間接通航貫通的情況。針對船舶含油污水的排放或者接收,在不同的區域范圍內有個別特殊的規定,如航行于三峽庫區和京杭運河的船舶,不允許排放含油污水(含處理后排放),含油污水只能儲存在船上。相對于海船,內河船舶防油污系統有其系統結構簡單、體積小且容易操作的特點。內河船舶雖然數量眾多但其主機功率較小、機艙內空間狹小,且靠岸靠港頻率高,與岸邊間距小,日常可以通過在靠岸或者靠港時將收集的含油污水移交給岸上接收單位;因此,不能簡單地按照海船甚至遠洋海船的配備標準來要求內河船舶。實踐中,內河船舶防油污結構及設備設施處理含油污水方式主要分為含油污水儲存在船上(即船上只收集不處理)和含油污水處理達到標準后排放兩種。
1.1 含油污水儲存在船上
含油污水儲存在船上也可稱為“零排放”。這種處理方式要求船舶自身禁止任何形式的排放,含油污水只能儲存在污油水艙中,待靠岸后由岸上接收或者在水上由污油水接收船予以接收。具體處理過程見圖1。
1.2 含油污水處理達標后直接排放
含油污水處理達標后直接排放是指將含油污水經處理裝置處理合格后達標排放,其中的處理裝置為油水分離設備,主要由分離器或過濾器亦或兩者的組合裝置構成,合格的標準為處理水的含油量不得超過1.5 ?10 5 (m/m)。這種處理方式是將處理后的達標水直接排往舷外水域的同時,將分離出來的含油污水排往污油艙予以儲存。具體處理過程見圖2。
2 防油污系統設備監管內容
2.1 油水分離設備
對于采用含油污水處理達標后直接排放方式的內河船舶,其油水分離設備最為關鍵,設備效能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防油污系統是否發揮作用。粗濾化器(濾芯)是關乎油水分離設備質量的核心部件,其使用壽命一般為1年。如果船上人員不經常使用油水分離設備,則會造成濾芯中的微生物加快繁殖,導致濾芯加速失效。目前,部分內河船舶雖然按照有關要求安裝了油水分離設備,但如不能及時更換失效濾芯,也會造成超標排放。
油水分離器處理水的取樣工作是檢驗油水分離器工作效果的重要程序,其中取樣探頭和管路應采用耐腐蝕和耐油材料以保證能適應高油性的工作環境,同時還應保證二者可靠的連接和固定。油水分離設備應經船舶檢驗機構檢驗認可,持有船用產品檢驗證書,且實物銘牌有船檢鋼印或者標志。船舶油水分離設備的安裝位置既要考慮檢修時留有足夠的通道和空間并且遠離震源,又要保證設備在船舶處于橫搖10啊⒆萸?八楹系娜魏謂嵌確段諞讕贍芄徽9ぷ鰲A磽猓被褂J侄僮饔退擲肷璞敢鑰刂婆歐判Ч苊獬な奔洳皇褂玫賈律璞甘Я榍榭齙姆⑸?
2.2 機艙內的艙底水吸口
艙底水吸口是抽吸艙室積水的吸口,這種裝置主要用于一旦船舶遇險導致艙室進水時及時抽水,避免船舶沉沒,確保船舶安全。一般內河船舶的機艙會設置至少1個支吸口和1個直通吸口,主機功率較大的船舶還會設置1個應急吸口,其中支吸口和直通吸口與艙底泵相連接。機艙內艙底水吸口是現場監督檢查工作必查項目之一。除非緊急狀態必須抽排機艙艙底水,否則不允許通過艙底泵直接將機艙艙底水抽出排往舷外。為了判斷船員是否存在違規濫用艙底水系統偷排含油污水,需要重點檢查艙底水的舷外排出口是否有油污漬,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拆開管路連接法蘭進行詳查。
2.3 污油艙、污油水艙
內河船舶的污油一般是來自于油水分離器分離出的廢油,但也會有主機或副機的燃油或潤滑油凈化產生的殘余廢油產物、積油盤廢油等來源。在現場監督檢查中,船舶污油艙是否有油的存在可以作為油水分離設備是否使用過的依據,污油艙中殘油的多少也可以作為一種油水分離設備是否長期有效使用的參考判斷依據。
2.4 管路設置
油水分離設備(含油污水處理方式)和污油水艙(含油污水儲存在船上方式)均應設有吸入管路,且吸入管路應盡可能短,以避免因吸入真空度不夠導致系統失靈。該吸入管路不應兼作他用,避免油類污染其他管路。由于機艙艙底水雜質較多,為了避免油水分離設備吸入堵塞,在其吸入口處應設置濾網和泥箱,并且濾網和泥箱的安裝位置應便于清潔和拆卸。
油水分離設備處理水排出口應位于吃水線以上,若排出口位于吃水線以下,為防止舷外的水倒灌,應設置截止止回閥或可閉式防浪閥。同時,油水分離設備處理水排出口還應盡可能遠離江水進水口。
污油艙、污油水艙引至干舷甲板的排放管路應便于連接接收管路,且確保該管路只能用于排放含油艙底水或油污至接收設備,不應兼作他用,以避免產生新的污染。
2.5 排放接頭
接收工作是防油污監督工作的重要一環。為了使岸上或者污油水接收船接收設備的管路能準確、高效地與船上的污油水、污油排放管路相連接,接收方和船方都應設置標準排放接頭。內河船舶標準排放接頭有標準1和標準2兩種。排放接頭參數見表1,標準1排放接頭樣式見圖3,標準2排放接頭樣式見圖4。
2.6 其他監管內容
150噸級及以上的油船和400噸級及以上的其他船舶,應配有規定的油類記錄簿和《船上油污應急計劃》。
船舶所設計的艏尖艙或防撞艙壁之前的艙,其用途是承受撞擊的,即使破損也不會影響船舶的航行安全。但在實際情況下,個別船員因抱有僥幸心理而在這類艙內裝載油類,一旦船舶碰撞導致該位置破損,就會出現漏油。應對甲板上的可能會產生污油的動力機械設置油盤,防止泄漏的殘油污染水域。內河船舶舵機艙、軸隧及動力機械泄漏的殘油,相對海船來講產量不大,但必須采取措施進行收集,禁止排往舷外,有條件的也可以引入機艙、污油水艙或污油艙中。油水分離設備經常更換的濾芯等油污物,必須妥善保存于船上或采用適當的方法予以處理,嚴禁拋入水中。
3 結 語
防油污是內河航運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課題,關于內河船舶防油污系統的監管,還涉及船員操作技能、生活習慣,以及周邊環境等因素,對于大噸位的油船,還有更高的監管要求。雖然海事監管相關規定、《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等都有針對防油污的要求,但在日常監管工作中,監管人員還需要聯系實際,準確把握監管工作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