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煙
當面對一些任務尤其是重要的、需要按時完成的任務時,我們不僅不著急,有時還去做其他的事情,最后導致任務失敗。事后我們也非常自責、難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懷疑:我是不是得了拖延癥?
拖延癥并非一種疾病,它只是我們日常的一種習慣說法。據統計,有 50%以上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拖延現象。
如何對抗拖延癥?
明確目標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可以將一個大的任務分解成許多小的板塊和單元,并專注于每一個小的部分,每完成一部分,都是對“全景”目標的積累。
做好計劃
執行每件事之前,先做好合理的計劃,根據以往的經歷或別人的經驗來制定完成計劃所需的時間。
安排順序
將待辦事項分為四個等級:緊急和重要,不緊急但重要,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緊急和重要”的事項如果過多,則會造成壓力。事實上我們花費時間最多的是在“不緊急但重要”的事項上。
適合自己
有人早上更清醒,有人晚上更從容,選擇自己狀態最好的時間段完成任務。如果是一項幾周的任務,可以每天都在同一時間完成。
隨時確認
把所有的任務一條一條列出來,寫在筆記本或手機上。隨時看看自己完成了什么,還有什么待辦,這樣能有效提醒自己。
適當休息
記住自己的目標,但并不是每時每刻都和它“死磕”。適當的休息更有利于你投入到工作中。
限制時間
把時間表變成倒計時,這樣更有緊迫感。或者設置一個完成任務的最短時間,以最快的速度完成。
額外獎勵
想想你最喜歡做的事,如看書或看電影,可以將其當作對自己的獎勵。如果能盡快完成待辦事項,你就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