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婷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道:黑色是美麗的,他原來是血一般鮮紅,蘊含著無窮的熾熱,耀眼的光明。作為同煤國電同忻煤礦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段宏飛8年扎根基層,與黑煤作伴,向大地深處探索,一心開采光明。
“很多人博士畢業后首選留校任教,退而求其次也是研究所,可我覺得學習了8年不能學以致用,挺可惜的。只有來到這礦山的采煤一線,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2月28日,《科學導報》記者初見段宏飛時,他如是說。
眼前的段宏飛,個子不高,不善言談,黝黑的皮膚,濃濃的眉毛,一笑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如果不知情,還真看不出這位博士畢業生與晉北普通漢子有什么區別。
“2012年底中國礦業大學畢業后,來到基礎一線工作,我也明白,我們有理論,也有很多論文,但最大的問題是,很難與實踐緊密結合。理論掌握得再好,沒有實踐做支撐,也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談到自己為什么會選擇積極投身一線時,段宏飛這樣對記者講述道。
其實,還沒大學畢業便有不少科研院所和高校向段宏飛拋出了橄欖枝。然而2013年1月4日,段宏飛卻作出了在他人看來非比尋常的決定——去采煤一線,于是,他成為了同煤集團首位“博士礦工”。在這個寓意“一生一世”的日子里,他在工作日志的扉頁書寫道:人生難得幾回搏,此時不搏待何時,我要與煤礦結緣,平凡之路,腳踏實地,這樣才大有作為。
現代化的礦容礦貌、熱情的工友、組織的關懷、先進的裝備和采煤工藝、年產千萬噸的高端綜放工作面……一切令段宏飛驚奇,也讓他感到不安。驚奇于宏偉現代化的一線工作場所,不安于剛剛邁出象牙塔的自己能否快速融入新環境,有所作為。為此,段宏飛拿出了上學時的拼搏精神,他為自己定下規矩:每周下井6次,每天堅持學習專業書籍1小時,每次下井隨身攜帶筆記本,隨時記錄設備運行、工作面采放煤時出現的問題及診斷過程。
工作中,段宏飛為了弄清一個問題,生產結束后還要獨自在工作面呆上一兩個小時,記錄當班的生產運行情況和工作面數據變化情況;遇到生產難題,升井后顧不得洗澡吃飯,就急忙查圖紙、看資料,反復測算數據……經過井下的艱苦磨煉,他逐步對采放煤工藝、放煤工序、超前支護等了然于胸。
很快,段宏飛把理論和實踐成果運用到了實際工作上。2014年8月,綜采一隊工作面由于礦井地質構造發生變化,致使可利用煤層變薄,采出的原煤灰分升高,矸石量增大,煤質指標出現滑坡現象。為提高煤質,他天天盯在生產現場,觀察煤層的結構變化以及移支架和放煤等情況,連續多天連軸轉。就這樣,根據采煤經驗和有關技術資料,段宏飛果斷地提出了“多輪追機順序分層位”的放煤新理論,并盯在現場嚴格要求工藝工序的執行,頂煤回收率達到了95%,煤質也較之以往得到提高。工友們說,這位來自中國礦大的博士接地氣、有才氣,大伙都很佩服他。
2015年6月,一紙調令,段飛宏提任同忻礦礦壓副總工程師。崗位變化了,但他追求卓越、勤學苦練的精神沒變。
為了發揮山西青年拔尖人才的作用,段宏飛牽頭組織建立了同忻礦“宏飛創新工作室”,并創辦了山西省煤礦企業第一家名為“同心同行“的青年創客聯盟。在這兩個新的大平臺上,他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工作室、創客聯盟每一位成員,指導大家成長成材。
工作室成立至今,段飛宏共研發各類科技創新成果60余項。他主持的“石炭系特厚煤層堅硬頂板高壓水弱化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項目被山西省科技廳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參與“采動過程中煤巖體破斷機理及裂隙演化規律及應用”項目獲得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7年的基層實踐工作,在團隊和我個人的努力下,我獲得了‘孫越崎青年科技獎,與我的偶像孫越崎有了一些交集;我獲得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與我的榜樣——全國勞動模范馬六孩又靠近了一步。”談到自己榮譽之時,段宏飛感概著,努力沒有虛擲,成果豐盈充實,精神健碩年輕!
李克強總理鼓勵年輕人:“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來,干事才能‘拿得起,基層最能鍛練人。”段宏飛印證了這些話,他放下博士光環,甘愿默默成為基層一線礦工,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就。“希望自己有不一樣的人生之路,別樣的青春年華。像李總理說得那樣:做一顆發光發熱的煤亮子!”段宏飛笑著說。
段飛宏在圖書室閱讀。 ■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