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花

幾年前,老伴因病去世,我獨居家中。以往,每年春節假期有限,女兒一家忙于探親訪友,只能在家里陪我幾天時間。今年春節,因為疫情,我們有了久違的長時間團聚。
臘月二十九那天,女兒一家陪我吃了團圓飯。第二天,他們到親家家中團圓。那時,各種渠道已經開始宣傳疫情動態,形勢很緊張,我也感到恐慌。我想和女兒說,又擔心影響他們在親家團聚的氣氛,只能默默忍著。沒想到除夕晚上,女兒突然趕回家中,說是放心不下我,要陪我一同抗疫。女兒這一回來,給了我底氣。
除夕那晚,我和女兒一起看春晚,心里卻惦記著微信群里不時傳來的有關疫情的消息。其中,“病毒會人傳人”的消息更是讓我們緊張。以往,每年都有親戚上門拜年,對此,女兒有些擔憂,害怕因此而感染病毒。她本來以為,我的思想比較傳統,對這些風俗習慣很是看重。她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勸我告訴親戚們不要來拜年,我不假思索,立馬同意。因為我知道,在這個關鍵時候,不串門,就是對彼此最好的祝福。
大年初一那天,擔心我和女兒生活上有困難,女婿帶著我外孫也匆忙趕了過來。因為以往每年春節女兒一家陪我時間都不長,所以,我就沒有在家中儲備很多生活物資的習慣。女婿來之前,女兒就提醒他要多備些物資。這個提議,讓我們一家最初居家戰“疫”的生活,不用為物資儲備而發愁。
可一天天過去了,疫情形勢越來越嚴峻,家中的物資逐漸緊張起來。米、油、肉尚能支撐一段時間,青菜卻沒了幾棵。我開始號召家人“生產自救”。屋后有一片菜地,我常常自己打理。以往,女兒還取笑我種菜麻煩,不如買菜便利。如今,這塊菜地讓女兒一家人都高興得不得了。一家上陣在菜地忙活,不僅可以收獲蒜苗、菠菜等新鮮菜,還讓大家找到了樂趣。尤其是外孫,學到了不少關于種菜的知識。他把這片菜地比喻成戰“疫”的后勤倉庫,說:“有了它,我們就能把病毒活生生餓死。”
戰“疫”期間,很多人因為無法外出,產生了焦慮情緒,這種情況在我家并不存在。疫情暴發前,我是一名廣場舞愛好者,一天不跳舞就渾身不舒服。疫情發生后,我不能出門,最初幾天,心里也的確很不痛快。女兒看出了我的問題,主動找我聊天開導。她和我分享一線醫護人員與病毒斗爭的故事,告訴我,疫情面前,我能為國家做的最大貢獻就是“宅”在家中。想通了這一點,我打消了外出的念頭,安心在家。
為了打發時間、過好日子,我們一家都給自己找了一份愛好。我在客廳聽歌練舞,自娛自樂;女婿喜歡書法,在書桌上揮毫潑墨;女兒愛好寫作、看書,沉迷在文學的世界之中;外孫則成了我們的忠實粉絲,看我們跳舞、練字,與他媽媽交流文學創作。在這個過程中,一家人互相增加了了解,感情比以往更為親密。
春色漸好,疫情正在遠去。我希望湖北能盡快戰勝疫情,也希望祖國在疫情之后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