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一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倡議書通過手機在通州區職工的手機中廣泛傳播開來。他們放棄假期,積極參與到自己所在轄區、村鎮、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讓“藍馬甲”遍布通州的大街小巷,展現城市副中心職工的志愿服務力量。
把自己十二歲的孩子留在家中,通州區職工服務中心主任李智勇帶頭沖在了最前面。他來到北苑街道的后南倉小區,與另外兩名“藍馬甲”協助社區工作者開展人員進出登記、體溫測量、疫情信息收集、公共設施消毒、防疫知識宣傳等工作,每天還要統籌各轄區志愿者上報的數據信息。李智勇的愛人在通州區疾控中心工作,防治豬瘟的化驗工作每天都在進行,一樣不得怠慢。兩個戰場,這對夫妻每天工作起來忙得沒有時間給孩子打電話,更顧不上對方。“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此時我們職工志愿者應該頂上去,與他們并肩作戰,讓通州區的居民安心。”
一封倡議書讓職工志愿者一呼百應,在不到兩天時間內累計參與服務1.2萬余人次,使抗疫志愿形成“燎原”之勢,李智勇感到欣慰與自豪。“這些天我看到了更多的志愿者,他們的家里有著各種各樣的難處,可最后還是選擇了把自己的熱量散發到志愿服務中去。”
通州區總工會的機關干部李亮亮,是兩個年幼孩子的父親。妻子在社區工作,大年三十都沒休息,現在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新戰“疫”中,李亮亮兩個孩子的飲食起居都交給了老人,自己也毫無怨言地扎根到了基層。職工服務中心年輕職工張祎所服務的永順鎮藝苑東里小區,都是老式的6層居民樓,沒有電梯,防疫通知要挨家挨戶貼門上。張祎靠著自己的兩條腿爬上爬下,一天硬是貼了4棟樓,衣服每天都是像水洗過。通州區總工會慰問志愿者時,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多虧有這么個能干的小伙子,要不然人手精力都不夠,職工志愿者的加入,就像是一場“及時雨”。

是什么原因,讓通州區職工志愿者看到倡議書后,能夠精準、迅速加入到各個“戰區”,實現志愿服務全覆蓋呢?李智勇介紹,去年通州區總工會統籌各街道、鄉鎮、社區,以及部分建會企業,在全區范圍內創建298個志愿服務崗,職工志愿者可按照自己所居住的轄區就近報到,這樣便于區總工會在2020年以點帶面地開展全年志愿服務工作。疫情的到來,檢驗了志愿服務崗的價值,各崗都有社區可覆蓋,都有志愿者可用,用最短的時間,在通州全區組建了一支人員數量可觀的“藍馬甲”職工志愿服務隊伍,按照區域劃分精準地投放到各個“戰場”中,增強了社區一線的防疫戰斗力。在原來的基礎上,全區16個街道、鄉鎮總工會進一步投入力量,將疫情防控職工志愿服務崗增加到了395個。
通州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總工會主席尚祖國表示,目前區總工會的全體機關干部,都已下沉到所屬轄區、村鎮、社區,協助開展各式各樣的志愿服務工作。在“藍馬甲”成為通州區一抹亮色的同時,區總工會將逐步開展一線抗疫職工的慰問工作,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