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王佐明(中)為患者進行檢查。 ■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醫30余年,一直刻苦鉆研、勇于擔當的王佐明,用愛心、耐心和細心從點點滴滴做起,以自己的醫術和醫德踐行了做醫生的誓言。
2月10日,《科學導報》記者采訪了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心腎內科主任醫師王佐明。作為院里心腎科的學科帶頭人,他狠抓中醫藥特色優勢,不但使心腎系統疾病的治療特色更加突出,更為進一步滿足患者的就診需求,于2011年組建了血液透析室,使終末期腎衰患者得到了全方位的治療,解決了患者奔波勞累之苦。
“醫院地方狹小、寸土寸金,能挪出來的空地都擺滿了病床,我辦公室的這張床來之不易。”王佐明回憶起幾年前一個下著小雪的冬夜:大約晚上11時,科室有重病患搶救,王佐明接到電話后立刻到達,經緊張搶救后患者體征逐漸平穩。他回到家時已是凌晨1時,剛進門才換掉鞋,電話再次響起,中風科一重癥患者急需會診處理,處理完已經凌晨2時,還沒到家,電話鈴又響了,急診來了一個急性心梗患者,他馬上折返投入搶救,忙完已是凌晨4時。有些疲憊的王佐明正在猶豫是回家好好睡兩個小時,還是就在辦公桌上瞇一會兒時,電話第4次響起,外科一患者需配合搶救,結果這一折騰,又是將近兩個小時。沒有時間回家了,還有兩個小時又該新一天的查房了。后來,醫院領導知道了此事,在他狹小的辦公室里放了一張簡易的小床。王佐明笑著告訴記者:“從此,我的辦公室就有床了。”
對于條件的艱苦,王佐明并不在意。他心心念念的就是怎樣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救治患者,減輕患者的痛苦。
2018年5月底,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積極籌建了介入導管室、重癥監護室,全面開展心血管介入微創治療,彌補了該院的介入空白。王佐明告訴記者:“我們通過開展射頻消融術、起搏器植入術、冠狀動脈造影術、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等近500例,打造了一支針對性強、反應迅速、專業全面的心血管介入學科團隊,學科優勢進一步凸顯,下一步還要籌建標準版的胸痛中心。”同年,王佐明加入了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臟介入治療與康復專業委員會,成為83個全國委員之一。經過多年的努力,他所在的科室也由當初一個默默無聞的支持性小科室,發展成在全市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省級重點專科。
“真心關愛每位患者,視患者如親人,從不收受患者的饋贈。”這是王佐明一直以來堅守的信條。
王佐明和記者回憶起20多年前的一件事:當時他正在北京某大醫院進修,一名19歲的李姓男患者被確診為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家屬非常焦急,托人找到王佐明,委托他幫忙找專家診治。最終,家屬被告知患者已無藥可救,讓其回家準備后事。那年年底,王佐明學成歸來,組建了該院心腎科。由于患者及家屬不甘心,就抱著一線希望又來到了醫院,而這名病患也是王佐明組建心腎科后收治的第一位患者。
入院時患者高度浮腫,全身多處破潰,用白布纏裹,外面還滲著黃水,伴有惡臭味。雙腳跟部破潰壞死,已露出骨頭,但男孩眼神中透著強烈的求生欲望。面對此情,王佐明也很著急,他立即著手制定治療方案。經抗炎、糾正電解質、補充白蛋白、改善腎血流,加以外科清創,特別是配合中藥治療,一周后患者病情開始改善,水腫減輕,血漿白蛋白增高,滲出減少。適當調整方案繼續治療3周后,患者基本恢復正常而出院。在這20多年的時間里,患者間斷服用中藥,生活一如常人。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王佐明始終懷著一顆救死扶傷的愛心,用自己深厚的中醫功底,豐富的臨床經驗,挽救了無數危重患者,演繹了一個個動人心弦、感人至深的故事。
這些年,無論工作再忙,王佐明總要抽空主動承擔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治未病的健教宣傳。在王佐明看來,中醫大夫就應該集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心理疏導、藥物治療等于一體,使大眾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2017年,王佐明憑借多年的健教經歷,當選為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健康科普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全國委員,從此,他下到社區義診宣教的次數更多了。
另外,作為首位在長治市“上黨文化大講堂”中舉辦講座的醫務工作者,王佐明的講座更是深入民心,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自從參加工作以來,王佐明始終抱定“行醫為民”的宗旨,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百分之百去努力。這些年,王佐明收到來自患者的錦旗達300余面,口頭贊譽更是數不勝數。而他先后主持的多項科研項目中,有兩項還獲得了市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去年,他被評選為“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王佐明說:“我生活的最大樂趣,就是把疑難雜癥診斷出來,把病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這也是我對醫術精益求精和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動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