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5日晚,正處于疫情風暴中的武漢傳來一個不幸的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段正澄,因病不幸去世,享年86歲。
段正澄院士是段氏伽馬刀發明人。1999年,由他主持研發的世界首臺大型放療設備——全身伽馬刀問世。全身伽馬刀可進行旋轉動態聚焦,使伽馬射線焦點對準經過精密定位后的腫瘤,從而殺死腫瘤細胞,大大降低對人體正常組織和器官的損傷。目前已在全國100多家醫院使用,惠及近百萬人。
段正澄出生于江蘇省鎮江市,1957年畢業于華中工學院 (現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系,后留校工作。他長期從事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1996年9月,深圳一家公司知道段正澄正在研究伽馬刀,其負責人就找到段正澄,邀請機械學院人員加盟并主持全身伽瑪刀的研發。隨后,四單位聯合的課題組開始了緊張的分工協作,其成果打破了昂貴進口設備壟斷各大醫院的局面。 “團隊的和諧合作讓我們把想法變成了現實。”段正澄說。談及自己的團隊,段正澄非常自豪, “好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為他們創造一個和諧、團結的氛圍,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潛力。
無論何時,談到自己的成果,段正澄的話語里沒有 “我”,多是 “我們”。他說,一個重大的研究項目,僅憑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所有的成就都是大家團結協作的結果。
2009年,75歲高齡的段正澄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埋頭工作的他戲稱這是意外收獲。了解他的同事卻感慨: “段老是從生產一線干出來的院士?!蓖馊酥恢浪谝淮紊陥蠊こ淘涸菏烤鸵淮涡酝ㄟ^,其實,內行人都知道,以他的成就,早就可以申報院士了。
據 《湖北日報》報道,60多年來,段正澄堅持深入一線與企業合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展多學科交叉與集成,進行高端裝備的創新研究和工程化開發,研發了多臺 (套)國際、國內首創的高端自動化裝備,并在湖北實現了產業化,成果轉化為產品的銷售產值已超過15億元。
學生們都叫段正澄為 “機械狂人”,因為他認準的事從不放棄。 “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來一個‘脈沖’,自己就要 ‘震蕩’?!倍握握f,從事科學研究,貴在長期堅持,不折不撓。他和他的團隊曾三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的三項成果,沒有哪一項的研制少于10年:研制全身伽瑪刀,10年;研究激光加工技術與裝備,20年;完善汽車發動機曲軸磨床,30年!
在華中科大機械學院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讀段正澄的博士沒熬個四五年,很難畢業。 “我比較挑剔,每個博士研究生的論文至少要看3遍。不過關就重新再來!”段正澄曾說。有的弟子因論文過不了,沒少在他面前哭鼻子。他認為,做論文是對自己研究工作的總結,作為研究生,不會總結自己的成果是件遺憾的事。
盡管2018年底已辦了退休手續,但段正澄仍工作在一線,每天上班下班、指導學生,經常到省內各地工作站開展工作。據華中科技大學官網資料介紹,段正澄在華中科技大學任教期間,先后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發表論文217篇,三大索引收錄78篇;主編 《光機電一體化手冊》,參編 《機械工程手冊》,編寫教材4本; 獲授權專利19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
大師遠去,榮光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