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布局5nm,量產7nm、10nm 2020年半導體制造工藝技術前瞻

2020-04-15 03:52:38張平
微型計算機 2020年5期
關鍵詞:工藝

張平

晶體管制造工藝在近年來發展得不是非常順利,行業巨頭英特爾的主流產品長期停滯在14nm上,10nm工藝性能也遲遲得不到改善。臺積電、三星等巨頭雖然在積極推進7nm乃至5nm工藝,但是其頻率和性能表現依舊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從2019年底到2020年初,業內也召開了多次與半導體制造業相關的行業會議,對2020年和以后的半導體工藝進展速度和方向進行了一些預判。今天本文就綜合各大會議的消息和廠商披露內容,對2020年半導體工藝制程相關內容進行匯總,以幫助大家了解未來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脈絡。

半導體工藝制造工藝是制約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從2015年甚至更早時間開始,業內人士就開始對摩爾定律失效、半導體工藝制程發展速度放緩提出了擔憂。雖然在商業宣傳中,很多廠商依舊在快速迭代著不同代次的制程,但實際上,拋開商業宣傳因素,半導體工藝制程的發展速度依舊比之前慢了不少。比如目前市場上大部分GPU和CPU產品依舊在使用五年前的14nm工藝或者其改進版本。新的lOnm、7nm工藝雖然已經上市,但是綜合頻率、功耗、晶體管密度等因素來看,其表現依舊不能令人滿意。進入2020年,也就是21世紀20年代的第一年,半導體工藝制程發展的狀況又會如何變化呢?是否會帶來一些新的進展呢?

英特爾:10nm快速崛起重返Tick-tock時代

英特爾的發展步伐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焦點。2019年下半年英特爾先是在IEEE國際電子設備會議也就是IEDM上,公開了一份在之前2019年9月份的路線圖上修訂的新版路線圖,然后又在公司內部的電話會議上談及了新的7nm乃至5nm工藝,這幾次會議和路線圖,給出了不少有參考價值的信息。

英特爾路線圖:從7nm到1.4nm

首先將目光放到最遠,英特爾預計其工藝制程節點將以2年一個階段的速度向前推進。從2019年推出lOnm工藝開始(實際產品在市場上非常少見),2021年英特爾將發展至7nm,隨后在2023、2025、2027和2029年工藝將持續快速推進至5nm、3nm、2nm和1.4nm。尤其是1.4nm,這是英特爾首次在相同類型的幻燈片中展示1.4nm的技術預期。從工藝角度來說,如果1.4nm的特征值得以實現,這意味這個節點的典型值只有12個硅原子連接起來的寬度那么“薄”。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IEDM大會上,一些被稱為“2D自組裝(2Dself-assem bly)“的材料被提及,這種材料的尺寸大約為0.3nm。在工藝界,這樣小尺度的材料并非首次被提出,但是在硅材料方面的應用和相關話題還是首次。延展來說,有關2D自組裝材料的研究目前在《自然》和《科學》兩大頂級雜志上相當熱門,其主要內容極為艱深。一些有關2D自組裝材料的研究包括:通過將半晶嵌段共聚物BCPs與均聚物選擇在合適的溶劑中進行外延結晶,從而引發自組裝過程,創建一個自定義尺寸的超分子物體;或者是基于范德華力的相互作用,氫鍵和偶極相互驅動,在雙組份分子系統中實現二位自組裝,實現有序均質分子網;另外還有二位等離子體納米片的自組裝過程研究。顯然,無論哪種2D自組裝過程,在硅材料上的應用都處于初級階段,英特爾在這方面還需要進行大量、極高難度的研究。因此,對1.4nm的制造工藝目前所采用的實現方式尚缺乏定論,也不需要太過樂觀。

除了新的工藝路線圖外,在每代工藝之間,英特爾還布置了“+”和“++”這種工藝優化的版本,以便更進一步推高每個節點的性能。唯一例外的是lOnm,實際上我們目前看到的lOnm工藝已經是lOnm+了,第一版lOnm工藝由于最終性能和功耗等問題,已經被英特爾徹底放棄。因此我們將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看到lOnm的第二個改進版本lOnm++和第三個改進版本lOnm+++。英特爾認為,他們可以按照年度節奏進行這樣的操作,但是也有另外的同步團隊來確保一個完整流程節點的工作。數個團隊在同一時間內分別就不同的目標進行工作,同時也互相保持溝通。

英特爾的幻燈片還有一個有趣之處在于提到了反相移植。一般來說,英特爾的芯片在設計時已經和固定工藝制程節點綁定。但考慮到節點延遲等問題,因此英特爾會考慮新的芯片設計也能夠在上一代的工藝制程上進行制造,當然所謂上一代”的可選工藝制程范圍是有限的。盡管英特爾此前表示,他們正在將芯片設計和制造工藝節點脫鉤,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必須要先確定制造工藝節點,才能開始進行硅片布局,這就意味著工藝節點和芯片設計相互鎖定,尤其是在掩模設計的時候。

英特爾還說明了一些反相移植的例子,比如任何第一代7nm工藝節點都將可能反相移植到lOnm+++,任何第一代5nm工藝節點都可以反相移植到7n m++,以此類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英特爾在lOnm工藝制程上耗費了太多的時間,對整個產品后續發展帶來了比較重大且不利的影響。一些傳言顯示英特爾可能會將一些為lOnm設計的處理器產品移植到目前成熟的14nm+++工藝上來發布,但目前英特爾沒有對這個傳言有明確的表態。

除了上述內容外,路線圖還顯示英特爾正在進行lOnm+++優化工藝和整個7nm工藝的產品開發。從設計角度來看,每一代“+”的開發難度較低,相對應的節點開發難度比較高。接下來英特爾將基于lOnm++開發7nm工藝、基于7nm設計開發5nm工藝,基于5nm工藝來開發3nm工藝,毫無疑問,每一個“+”或者“++”所擁有的技術更新都將有可能進入下一代節點的設計之中。

在7nm節點之后的5nm節點,目前已經有很多討論了,目前來看5nm的一些改進比如制造、材料和一致性等,最終可能都將呈現在英特爾新的工藝中,但這些改進如何實現,依舊取決于英特爾選擇怎樣的合作伙伴(歷史上都由應用材料公司接手)。另外,5nm工藝在2023年呈現時,也正是ASML開始銷售其High NA也就是高數值孔徑透鏡的時間。所謂高數值孔徑透鏡,是指新的透鏡規格,這將帶來光刻機微縮分辨率、套準精度兩大核心參數的提升,最高可達70%。目前尚不確定英特爾是否會在5nm或者更遠期的3nm上使用新一代高數值孔徑設備,這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在2023年之后,英特爾就將處于“尋路”和“探索”模式了o和之前數次類似情形相似,英特爾—直在考慮新材料的引入、新的晶體管設計等。本屆IEDM上,出現了很多針對全柵極晶體管的討論,無論是納米片還是納米線,隨著FinFET技術在更新工藝下的逐漸失效,全柵極可能會逐漸成為主流。如果英特爾在未來的5nm乃至更新工藝上這樣做的話,應該是順理成章的。

重返Tick-Tock時代英特爾將加速工藝研發速度

在2019年度最后—次的CEO電話會議上,英特爾也帶來了新工藝和新產品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放慢了研發和產品節奏多年之后,英特爾決定重回充滿活力和競爭力的Tick-Tock日寸代。

簡單來說,“Tick-Tock”是—種產品架構和產品工藝交替換代的發展節奏,以一個產品年作為一個發展節點。其中第一年為“Tick”年,在產品生產上使用新工藝,那么第二年會被稱為“Tock”年,將使用同代次工藝的優化版,但采用全新的處理器微架構,第三年又會回歸到“Tick”,在同代次架構優化的基礎上,采用全新節點的工藝,隨后的第四年也會依次更替下去。“Tick-Tock”的“工藝一架構”交替發展策略曾經為英特爾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從2005第一代65nm Core架構到2010年的第四代Sandy Bridge架構,英特爾一直在堅持一代架構更新、一代工藝更新的步伐。不過隨著Sandy Bridge架構推出后英特爾在架構研發策略上逐漸變得保守,再加上在14nm工藝后英特爾陷入制程瓶頸,“Tick-Tock”逐漸不再被提起,被英特爾事實上放棄了.

回到正文,在電話會議上,英特爾提出了將重新回歸“Tick-Tock”的發展節奏。目前的Tick是10nm產品,其中包括第十代Ice Lake酷睿處理器、2020年第三季度交付的lOnm Agilex FPGA產品。此外,2020年英特爾還將發布新的lOnm工藝AI推理加速產品、5G基站SoC、新的Xeon處理器以及GPU產品。

接下來的2021年,英特爾將進入Tock步伐,工藝進步至7nm,首款產品為面向數據中心的GPU。在7nm工藝方面,英特爾提出,光刻技術將成為7nm乃至更新工藝制程的挑戰。英特爾計劃在進入7nm后才使用EUV光刻(意味著目前的lOnm產品依舊基于傳統的DUV光刻技術完成),時間大約是2021年的第四季度(這一點內容和之前路線圖上的時間相吻合)。不過和傳統的“Tock”不同的是,英特爾沒有提到CPU產品何時進入7nm時代。

另外,英特爾還解釋了有關lOnm工藝延期以及未來的7nm工藝研發的問題。正如英特爾多次表示的那樣,lOnm延期的原因是由于目標設定過高。在從22nm轉向14nm時,英特爾帶來了2.4倍晶體管密度,在14nm轉向lOnm時設定了新工藝提升2.7倍晶體管密度的目標。但此設定過于激進,因此到現在都無法順利量產。在吸取了這個教訓之后,英特爾在自己的7nm工藝設定上要更為保守一些,其密度增加會量力而行。顯然,在延遲了4年之后,lOnm工藝預計將在2021年進入大規模批量生產階段(HVM),7nm也有望順利進行。英特爾還提到,7nm工藝依舊將使用FinFET,隨后的5nm和3nm階段,英特爾可能會引入納米片技術,也就是全柵極晶體管,但具體如何實施尚不得而知。

臺積電——全面展示5nm工藝,3D易購封裝技術日至成熟

作為目前半導體代工業界的一哥,臺積電近年來在技術上突飛猛進。在2019年底到2020年初,臺積電在多個會議和展會中,全面展示了自研的5nm工藝以及全新的3D封裝技術。

臺積電展示5nm工藝:EUV、高遷移通道FinFET

臺積電對5nm的研發和生產都啟動得非常早,在2019年4月,臺積電就宣布啟動了5nm工藝的風險生產。同樣在IEDM 2019上,臺積電選擇了經過1 000小時高溫操作生命周期測試( High Temperature Operating Life Test,簡稱為HTOL測試),并即將在2020年第一季度投產的工藝進行了詳細介紹。這個全新的5nm工藝使用了主要設計規則(柵極、鰭片和M x/Vx間距)的智能縮放來完成的,能夠實現7nm到5nm全節點的縮放,并且還能夠提高良率。根據試產數據,新工藝生產的SRAM具有0.021平方微米的單元尺寸以及較低的缺陷密度DO。

臺積電在5nm上全面使用EUV技術,大幅度提高了效率。臺積電的資料顯示,5nm工藝中,EUV在切割、接觸、過孔和金屬線掩模等步驟中,至少可以替代4倍的沉浸式DUV光刻。傳統DUV光刻需要5層掩模,EUV光刻1層就可以完成,大幅度縮減了制造周期,并且帶來了更好的圖案保真度。

在FinFET技術的應用上,臺積電從16nm工藝開始首次引入FinFET,隨后經過了12nm、lOnm、7nm數代。目前,FinFET的關鍵性能通道遷移率數據在5nm工藝節點已經停滯不前了,鑒于此,業內其他廠商都在考慮使用全柵極方案。不過臺積電另辟蹊徑,采用了高移動性信道(High Mob…tyChannel,簡稱HMC)來解決了這個問題。為此,臺積電還展示了FinFET的截面組成,其中和硅晶格相接的是全應變HMC晶格,后者的驅動電流要顯著高于前者。同時臺積電還展示了通道深度和通道應力之間的關系,所謂通道深度,是指鰭片頂部到底部的電流通道深度。

臺積電的數據進一步顯示了HMC晶體管的漏極電流Id與柵極電壓vg之間的關系,新的HMC FinFET具有極為出色的Id-Vg特性,產生的驅動電流能夠比Si FinFET高18%。環形振蕩器品質因素也和晶體管電流泄露密切相關。臺積電給出了七個不同的vt下截止電流loff-N和loff-P范圍以及對待機電流的影響,顯示出HMC FinFET技術下漏極感應勢壘DIBL降低45mV和35mV,對于P溝道和N溝道晶體管,其擺動幅度分別為60mV和l68mV。

目前臺積電展示的5nm工藝是7nm工藝之后的完整節點擴展,臺積電為每種晶體管類型設置了7個不同的可用vt電壓,這樣廠商就可以結合不同的電壓來滿足SoC設計所需要的功率效率需求以及HPC設計所需要的峰值速度需求。根據臺積電的技術展示來看,5nm N5工藝中的eLVT八類能夠在相同的功耗下提供最多25%的頻率提升,5nm N5 HPC工藝中的eLVT工藝相比N5 eLVT工藝能夠進一步提升10%的頻率。

eLVT是臺積電在新的5nm工藝中推出的全新設計,N5和N5 HPC中均有相應的型號。所謂eLVT是指ExtremelyLow VT,也就是超低vt電壓的晶體管。在N5中,eLVT帶來了上文描述的25%的頻率提升,在N5 HPC中進一步優化采用三柵極標準單元,因此又帶來了10%的性能提升。eLVT也可以使用在3D堆疊芯片中,也能夠為后續的3D堆疊產品帶來性能提升。

互聯延遲方面,在傳統的產品發展路線中,由于工藝尺度越來越小,因此每一代產品互連延遲相比上一代產品都會變得更差。如果不加干預的話,從N28到N5工藝,后端金屬RC和過孔電阻的表現都變得越來越令人擔憂。在新的N5工藝上,臺積電采用了創新的EUV優化方案,通過按照比例縮放勢壘和襯底的ES L/ELK電解質和銅回流焊的尺寸,將互連延遲和電阻等情況維持在和7nm工藝相當的數值范圍,大幅度優化了互連延遲并阻止了情況的進一步惡化。

壽命方面,臺積電目前已經完成了1000小時的HTOL測試認證。相比7nm工藝而言,新的5nm工藝以及eLVT技術還能夠帶來改善應力老化特性的優勢,SRAM和邏輯缺陷密度的DO數據也比預期表現更為出色。

綜合來看,臺積電的5nm制造工藝在PPAa(功率、性能、面積、成本、上市時間)目標上實現得非常出色,設計方面協同優化技術也就是DTCO也帶來了智能縮放,避免了蠻力縮放導致的工藝成本增加和對產能的負Memory 應用與技術面影響。根據臺積電數據,5nm制造工藝的晶體管密度為7nm工藝的1.84倍,性能方面在相同功率下速度提高15%,或者在相同速度下功率降低30%。

最后在工藝方面,再來看看遠期的N3也就是3nm工藝的進展。臺積電之前的2019年第四季度電話會議中提到了相關內容,目前臺積電正在對N3制程進行評估,包括技術實現、成本、成熟度、性能等多個方面。在2020年4月29日,臺積電還會在北美技術研討會上給出更多的細節。目前已知的是,臺積電依舊計劃在N3階段采用FinFET,有關全柵極晶體管的方案,臺積電目前尚未提到。

3D異構封裝技術進展

除了常規的半導體制造工藝外,半導體的封裝也是業內研究的重點。臺積電在2019年底介紹了自己掌握的數個3D異構封裝技術,包括CoWoS、InFO-PoP和SoIC,下面來簡單了解—下。

臺積電提出的第一個封裝設計是Chip-on-Wafer-on-Substrate,簡稱CoWoS,也就是芯片晶元和襯底三重堆疊技術。其中不同類型的芯片置于晶圓之上,晶圓提供這些芯片之間的互聯,最終和電路板也就是基板的連接由中間的TSV硅通孔完成。臺積電介紹了相關技術進展,尤其是CoWoS可以實現最大芯片尺寸2倍以上的中介層制造能力,這樣可以使得更多的芯片封裝在一整塊硅片和襯底上,實現更高的集成度。

第二種特殊的3D異構封裝被稱作InFO-PoP,全稱是Integrated FanOut-PoP。這項封裝技術是之前InFO也就是集成扇出型封裝的更新版本,InFO支持多種不同白勺芯片誦過盲接封裝到晶圓上的方式,大幅度提高密度和縮小芯片體積。新的InFO-PoP技術則加入了用于頂部芯片和下部晶圓之間的TIV過孔,使得封裝更為緊密、安全,是臺積電在移動SoC等設備上主推的先進封裝方式。

第三種則是SoIC。這項技術的主要特點在于將之前異構封裝所使用的芯片和基板之間的微凸點連接更改為芯片之間的無凸點直接連接。這種新的技術進一步簡化了材料的使用,減少了基板層,整體電氣性能更為優越,并且能夠實現更高的速度、帶寬以及更高的封裝密度、更低的堆疊高度等。

當然,這三種封裝技術并非獨立、排斥的,臺積電目前準備的新技術將集中這三種封裝技術的優點。比如將SoIC技術集成到扇出型封裝或者CoWoS封裝技術之中,實現整個封裝技術的按需配置和統一化。這樣一來,能夠實現更好的電氣性能、更小的芯片尺寸和更可靠的連接,在成本上也可能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令用戶更為滿意。

三星——來自5nm LPE工藝的疑惑

三星在2019年4月份就宣布旗下的5nm相關工藝開發完成,相比自家的7nm工藝,三星的5nm FinFET工藝在可比條件下,芯片面積縮減25%、功耗降低20%、性能提高10%。除了相關產品外,三星還宣布整個5nm EUV工藝的EDA工具、IP、MPW以及PDK等全部都準備就緒。

雖然宣布時間非常早,但是迄今為止都沒有廠商宣布使用三星5nm工藝生產產品,其中原因暫不得而知。不過業內另一份數據比較了三星的5nm、7nm工藝和臺積電同代工藝的情況,從這里可以一窺三星目前在半導體制造工藝上的研發情況,形式顯然并不樂觀。

先來看三星和臺積電的5nm工藝對比,表格如下: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三星的5nm LPE工藝相比臺積電的N5工藝,整體表現還是略遜一籌的。在幾個關鍵數據上,晶體管密度和相對成本上,臺積電N5工藝的晶體管密度幾乎達到了三星的1.37倍,但是成本方面臺積電的相對成本反而更低一些。另外,臺積電的M2P(金屬間距,可以用于確定單元距離)參數為30nm,比三星的36nm更小,顯示了臺積電在晶體管微縮方面的優勢。同理還有多晶硅間距,臺積電的數據為50nm,也大幅度小于三星的57nm。綜合來看,三星的5nm工藝目前表現情況不佳,因此在宣布后接近一年時間里,尚未有具體產品上市可能與此相關。

另一個比較來自于三星的7nm和臺積電的7nm工藝,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7nm工藝已經上市。從本頁的參數對比表格來看,三星的7nm和臺積電的7nm有一些差異,比如三星在使用了EUV版本之后,和臺積電DUV版本的工藝相比基本處于一個水平線,但是成本略高一些。當然臺積電的7nmFFP由于加入了EUV光刻層,因此整體的表現要更勝一籌。

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在于單獨比較三星的7LPP工藝和5LPE工藝,可以看出其中M2P、CPP等參數沒有變化,尤其是CPP依1日維持在57nm的水準上。值得關注的變化來自于EUV層,兩者都使用了58個總層數,但是EUV層在5nm工藝上使用得更多,達到了12層,比7nm LPP多了5層。這里有理由懷疑三星如此早推出的5nm LPE工藝更像是7nm LPP工藝的進一步深度改進版本,增加了EUV層并且微調了一些參數,但是大部分依1日沿用了7nm基本技術邏輯。當然,增加的EUV層帶來了更高的晶體管密度,相比之前的7nm工藝,三星5nm LPE工藝的晶體管密度從95.3提升至126.5,實際數據為32%,比宣稱的25%要高一些,但是顯然低于臺積電從7nm FF的96.5到N5工藝的173.1,提升幅度達到了78%。即使以7FFP為參照,提升也高達51%。三星的5nm LEP工藝更像是一個搶時間的“半代”改進版本,再加上其價格更高,目前的商務應用情況不佳也就可以理解了o

總的來看,2020年好消息還是不少的,英特爾lOnm進入了大規模生產階段,7nm也在預研階段且比較順利。臺積電方面7nm將正式投入生產,整體表現也不錯,再加上封裝技術的進步,目前臺積電有望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代工企業的地位。三星在5nm工藝上搶先發布,但是由于性能和商業策略問題,暫時還沒有看到積極的消息,希望三星能夠在2020年進一步推出改進的5nm工藝,爭取更多客戶的同時,也為代工市場帶來一些競爭。畢竟“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能春滿園。”

猜你喜歡
工藝
鋯-鈦焊接工藝在壓力容器制造中的應用研究
金屬鈦的制備工藝
轉爐高效復合吹煉工藝的開發與應用
山東冶金(2019年6期)2020-01-06 07:45:54
工藝的概述及鑒定要點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06
5-氯-1-茚酮合成工藝改進
世界農藥(2019年2期)2019-07-13 05:55:12
螺甲螨酯的合成工藝研究
世界農藥(2019年2期)2019-07-13 05:55:10
壓力缸的擺輾擠壓工藝及模具設計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1:00
石油化工工藝的探討
一段鋅氧壓浸出與焙燒浸出工藝的比較
銅業工程(2015年4期)2015-12-29 02:48:39
FINEX工藝與高爐工藝的比較
新疆鋼鐵(2015年3期)2015-11-08 01:59: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成人在线综合|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a| 在线99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国产91麻豆视频|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国产第四页|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 69av在线|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欧美另类第一页|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在线播放 | 国产喷水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亚洲天堂日本| 亚洲成人在线网| 国产精品视频999|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激情|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国产高清不卡|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久久婷婷六月| 91九色视频网| 成年人国产视频| 国产性爱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亚洲乱强伦| 亚洲成人精品| 国产91丝袜|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91麻豆国产在线|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99热免费在线| 99草精品视频|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日本91视频|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无码丝袜人妻| 欧美精品高清|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69av免费视频| 国产国拍精品视频免费看 | 国产门事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