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距離觀賞北魏墓室壁畫的機會來了!2019年12月12日,“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于山西博物院開展。據悉,此次展覽選取了太原婁睿墓、忻州九原崗墓、朔州水泉梁墓等三個墓葬的壁畫精品,是山西博物院院藏北朝壁畫的首次大規模集中亮相,為公眾鮮活呈現了北朝高超的繪畫藝術和真實的社會面貌。其中,太原婁睿墓壁畫是南北朝時期中國繪畫藝術的代表作,填補了美術史上的北朝繪畫空白,其中的“鞍馬游騎圖”還是首批國家禁止出國的文物;朔州水泉梁北齊墓運用先進的“復原性”保護技術,將整墓搬進展廳,再現一個完整直觀而又可以參觀的地下世界。為了達到最佳觀展效果,所有展品均為“裸展”,觀眾可近距離感受千年壁畫的藝術魅力。


近日,三蘇祠博物館舉行考古開放日,展出的捶丸、磨喝樂、建盞、玉壺春瓶等部分宋代文物,讓人們得以近距離觀賞到一個別開生面、活色生香的“風雅宋”。據介紹,因三蘇祠式蘇軒文物庫房改造項目建設施工,此遺址進行了80多天的搶救性發掘,出土可修復文物500余件,包括陶器、瓷器、石雕、陶石建筑構件以及銅錢等。這也是遺址區域內首次發現北宋時期遺存。值得注意的是,三蘇祠本次發現的遺址遺存,與三蘇父子在眉山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同,可由此得知當時的生活風貌。

中國絲綢博物館、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共同召開仰韶時代絲綢發現新聞發布會,稱在黃河流域的鄭州市滎陽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目前中國最早的絲織品。據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介紹,這件絲織物距今5300至5500年,而此前良渚文化錢山漾遺址出土的絲織品距今是4200至4400年,此次在仰韶文化遺址發現的絲織物將成為目前世界范圍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絲制品。進一步研究表明,距今5000多年前,中國的絲綢技術已趨于成熟,而非以往所認為的處于初始階段。

2020年1月15日,“《日本書紀》編撰1300周年特別展:出云和大和”將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展品包括出云大社的秋野鹿蒔繪手箱、盔甲、裝飾神社的畫作以及從該地區挖出的巨大的石柱,呈現古代日本神話與特點。此外,展覽將展出從加茂巖倉遺址中挖掘出的30件珍寶。同時,還將第一次揭幕1300年來大和市秘密保護的最古老石佛造像。據了解,出云大社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而《日本書紀》是公元720年由日本舎人親王等人負責編輯完成的,全書共30卷,內容主要記載了從上古眾神時代到持統天皇時代的編年體歷史事件。

意大利警方近日宣布,一幅據信23年前離奇失蹤的名家畫作重見天日。據當地報紙Piacenza Sera引用的消息來源,專家相信這幅《女人肖像》為出自奧地利畫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之手的真品。警方表示,名畫被發現于以前陳列過該畫的里奇·奧迪現代美術館墻壁內,當時一名園丁在清理外墻常春藤時發現了一塊金屬板,打開金屬板后露出內腔,內藏有一袋畫作。據悉,克里姆特為19世紀象征主義繪畫大師,目前館方正在確認此畫是否為其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