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嘉慶寶蘇減重減緣行用錢
己亥年即將遠去,一年之際幾乎沒有一件值得說道的藏品入匣。不想,年關歲末竟偶然間得一枚小錢是我苦苦追尋十年之物??此品浅F胀ǖ囊幻都螒c寶蘇特寬緣小平,為何讓我這名寶蘇局錢幣收藏研究者如此地苦戀呢?讓我來為各位看官層層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在講這枚錢的來龍去脈之前,我們必須了解一些“嘉慶寶蘇”制錢的鑄造背景。嘉慶元年(1796年),戶部議定復開各省錢局鼓鑄錢幣,寶蘇局始鑄嘉慶通寶新錢。嘉慶七年修纂《欽定戶部錢法則例》,重新認定:“江蘇寶蘇局十六爐,二十八卯,每月額鑄兩卯,四季加鑄四卯,遇閏另行加鑄,每卯除耗凈鑄銅鉛二萬九千九百五十二斤,報鑄錢三千九百九十三串六百文,補串繩分兩錢五串七百五十九文有奇?!鼻迦首诩螒c元年寶蘇局始鑄嘉慶紀年制錢,至嘉慶二十五年停鑄,鑄行時間較長,僅小平一種計值,面文“嘉慶通寶”,背穿滿文“寶蘇”,版式復雜。

“羊角嘉”特寬緣試樣

嘉慶特寬緣錢

寶蘇“羊角嘉”小平錢
寶蘇局嘉慶通寶試樣錢較為易見,錢緣特闊,直徑在28 . 5毫米至31毫米之間,過31毫米的極罕見。重量超出清制庫平一錢四分。這類試鑄樣錢可分為兩類:前者直徑較大,通常都在29.5毫米以上,銅質金黃,邊道精加工,錢體表面呈鏡面加工,版式較少,應為進呈樣使用。另一類,錢體未經精加工,砂性較重,品種版式繁多,多處于浙北嘉興地區,應為錢局存檔或備查樣錢使用,存世數量多于前者。文字、制式影響福、贛(昌)、浙等局。這樣的情況出現在嘉慶、道光兩朝,至咸豐時已不明顯。
嘉慶寶蘇行用錢則良莠不齊,早期鑄造者也有部分精整足重的,直徑達到26毫米,重量也接近一錢二分(近5克),存量很少,遠少于直徑同大小的乾隆寶蘇小平。后期出現大量減重,更有很多嚴重減重者和私鑄小錢,做工極粗糙。其錢文基本采用宋體及類宋體楷書,書寫變化很多,背滿文寶蘇寫法變化也極多。

民國“泉幣”中刊錄的歷代寶蘇特寬緣錢
由上可見,嘉慶通寶寶蘇局小平制錢粗略可分兩種,一種為特寬緣者,一種為減重減緣的行用錢。民國時期,歷朝寶蘇特寬緣小平稱之為常平式樣錢,為罕見品種,藏家偶得之均視為珍寶,在民國流傳下來的信件、拓集中均可見到記錄。隨著上世紀80年代海寧談橋鑄幣試鑄局舊址數以千計的特寬緣樣錢被發現,此批中又以嘉慶、道光兩個年號最多,特別是嘉慶的版式多不勝數。2019年夏天得德國錢幣學家布威納先生的《清錢編年譜》,細細閱讀解開了許多的疑惑,其書中所述地方局進呈樣錢自嘉慶朝進呈軍機處,故宮內有存檔,書中所舉進呈樣錢的例子即為嘉慶寶蘇特寬緣(常平式)。書中還提到,每年春秋兩季,錢局應重新改版,經審后翻鑄新版制錢。這也就解釋了嘉慶寶蘇特寬緣有進呈樣和存檔試鑄樣兩種及嘉慶寶蘇小平制錢為何版式如此復雜了。

嘉慶寶蘇特寬緣祖錢
言歸正傳,我十多年以來獨愛寶蘇局錢幣。初從咸豐寶蘇大錢入手,2009年始研究收藏寶蘇局歷朝小平錢,嘉慶特寬緣及各版式小平行用錢也收集了近200種,在收藏的過程中,我發現特寬緣和減緣行用小平錢除了工藝的差別之外,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此二種有許多是大小兩兩對應的,也有只有特寬緣沒有減緣者,亦有只有減緣者未見特寬緣者。
嘉慶寶蘇局小平根據寫法的不同可分為“方頭通”、“羊角嘉”、“人足貝”、“八足貝”等等。其中,“羊角嘉”是一個特殊的品種,其特點是“嘉”字一橫的兩點高高伸出,好像兩只羊角,故命名為“羊角嘉”。泉友們每每在挑寶蘇小平錢的時候都會把較少見的“羊角嘉”挑出收藏或單賣。

“羊角嘉”大小對比

背爐記“星”對比
目前寶蘇“羊角嘉”已發現近20個版式,從我2009年買到第一枚“羊角嘉”小平開始就一直有這樣的疑惑:“羊角嘉”會不會有特寬緣試樣存世呢?這個疑問一等就是十年。終于,十年之后第一枚“羊角嘉”特寬緣出現了!對于癡迷于寶蘇局版式的我來說無疑是天降大喜,我在自己收藏的所有“羊角嘉”減緣小平中一一查找,居然有一枚脫穎而出,正是與其對應的子版。兩枚錢的背面同一位置均有一顆爐記“星”。這枚“羊角嘉”特寬緣是屬于雕母直翻未經精打磨略帶砂性的存檔錢,那么由此可推斷,這兩枚錢為同一特寬緣祖錢(一級錢)雕出,翻鑄而成一批特寬緣的“二級錢”。從這批“二級錢”中選個別最精美者,精打磨成進呈樣錢上呈軍機處報審,審核過后再在這批特寬緣中選擇一部分磨減去寬緣,加工后成為行用錢之母錢,用以翻鑄大量普通行用錢(三級錢)。剩下的特寬緣錢則作為存檔或備查之用。
年終的這件收獲不僅是得到了一件珍貴的藏品,更為珍貴的是由實物的佐證洞悉了一段地方局鑄錢的塵封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