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萱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藝術及發展歷史的專題性博物館,它依托有近600年歷史的先農壇建筑群,成為鬧中取靜的清幽之所。
放假可真好,我又可以去游覽博物館啦!我從天壇公園西門出來,再西行600米,就來到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坐落在明清時期祭祀農神、太歲神的先農壇內。這里雖地處鬧市,卻古柏參天,置身其中,仿佛一下子穿越到數百年前的幽古圣境,別有一番.韻味。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所在的太歲殿是明代初年的大型建筑,保留了不少早期古代建筑的結構特色。其中收藏了被譽為稀世國寶的“隆福寺藻井”,它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頂部所繪的天象圖為歷代藻井中的孤例,十分難得。

根據指示牌,我來到了館內的基本陳列廳——“中國古代建筑發展史”展廳,它就在先農壇的太歲殿里。我粗略地游覽了一圈,太歲殿前殿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中國歷代的經典建筑,后殿展示了古代城市發展規劃以及古代建筑營造技術。西配殿按照民居、宮殿、園林、壇廟、陵墓等分類,以模型、圖片展示了我國各類古代建筑的功能形態。

這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末代皇后婉容故居的建筑模型,做得好精致!大門、影壁、垂花門、抄手游廊、私家花園,讓我們領略了北京四合院的獨特韻味。
在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之前,我做了功課,知道在太歲殿傳統建筑工藝展區里會展出不同的木匠工具,還有各種木材紋樣以及磚石、琉璃等建筑材料。這對愛好建筑的我來說可是不可多得的機會。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這個展區。哈!在這里我變身為小木匠,自己操作工具,拼插榫卯,組裝斗拱,真是非常有趣!

出了太歲殿,我來到西側的神廚院落,院內是先農壇的歷史文化陳列。它集中展示了先農壇的歷史風貌,以及明清時期阜帝祭祀先農之神、親耕田的禮儀制度。明清時期先農壇占地廣大,面積近乎是故宮的兩倍。百年滄桑過后,它只被保存下以太歲殿為核心的一小部分。
神廚院落原是存放祭祀禮器、制作犧牲供品的場所。每年農歷二月,人們都要由此將先農神牌請到南側的祭壇之上,同時奏響中和韶樂,由皇帝拈香朝拜主持祭祀儀式,以求一年五谷豐登。從2013年起,北京市西城區政府復原了先農壇的祭祀樂舞儀式,在每年四月的先農壇敬農文化節上進行表演。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東南部有一座具服殿,是皇帝親耕前的更衣之所。這里會不定期舉辦臨時展覽,聽志愿者叔叔說,在每年5月18日的國際博物館日,這里還會舉辦鑒寶活動。屆時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的文物專家會來免費為老百姓鑒定自家的老物件,場面非常熱鬧。


中國紫檀博物館建筑本身就稱得上是一件完美的工藝品。這座占地2.5萬平方米的博物館設計氣勢宏大而又處處精巧,古色古香而又不乏現代氣息。它的五層主體建筑使用磨磚對縫工藝,分毫不差。1千多平方米的館前廣場,采用過去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海漫斗板地面——即鋪設大青磚后再浸潤桐油,整個建筑設計都是請故宮的匠師們精心制作的。
老話說“人分三六九等,木有花梨紫檀”,可見國人把紫檀和黃花梨視為上等木材。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領略一下我國古典家具與木材的魅力。
紫檀是一種極為名貴的硬木,能沉水,生長在東南亞地區,約百年才能生長3厘米左右。從明代起我國就一直進口紫檀。紫檀的成材率很低,有“十檀九空、寸檀寸金”的說法。
早晨,我沿著長安街向東走,在京通快速路高碑店出口的北側,看到一大片仿明清風格的古典建筑群,這里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地——中國紫檀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是由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富華國際集團主席陳麗華女士投資2億多元興建的,是中國首家規模最大,集收藏研究、陳列展示紫檀藝術,鑒賞中國古典家具的專題類民辦博物館,填補了中國博物館界的空白。
館內展出的木雕精品真是數不勝數!我粗略估計了一下,這里的展品至少有近千件,不僅有明清家具的展示,有傳統家具材料、造型、結構的展示,還有雕刻工藝的展示,等等。
另外,在這里我還看到了很多微縮的中國古代建筑景觀:故宮的角樓、御花園中的千秋亭與萬春亭,盡顯皇家氣派;山西五臺山龍泉寺的牌坊,320條蛟龍姿態各異,精湛的圓雕、浮雕、透雕,世所罕見。這些散發著古典氣韻的藝術珍品,皆由紫檀精制而成,別有一種瑰麗的美感。
在中國紫檀博物館中看著古色古香的雕刻作品、聽著悠揚的古韻琴聲,我一直在感嘆:真是高貴奢華,巧奪天工啊!那古代人物的妝容,那葉尖鳴蟲的觸須,那螺鈿鑲嵌的花卉,一應俱全。我不禁拿出相機拍照,但不管用什么角度、什么拍照模式,都拍不出那種精美和細致。



這座館內嚴禁吸煙、觸摸展品,但與其他歷史文物博物館不同,這里允許游客在指定的6處拍照景點拍照喲!
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秀美的汾河西畔,是目前國內屈指可數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之一。山西博物院建筑群由主館與四角輔樓組成。主館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象征著富足吉祥,并以現代技術手段詮釋了古人的建筑審美取向。山西博物院薈萃了山西全省的文物精品,珍貴藏品達40余萬件。其基本陳列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7個歷史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5個藝術專題構成。


想參觀了解建筑,為何要去山西博物院呢?嘿嘿,你不知道了吧,山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保存有豐富的歷史文物和遺跡,目前我國現存70%以上的早期(元代以前)建筑全部集中在山西省境內呢!山西有“中國古代建筑寶庫”的美譽,因此我利用假期專門參觀了山西博物院,去那里體會中國古代建筑之美,真是過癮!
剛剛進入館內,工作人員就熱情地接待了我,向我介紹了館內的基本情況和游覽路線。
“土木華章”展廳分為“凝固音樂——古建筑藝術”“古壁丹青——寺觀壁畫藝術”“神工靈光——寺觀彩塑藝術”和“流光溢彩——建筑琉璃藝術”4個單元,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示了“中國古代建筑寶庫”的多彩多姿。
我直奔4樓的“土木華章”展廳,這里介紹了全國僅存的4座唐代建筑,它們分別是五臺山的南禪寺大殿、佛光寺東大殿、芮(ruì)城廣仁王廟大殿、平順天臺庵大殿。其雄渾、質樸、舒展的結構,正是盛唐氣象的完美體現。
在這一層,精美的建筑展示讓我目不暇接。在一座佛塔前,我駐足良久,這是一座建筑模型,是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跡——佛宮寺釋迦塔。聽講解員介紹,它位于山西省北部應縣的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始建于宋遼時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木結構建筑。最神奇的是,這樣宏偉高大的建筑,它的主體竟然是純木構件,完全通過榫卯拼裝而成,塔身包含60多種式樣的斗拱,這些都成為建筑設計師們學習的典范。這座木塔飽經戰火、風雨、地震而主體依然完好,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土木建筑的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