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苗是指為預防、控制疾病的發生、流行,用于人體免疫接種的預防性生物制品,包括免疫規劃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機體通過疫苗接種獲得相應的免疫力。
2020年2月下旬,《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制藥公司 Moderna已經研制出針對新冠病毒的人體疫苗,并已將第一批疫苗送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開啟安全性臨床試驗。此前不久,國內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金海教授團隊已經完成了試驗性質的前期工作。然而我們并不能指望在近幾日內在市場上看到疫苗,它還需要走一個漫長和固定的流程。
據報道,美國制藥公司Moderna此前預計新冠疫苗的研發可能需要3個月以上,不過,最終攻堅一個月就研制出了應用于新冠肺炎的疫苗,現在已經運送到了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按照Moderna的計劃,他們將在4月底前對20-25名健康志愿者進行藥物測試,結果需要7月或8月才能公布結果。
Moderna,2010年由哈佛團隊創辦,起初該公司的名字為ModeRNA”,主要利用mRNA治療心腦血管、腫瘤和傳染病方面的疑難雜癥,實力與口碑兼具。此前他們還研發過寨卡病毒mRNA疫苗,在RNA疫苗開發領域有著扎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Moderna疫苗的研發也離不開中國科學家的幫助。疫情爆發之后,中國科學家就快速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并于1月11日與世界衛生組織分享這一信息,來幫助全球科研機構研發藥物。此外,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團隊宣布成功解析新冠病毒S蛋白結構,并重建首個新冠病毒附著并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寸結構圖。西湖大學周強團隊率先報道了ACE2全長蛋白的高分辨三維空間結構,以及新冠病毒表面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的復合物冷凍電鏡結構。這些技術同樣為疫苗和藥物開發關鍵靶點打下了基礎。
Moderna在此次疫苗的研發中使用了一種不需要病毒或其蛋白質的實際樣本,就能生產具有遺傳密碼的核酸的技術——messenger RNA,并以此指示人體自身的細胞從病毒中合成某些蛋白質,來引發免疫反應。不過, Moderna使用的基因技術,還沒有產生出任何一種被批準上市的人類疫苗,因此這種藥物是否有效還不能完全確定,需要臨床試驗,這也進一步帶來時間問題。
疫苗研發的大體流程和周期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疫苗前期研發過程,包括獲得免疫原(獲得活病毒、分離相關亞單位、通過基因重組技術獲得重組蛋白或者合成相關的DNA(RNA))、免疫反應測試、動物保護測試、免疫原生產工藝(放大)優化、臨床前毒理研究等環節。
第二個階段是疫苗研發及注冊過程,包括臨床前研究、申報臨床、開展臨床試驗,最后才能實現疫苗上市。總而言之,疫苗入人體臨床試驗前,需要建立足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只有疫苗誘導了預期的免疫反應和保護,并且被認為是安全的,它才可以大量生產以用于人群的疫苗接種。
國家衛建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研發疫苗首先需要設計并且確定它的有效成分,比如選取適合做疫苗的病毒毒種,并不是所有的毒株都適合做疫苗,要選到一個合適的病毒毒株,或者是選取病毒里面能夠制造疫苗的關鍵蛋白,或者是基因序列,進而進行生產工藝的建立和質量控制,完成一系列的試驗,包括疫苗在動物模型上的有效性評價、安全性評價,以獲得足夠的數據來支持進一步申請開展臨床試驗。
專業人士表示,疫苗的研發大概需要6-18個月。然而根據資料顯示,2014年在非洲爆發的埃博拉疫情爆發之后,全球各大科研機構和制藥公司競相展開了一場疫苗開發的攻關,但直到2019年年底由默沙東公司申報的第一款埃博拉疫苗在美國和歐盟獲得批準使用,埃博拉疫苗從研制到獲得批準耗時長達5年之久。新冠病毒的疫苗最快也要等明年才能上市推廣。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曾益新透露,我國在疫苗研發上有5條技術路線在同步開展,包括滅活疫苗、重組基因工程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和DNA疫苗),以及減毒流感病毒疫苗載體制成的疫苗。其中,RNA疫苗是目前最新穎的疫苗技術。
來自中國疫苗行業協會統計,截止2月11日有18家企業機構正在開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2月2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曾益新表示,目前有部分的項目已經進入到動物試驗階段。在確保安全有效可及的前提下,估計最快在今年4到5月份可以有部分的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編輯/侯幫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