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松

“茅臺是有機食品,適量飲用有益健康。”季克良不止一次的這樣說道,“這并不是我信口之言,而是經過科學驗證和實踐證明的。比如茅臺酒蘊涵的微量成分多達1000多種,這是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等外國名牌蒸餾白酒都無法相比的。”
作為茅臺的傳承人,季克良無怨無悔的在這一崗位上奉獻了51年,對于自己的貢獻,季克良只用了一句話總結:“我在茅臺的51年里,沒有虛度年華。我很認真地對待國家和組織分配給我的工作。”
1915年,茅臺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舉成名,成為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但是在以后的幾十年,茅臺并非一帆風順,1960年左右時期,茅臺酒廠到了最凋敝的時候,生產量大幅下降,質量出現了波動。1962年,茅臺酒廠第一次出現了虧損。1963年的第二屆評酒會上,茅臺被搶走第一名的桂冠——評委們反復比對后得出結論:茅臺酒的質量下降了。
茅臺酒廠質量的波動引起了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如何搞好茅臺酒廠?恢復質量?一系類舉措由此展開,這其中就包括了抽調大學生。在此機緣之下,1964年,剛剛畢業于無錫輕工學院(現江南大學)的季克良被輕工業部選拔、分配到遠在貴州的茅臺酒廠工作。
從進入茅臺酒廠的第一天起,季克良就被茅臺神秘的釀造工藝所吸引。“敏于行而慎于言”,季克良辦公室內的這幅字即是他的人生寫照。投料、蒸煮、制曲、堆積發酵……每個釀造工藝環節都虛心向老師傅學習。
季克良說:“我雖是學發酵專業的,但沒有釀酒實踐,都停留在書本上,學校教材里關于茅臺酒的介紹特別簡單,且實際操作完全與書本不同。”
幾十年如一日的磨礪,如今的他對生產上的每個環節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什么地方可以瞞得住他。2015年,退休后的季克良還會參加每天早上的品酒會,酒品層色,他用鼻子就能聞出來。有人說,他的鷹鉤鼻就是為酒而生的。
2003年,茅臺產量首次突破了一萬噸,這也是當年毛主席和周總理對茅臺的期望。在產量突破萬噸舉行的慶祝活動上,季克良感慨萬千,他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
在茅臺酒廠歷練幾十年,當年的俊朗書生,在長期的生產科研中鍛造成了功力深厚的“大俠”級人物。季克良所學專長大顯身手,在茅臺發展中步下幾步妙棋,同時也奠定了中國白酒的產業格局
第一步就是在長期科研中以科學方法總結提煉了茅臺酒的10大獨特工藝,即高溫堆積、高溫發酵等,使茅臺酒在1995年之后實現了質量、產量恒久如一。
第二步,發表了自己的獨到見解:茅臺酒是先古根據釀酒原理創造的集天地之靈氣的產物,茅臺鎮獨特的地理位置、微生物、水等等是生產茅臺酒的先決條件,離開茅臺鎮釀不出茅臺酒。
第三步,季克良花了近30年的時間,在研究中發現了茅臺酒具有有利于人體健康的多種因子,例如,茅臺酒中的有益酸性物質和號稱具有養顏功能的紅酒有得一拼,是其它白酒的好幾倍……
第四步,他與科研人員一道破析出茅臺酒中有近千種香氣香味物質,為世界蒸餾酒之“最”,為中國白酒贏得美譽。
第五步,他根據市場需求設計了陳年茅臺酒,進行市場細分,使茅臺走進尋常百姓家 。
最后,他結合自己的研究發表大量論文,他的茅臺酒科研組論文《我們是如何勾兌酒的》成為中國釀酒史上的里程碑;他主持制定《貴州茅臺酒標準》填補了國家醬香型白酒技術標準空白。《國酒茅臺與人體健康》《茅臺酒與健康》《茅臺酒與幽門螺旋桿菌》《綠色食品-國酒茅臺對健康消費的承諾》等,論述了神秘茅臺與人體健康的種種關系,并親自代言茅臺,以喝了至少二噸茅臺酒卻依然風姿卓雅的身姿,現身說法,論證了適量飲用茅臺酒有利身體健康。
在剛剛過去的“2019CCTV中國創業榜樣”頒獎典禮上,季克良在談到傳統的技藝傳承問題時表示,傳統工藝是非常科學的、合理的,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一定要用科學的道理去闡述它。做到以下三點,茅臺酒是可以傳承的。
第一,這個傳統工藝是非常科學的、非常合理的,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此,我們一定要用科學的道理去闡述它,說清楚它為什么要這樣做。
第二,工匠精神很重要。特別是茅臺酒又是固態的,又是人工的,又是環境里頭的微生物的生物工程,這里需要很多科學知識。所以,我感到要很好地把它說清楚,要傳承下去,要發揚很多人的工匠精神,不是一個人的工匠精神。
第三,最后檢驗的標準就是質量,質量一定要穩定,一定要提高,不能變差。
季克良說:“釀造茅臺就要對它負責一輩子、一百年、一千年。”
在50多年的時光里,茅臺與季克良慢慢交融在一起,季克良的研究成就了茅臺,茅臺也成就了季克良。他成為茅臺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是第一個用科學理論解讀茅臺的人,在茅臺酒廠的悠悠歲月中揭開了茅臺酒的神奇工藝之迷,成為了世界級釀酒大師、著名的白酒專家,也成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