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軍,李鴻昌
吉林省東豐縣梅花鹿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吉林東豐 136300
梅花鹿是吉祥動物,被古人視為神獸,尊稱為“仙鹿”“神鹿”,是財富、吉祥、幸福、長壽的象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人們會以追逐皇家特色和感召力,投身其境,親身體驗。受母鹿棄子,通過人工喂養的鹿只能夠與人親近,撫摸等行為啟示,2017 年開始我們組織開展了觀賞梅花鹿馴養工作,馴養鹿只達到200 多只,達到與人零距離接觸,拍照、撫摸、喂食點頭致謝效果。現結合馴養實際,總結馴養技術要點,供參考。
1.1 采購數量。要根據馴養規模,馴養能力,確定適宜的采購數量,達到數量要求,一般每人馴養5 ~10 只,采購仔鹿場家一般多選幾家,選擇優質鹿只。5 月初開始,6 月10 日前采購結束,公母比例1:1,便于集中進鹿和管理。
1.2 簽訂采購協議。要與仔鹿采購戶簽訂采購合同。明確采購鹿只標準、雙方責任,確保及時有效采購到所需鹿只。
1.3 母鹿標準。鹿群流行學調查健康,母鹿梅花鹿特征突出,體態、營養狀況良好,提供仔鹿遺傳優勢保障。
1.4 仔鹿標準。吃上首次初乳,初生重6 kg 以上,外觀體態、生長發育正常,具備梅花鹿外觀特征。由采購人員具體把關。
1.5 采血檢驗。擬采購仔鹿采血進行布氏桿菌病凝集反應、結核病變態反應檢驗,陰性者,方可接收,保證鹿只無主要人畜共患病。
1.6 仔鹿保護。仔鹿運回途中,專人抱鹿,保定確實,防止途中仔鹿碰撞、跳車,保證仔鹿安全。
1.7 做好交接。將運到馴養場地的仔鹿交給馴養人員,進行登記建立檔案,加掛耳標,開始人工哺乳。
1.8 填寫仔鹿采購單,一式兩份,采購方和被采購方各一份,并作為算賬依據。
2.1 建立入場仔鹿檔案。對入場仔鹿進行詳細登記(提前制作仔鹿登記表),填全項目,信息完備。
2.2 基礎奶量。參考值初次喂奶量35 ~50 mL。每日飼喂5 次,建立配餐表。
2.3 增量幅度。按日齡逐日增加奶量,每次調整量10 ~50 mL。
2.4 奶液滅菌。巴氏滅菌法,65 ℃,30 min(或煮沸消毒),快速冷卻到2 ~8 ℃。
2.5 奶液溫控。飼喂時溫度控制在38 ~40 ℃。
2.6 用具消毒。直接接觸奶液用具主要采取煮沸消毒,必要時用化學藥消毒時,應徹底沖洗干凈,防止藥液殘留。配餐間采取紫外線消毒,消毒時間每天一次,每次30 min。
2.7 奶瓶清洗。常水清洗2 次,開水清洗1 次,奶瓶內水量為瓶內容量的1/3,洗后將奶瓶空干。
2.8 奶瓶標記鹿號,固定確實。
飼喂原則:一是奶量控制。要根據仔鹿體重、健康狀況、飽腹狀態等進行調整確定最佳給奶量,保證仔鹿吃飽。二是奶液干物質含量。采取濃縮或添加奶粉等方法增加奶的干物質含量,保證仔鹿營養。三是根據仔鹿營養需要增加添加劑,如益生菌、微量元素、抗生素、補液鹽等。四是補料時、補料量要與仔鹿發育階段和營養需求進行靈活掌握,為馴養鹿只提供合理、全面的營養保障。五是做好體重變化情況分析。通過稱重、營養狀態觀察,對體重下降仔鹿進行綜合評估,及時查找原因,制定增加體重方案。
3.1 每日飼喂次數、時間、奶量的判定標準:1 周齡每天飼喂5 次,每天喂奶量300 ~600 mL。2 周齡根據仔鹿體重和健康情況逐漸過渡到每天4 次,每天喂奶量500 ~1 000 mL。3 ~4 周齡每天4 次,每天喂奶量800 ~2 000 mL,補精料30 ~80 g,喂少量青綠飼料(柞樹葉、青草),自由采食。5 ~6 周齡根據仔鹿情況逐漸減為每天3 次,1 600 ~2 000 mL,補精料80 ~150 g,青綠飼料,自由采食。7 ~8 周齡每天喂3 次,每天喂奶量1 500 ~1 800 mL,補精料150 ~250 g,青綠飼料,自由采食。9 ~10 周齡過渡到每天喂2 次,每天喂奶量800 ~1 200 mL,補精料250 ~300 g,青綠飼料上下午各一次,晚上自由采食。11 ~12 周齡每天喂1 次,每天喂奶量300 ~500 mL,補精料300 ~400 g,每天喂3 次,晚上加一次青綠飼料。13 周停止喂奶,每天加喂1 次豆漿,每天喂3 次,精料400 ~500 g,3 次青粗飼料,晚上加一次青粗飼料。至15 周齡轉到正常飼養(馴養工作基本結束)。每次喂奶后仔鹿不鳴叫、不互相頂撞,安靜睡眠,下次飼喂前0.5 ~1 h 開始起來活動,找奶,表明奶量適中,否則進行奶量和飼喂次數的調整。
3.2 飲水及添加劑補給。馴養期間每天自由飲水,上下午各補喂一次補液鹽和多種維生素。
3.3 揉肛。仔鹿1 ~15 日齡每次喂奶同時揉肛,刺激排便,直到自主排便為止。
3.4 觀察鹿只表現。每天在飼養、馴養過程中要注意觀察采食、反芻、精神狀態、姿勢、呼吸、糞便等是否正常,出現問題及時和技術人員匯報、溝通,以便采取相應措施。
3.5 定期監測生長發育指標。定期稱量體重,按照仔鹿生長發育規律,每周齡稱量體重一次,與標準體重相比較,隨時進行飼養管理方面的調整。
3.6 做好環境及疫病控制。經常打掃衛生、定期消毒、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對普通病進行及時診斷、治療。根據疫病流行特點,做好疫病免疫工作(詳見免疫程序)。
3.7 開展人畜共患病檢驗。做好采購檢驗、定期采血檢驗,及時檢出、處理病畜,防止人感染共患病,保障馴養人員和游人安全。
3.8 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馴養模式。通過馴養實踐、參觀、考察、學習等方法,形成觀賞型梅花鹿馴養模式。
4.1 人工哺乳。這是仔鹿與人接觸第一關,通過耐心、細致、友善、撫慰等喂奶過程,使仔鹿對人形成依賴、找人、親近人,建立鹿與人和諧關系。
4.2 環境音響、燈光、顏色訓練。1 周齡內聽舒緩、柔和音樂,讓鹿以休息為主。2 周齡開始聽歌曲、雜音、動物叫聲等。3 周齡以后根據環境能接觸到的鞭炮、汽車喇叭、雷聲、雨聲等較大聲響進行訓練。燈光由暗變明、增加光線強度、突然開燈、關燈等適應性訓練。顏色上由淡色到鮮艷顏色逐漸過渡、適應等訓練,到45 日齡達到馴養要求標準。
4.3 適應圈舍周圍環境。15 日齡后每天組成小群上下午各放出圈舍,進行運動、適應周圍環境。30日齡后,組群走出周圍環境,進入公共場所,逐漸和游人接觸,爭取45 日齡達到與游人零距離接觸、撫摸、喂食(奶)、拍照等,逐步達到馴養目標。
4.4 哨聲訓練。喂食:間斷短聲。集合出發:連續長聲。持續訓練,使鹿群統一步調,統一行動。
4.5 動作訓練。每名飼養員訓練一個動作,如接收刷拭、喂食點頭謝謝、游人觀賞昂首配合拍照、趴下起立等。
一是認真履行馴化程序,有序、扎實開展馴養工作;二是規范建立馴養檔案,積累馴養經驗,科學總結馴養成果;三是探索馴養的新途徑、新方法,提高馴養技能,建立馴養技術規范。
馴養觀賞梅花鹿是一個新興產業,前景廣闊,市場需求量較大,發展空間較大,應積極探索,著力開發,以提高馴養效果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