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佳佳,張言召
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鹽城 224051
豬瘟是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目前還沒有特效治療藥,但淘汰有病豬和定期接種疫苗能有效防止豬瘟的大規模擴散,減輕豬瘟造成的損失。國家禁止售賣豬瘟疫區的豬肉產品以及生豬,一旦發現有病豬,要將其隔離并捕殺,對于病豬豬舍要進行徹底消毒,并空置3 個月及以上,方可重新使用。
豬藍耳病多見于夏秋高溫季節,病豬體溫在40 ℃左右,且伴有明顯的呼吸道感染癥狀,如呼吸困難、打噴嚏等,該病易導致妊娠期的母豬繼發繁殖障礙或在仔豬斷奶前死亡。為降低發病率,可對病豬注射或給予口服抗生素。多西環素和阿司匹林聯合用藥可以治療妊娠母豬的感染。如若發現病豬有腹瀉的癥狀,可以給予新霉素對癥治療并及時補充鹽溶液[1]。
帶有大腸桿菌的母豬垂直傳染仔豬引起的疾病,主要為仔豬黃白痢,可見仔豬突然出現腹瀉,糞便呈黃色水狀的稀樣,有腥臭氣味,其中可見凝乳小塊,該病常使仔豬因脫水而死亡。可在該病早期注射抗菌藥。
在種豬選擇上的嚴格把控可以從源頭上解決隱患。如果自己的養殖場規模較大,可以直接從中選擇種豬培育,降低從市場中引入病豬的概率。對于只能從市場上購買豬種的小規模養殖戶,一定要到有相關部門的認證和經營手續完善的養豬場選種。引入的豬種首先要到檢疫部門報檢,并且在投入豬圈前隔離喂養超過半個月,在確定該批種豬無任何健康問題及傳染病后再投入正常豬群一并飼養,防止新種豬的傳染病感染整個豬群。仔豬選種的地區應當是沒有疫病傳染的地區,這樣才能保證傳染病被徹底的扼殺在“搖籃”中。
首先,豬場的選址應該遠離人群聚集區,建立在水流的下游。豬場的氣味并不好聞,所以應選在下風向養殖。搭建豬場時最好根據太陽的光照情況選擇立北向南的方位,這樣可以在季節變換中營造舒適的養殖環境。對于豬場內部建設,要使空間盡量寬敞,便于通風,在布置過程中避免留下衛生死角,以免造成后續打掃消毒的困難。
其次,為防止生豬生病,應對豬舍進行定期清潔打掃,避免病菌繁殖。冬季氣溫較低,應注重豬舍的保暖工作,及時提供保暖設備。夏季氣溫較高,細菌病毒易滋生,所以要進行定期的殺菌消毒。良好的養殖環境可以大大提高豬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少傳染病的發生。此外,還要對豬飼料的衛生狀況嚴格把關,不健康不衛生的豬食會增加生豬患病的概率。對于有生殖任務的母豬,要給予高營養的飼料,增強其體質,減少患病。對已經有傳染病爆發的豬場和區域要緊急消毒、清空、封鎖和隔離,對于病豬的尸體應就地統一焚燒或無公害處理。
降低傳染病發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是采取藥物控制。如果母豬在臨產前有一些疾病的臨床表現,我們可以在其飼料中加入適量的抗生素來防止母豬染上傳染病。母豬產仔后需要服用一些藥物來增強免疫力,降低母豬生產后因抵抗力弱而染病的概率。此外,仔豬的情況也需要嚴密關注,養殖戶可以酌情為仔豬注射一些抗菌或者增強抵抗力的藥劑,確保仔豬健康長大。
首先,為有效隔絕傳染源,最好在豬舍門口建立由專人看管的消毒池。其次,要把整個豬舍的環境衛生工作做到位,從而有效預防傳染病。制定衛生日歷,定期對豬舍進行徹底的大掃除和消毒,這樣可以防微杜漸,有效減少甚至清除有害病菌。再其次,夏秋季節天氣炎熱,蚊蟲較多,需要定期消滅蚊蟲、老鼠等攜帶較多病菌的生物,必要時可裝上防蚊蟲的紗網,阻斷病毒傳播,根據蚊、蠅、蟲、鼠的節律性,定期投放滅蟑滅鼠殺蟲藥。最后,加大對養殖用品管理的資金投入。保證豬群飲用健康水,食用健康飼料,每天都要派專人打掃沖洗豬舍,一定要仔細清洗飼料槽[2]。
在預防生豬傳染病時,養殖人員也要注重自身的健康保護。從事生豬養殖的工作人員最好不要在養殖期間隨意與同行串門交流。養殖場最好實行封閉化管理,嚴格禁止非本場人員隨意進出。對于到處走動的賣豬商販更要加強警惕,禁止這樣的人在豬場隨意進出,做到“病毒傳不出去,帶不進來”。
對于在生豬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傳染病,我們要高度重視其預防和治療工作,養殖人員要做到嚴格挑選種豬,增強防病意識,按照規定消毒隔離,做好衛生清潔工作。一旦有疫情出現,絕不能知情不報,而應該及時向防疫部門反映問題并積極配合。嚴密把控養殖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從源頭上杜絕疫病,確保全國人民都能吃上健康的、安全的“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