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歐洲游戲業已開啟3.0階段。”柏林洪堡大學網絡文化學者韋斯特曼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在電子游戲興起階段,歐洲國家把許多作品定性為“嚴重暴力游戲”。在德國,游戲中的希特勒甚至被剃掉小胡子;十年前,電子游戲開始被看作是一種新經濟被各國大力推廣,并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游戲創業基地等給予扶持;如今,電子游戲已上升為重要的文化產業,以游戲的形式來深入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
德國《明鏡》周刊報道,法國目前有1100多家與游戲相關的公司,游戲產業在各類文化產業中居第二位,僅次于圖書產業,甚至領先于電影和音像產業。法國把游戲看作是集合信息工程、數字編程,以及繪畫、設計、音樂、制片等多個領域的集合體。去年巴黎圣母院發生大火,法國政府決定對其重建后,發售于2014年的法國游戲《刺客信條》可幫助修復這座歷史建筑。這款游戲講述18世紀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虛構故事,游戲角色可在巴黎圣母院的內部和外部攀爬(上圖)。游戲設計師說,她曾花費兩年的時間還原巴黎圣母院的外觀,包括每一塊石頭。
波蘭擁有近300家游戲公司,最有代表性的《巫師》《消逝的光芒》就誕生于此。《巫師》系列改編自波蘭著名作家安杰·薩普科夫斯基的奇幻小說作品《獵魔人》。《巫師》系列是波蘭“國寶級”游戲,該國總理于2011年將《巫師2》作為官方禮物贈給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可見這款游戲對波蘭的重要意義。
德國目前也有超過600家游戲公司,政府支持游戲中植入民族文化,比如游戲《大航海家》中,玩家在模擬特定歷史場景時,會對漢薩同盟這一商業聯盟有所了解;《新天鵝堡的奧秘》這款冒險解謎游戲,讓玩家了解新天鵝堡的歷史背景;《Witchit》關注中世紀的村莊以及巫師文化……德國政府還在許多重要文化紀念活動時推出游戲,比如2017年是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提出“95條”500周年,德國專門為此制作了一款寓教于樂的游戲。
先有休閑類《憤怒的小鳥》,接著有戰爭類《部落沖突》……在芬蘭,游戲甚至成為國家形象代言人。2020年,芬蘭游戲業總銷售額預計將突破10億歐元。其中,《憤怒的小鳥》對這個北歐國家意義重大:芬蘭航空開通“憤怒的小鳥”國際航班,坦佩雷市還打造首家“憤怒的小鳥”主題公園。文化學者韋斯特曼認為,游戲不僅被看作是信息技術的實力,也已經被看作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實力。未來,游戲的文化植入會更被重視。▲
環球時報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