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加宜 陳就
汨羅市城區林蔭步道種植了樟樹、廣玉蘭等綠化樹,不僅扮靚了城市,還為市民散步、健身提供了好去處。但這些綠化樹濃密的樹葉遮擋了路燈,使得路燈光照效率大大降低,光照范圍也縮小了許多,給行人尤其是幼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帶來安全隱患。
目前,汨羅市城區林蔭步道路燈均使用電能,由于未設置智能控制,不能根據行人的情況及樹葉濃密程度進行智能調節,導致能源利用率低。我們想設計林蔭步道路燈智能控制裝置。
要解決以上問題,關鍵在于安裝智能模塊,利用紅外感應技術,使路燈從固化模式轉變為智能模式。
一、基本思路
1.路燈的光照強度可根據樹葉濃密程度自動調節,樹葉密則亮度大,反之則小。
2.路燈的光照強度可根據行人情況自動調節,有人則調大亮度,無人則調小亮度,甚至關閉。燈桿上方裝有對射式傳感器,利用開關電源(變壓器)將交流電(220V)轉換為直流電,提高安全系數。
當進入路燈照明區時,人體頭部或身體某一部分在紅外線區域內,對射式傳感器采集信號并反饋給繼電器。
對射式傳感器將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通過光的強弱變化形成開關信號,控制繼電器得電、斷電。電磁閥接繼電器常開端,物體遮擋,繼電器常開端得電閉合,形成通路,電磁閥得電,電磁鐵將閥芯吸起,電路導通,路燈照明。人離開之后,電磁閥斷電,閥芯落回,電路切斷。這樣,通過人體頭部或身體某一部分是否在紅外線區域來控制電磁閥,從而達到控制路燈的目的。
二、結構設計
林蔭步道路燈智能控制裝置主要由控制器、監控裝置、繼電器組、OLED液晶顯示器、單片機、軟件控制代碼等組成。總體分為4個系統。
1.紅外感應系統
紅外傳感器的感應距離一般是8至18m,對人體的敏感程度還與人體的運動方向有關。人體的恒定體溫一般為37℃左右,所以會發出10um左右特定波長的紅外線,被動式紅外探頭用來探測人體發出的紅外線。人體發出的紅外線通過菲尼爾濾光片增強后聚集在紅外感應源上。
紅外感應源通常采用熱釋電元件,這種元件接收人體紅外輻射溫度發生變化時會失去電荷平衡,向外釋放電荷,后續電路經檢測處理后能觸發開關動作。當有人進入開關感應范圍時,傳感器探測到人體紅外光譜的變化,開關自動接通路燈負載,只要人不離開感應范圍,開關將持續接通;人離開后,延時開關(時間可調)自動關閉路燈負載。
2.樹葉濃密自動識別系統
為了保證燈光系統根據樹葉的濃密程度進行智能調節,我們設計了自動識別系統。
3.光照傳感系統
光照傳感器采用BH1710模塊及DS3231芯片判斷白天或黑夜、樹葉濃密,實現人來燈亮、葉密光強。
4.控制與監控系統
利用Prote199軟件設計一塊印刷電路板,將單片機焊接在該電路板上。單片機為ATMEL公司AT89系列的STC51芯片,采用C語言編程。利用芯片內置的模擬數字轉換器實現對行人、光照的采樣。
林蔭步道路燈智能控制裝置利用紅外感應技術原理,能達到節約電能、智能照明的效果。(指導老師:曾尚文 ?張 ?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