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雯

即將步入而立之年,青春卻突然定格在29歲。
即將與愛人攜手步入婚禮殿堂,婚帖卻留在了抽屜里。
即將當爸爸了,卻沒能等到孩子出生,無法看著孩子長大。
即將“火線入黨”,卻沒能如愿站在黨旗前,說出已默默熟記在心的錚錚誓言……
彭銀華的陽光一生,盡管短暫,卻樸實而絢爛,他用生命向世人詮釋了生命的最高價值。
“那個90后陽光男孩走了,我們仍在戰‘疫。”
因感染新冠肺炎,2月20日21時50分,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生彭銀華,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經搶救醫治無效去世,年僅29歲。
陳浩是彭銀華生前所在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3病區主任。當記者聯系到陳浩時,他正在忙著轉移病區。在聽到彭銀華的名字時,他說:“晚點我和你聯系吧。”
晚上,忙碌了一天的陳浩撥通了記者的電話,整理了一下心情后,緩緩地說:“現在我們每天依然在忙著救治患者,科室的人也分散到各個病房繼續戰斗,還沒來得及聚在一起好好悼念他。科室的人,都有些不敢面對,大家不敢回到原來工作的地方,想起那些曾經和他共處的點點滴滴。”
彭銀華是2019年7月從武漢協和醫院規培結束回到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同事們都記得他:“一米八五的個子,很陽光,有點憨憨的。”
1月21日,彭銀華所在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全力投入到收治“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的住院隔離病區。“當時患者蜂擁而至,我們如果不把病人盡可能地收進來,他們就會流落到社會上導致疫情蔓延。”陳浩告訴記者,其實當時彭銀華已經在籌備婚禮,但他主動說:“婚禮延期,我年輕,我先頂上!”
彭銀華與已經領證兩年的妻子商量,把原定在正月初八的婚禮取消,將準備發給同事的請柬丟在抽屜里,轉身全力投入救治。
疫情初期,醫護人員緊張,彭銀華主動站出來,讓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同事輪著休息,自己“白班加夜班”輪班在病區堅守了兩天兩夜;在病房里,接收病人、辦理住院、開醫囑,還要安撫驚慌的病人,他忙得連軸轉。
從本院到金銀潭醫院,陳浩一直陪伴彭銀華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陳浩哽咽地說:“他自己說,一定要堅持,他老婆已經懷孕6個月了,快要當爸爸了。”
“他已經成為了我們心里抹不去的創傷,我們救治了這么多患者,卻沒辦法救回最親密的戰友。”沉默了片刻,陳浩又說道:“我們只能將悲傷隱藏在心里,更加努力地救治更多患者,戰勝疫情,才能不讓他白白犧牲。”
“我申請入黨,在黨的帶領下,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2月2日,在與病魔斗爭的最后日子里,彭銀華在朋友圈里轉發了一條醫護人員“火線入黨”的新聞,寫下了這樣的誓言:“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醫生,但是我也要向這些積極分子學習,申請入黨,在黨的帶領下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內斂的彭銀華很少說豪言壯語,躺在病床上的這次宣言是他鼓足了勇氣而說的。
疫情發生后,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200多名在職黨員站了出來。除了最前線的呼吸內科外,其他科室的黨員也紛紛遞交“請戰書”。
重癥醫學科黨員醫生胡泉,請纓參戰,迅速轉變角色,火線支援感染疾病重癥隔離病房。
內分泌科黨員醫生董勇,做完甲狀腺癌手術不久,就主動請戰上一線。
麻醉科黨員醫生韓傳鋼,在請戰的同時,向組織交了5000元黨費。
作為老黨員,陳浩知道彭銀華一直十分想加入黨組織。“但他覺得自己和那些黨員還有差距,總說他還需要繼續努力。病床上的他看到醫院這么多優秀黨員沖鋒在前,心情激動而迫切。”
已經病重的彭銀華給陳浩發信息說:“我現在沒辦法手寫,能不能用微信給你發一封入黨申請書,你幫我打印出來交給黨組織?”
陳浩鼓勵他說:“你現在好好養病,快點好起來,出來我做你的入黨介紹人!”然后將他的入黨意愿向院黨委書記韓軍進行了匯報。
隨即,院黨委專門討論了此事,一致認為,雖然彭銀華到醫院工作時間不長,但是在工作中勤勤懇懇,一直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此次疫情中,他更是“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已經符合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黨委決定流程簡化,等他康復出院,就讓他“火線入黨”!
得知自己有機會“火線入黨”的消息后,彭銀華十分開心,在病床上依然通過手機學習其他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當時他已經病得很重,卻依然惦記著手寫申請書,他主動跟同事發信息說:“等我康復點,就可以自己寫入黨申請書。”
“我們都在期待著他站在黨旗下宣誓的光榮時刻,沒想到竟然等不到了……”該院黨委書記韓軍遺憾地說,“這不僅是彭銀華的遺憾,也是我們醫院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遺憾。”
“這個農民的孩子,一直為美好生活默默地奔跑。”
“彭銀華不善言辭,從不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沒有很多醫學生那樣光鮮的履歷,也沒有當大專家、大學者的雄心勃勃,他一直刻苦、踏實、勤奮向上,希望得到患者、同事、前輩的認可。”陳浩說。
“90后”彭銀華出生在云夢農村,自幼家境貧寒,希望用知識改變命運,一直刻苦學習,從村里考到縣城最好的高中,之后又考到湖北科技學院臨床醫學專業,還曾獲得“孝感市三好學生”。
在大學班主任劉遠海眼中,彭銀華非常踏實、上進。大學時因為家庭困難,他不僅申請每年的助學貸款,還參與評選助學金。
2015年,彭銀華畢業后來到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如愿穿上了夢寐以求的白大褂。
“以他的本科學歷能考進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這樣一個三級綜合醫院,需要非常刻苦。”韓軍說,2016年醫院選派規培人員去武漢協和醫院學習,在指標有限的情況下,彭銀華第一批就通過了規培考試。
“雖然回醫院只有半年,但彭銀華的工作在全院有口皆碑,不管是門診還是急診,他都任勞任怨、工作從不打折扣。”他的同事說:“他謙虛、內斂,在人群中并不出眾,只有在得到患者和同事的贊許時,才會喜形于色。”
彭銀華的同事向記者透露:剛剛工作的彭銀華,收入并不高,每個月還要匯錢贍養父母,在家懷孕的妻子也暫時沒有工作,需要他養家。
作為家里的“頂梁柱”,彭銀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十分質樸,“他很珍惜身上這身白衣,想好好工作,通過努力獲得不錯的收入,讓家人、孩子生活得更幸福。”陳浩感慨地說。
“放心吧!你的父母、孩子,我們幫助到底!”
彭銀華病倒后,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劉承云在協和醫院的幫助下組織專家團隊竭盡全力救治他。后因病情加重,轉到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陳南山主任、余追教授與國家醫療援助團隊等一起全力以赴,然而依然沒能挽回這個年輕的生命,大家都很遺憾。
2月20日晚,彭銀華因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噩耗傳來,江夏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衛健局和人民醫院高度重視。當晚凌晨,相關負責人一同趕赴彭銀華江夏的家里,向其懷孕的妻子深表慰問。第二天,慰問專班又趕到云夢彭銀華父母家中,并主動聯系人社部門,將彭銀華80多萬元的工傷補助金落實到位。
隨著彭銀華的事跡傳開,社會各界也開始對其踴躍捐款。除了醫院的醫護人員自發捐贈的20多萬元,還有騰訊、字節跳動醫務救助基金等社會機構,合計給彭銀華的家人捐贈了200多萬元。
2月24日,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委托,湖北省婦聯、武漢市婦聯及江夏區婦聯相關負責人也趕到彭銀華家中,看望他的妻子。江夏區婦幼保健院還與其妻子進行對接,安排醫護人員上門進行產檢,并跟蹤關注其孕產健康狀況。
江夏區慈善總會,以彭銀華的名義成立了“銀華關愛基金”,長期資助范圍為:為彭銀華子女在生活、教育上提供一定的資助;慰問一線醫護人員、因救治患者而感染新冠肺炎的醫護人員;因感染新冠肺炎導致生活困難家庭或有其他重病、長期慢性病的醫護人員等。
彭銀華走了,武漢的抗疫形勢正在不斷好轉,截至到3月1日,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累計有723例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
“這個好消息,彭銀華聽到,一定會很高興。”他的同事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