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哲
(國家能源集團雙遼發電有限公司,吉林 雙遼 136400)
某公司對三號機組的引風機進行了改造,改造后新增風機油站、電機油站、密封風機等附屬設備,熱工控制回路也隨之進行了新建、改造。
在改造后的幾個月內,運行人員發現部分油站油泵、加熱器在接受停止命令后沒法停下的現象,進而會造成設備損壞甚至是人身傷害。檢修人員立足現場,首先對故障進行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并制定處理方案。
在改造后的幾個月內,運行人員發現部分油站油泵、加熱器無法遠控操作啟停。運行人員就地操作后,又恢復正常。由于故障是偶發的,檢修人員到達現場后,顯示正常,操作好用。查看DCS歷史曲線及控制邏輯確認控制邏輯正常,啟停指令已發出。
鑒于以上現象,熱工分場檢修人員經過初步分析,認為故障原因可能為以下幾種。
(1) 就地繼電器故障。
(2) 電纜絕緣層損壞。
(3) 感應電。
針對以上原因逐一進行排查。
首先與電氣人員配合試驗后,更換繼電器并檢查控制回路,發現就地繼電器正常,排除了繼電器故障的可能性。
檢修人員又逐一測試控制電纜絕緣電阻,符合要求,排除了電纜絕緣層損壞的可能性。但在一次故障時,在給出停止指令信號后測量停止繼電器有87 V電壓,繼電器未釋放,對地放電后,電壓降至50 V,遠程停止正常。所以感應電就是導致故障發生的原因。
熱控檢修人員立足現場,對感應電干擾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制定解決方案。引風機室到控制室電纜長度超390 m,而控制電纜采用14芯屏蔽電纜,其中6芯常帶電作為繼電器一端,另外6芯返回到就地繼電器,其余為備用芯。故障就出現在返回的6芯中。
繼電器線圈兩端產生感應電壓的原理如圖1,2所示。圖中Xc為帶電芯線與繼電器線圈電源端所接電纜芯間的電容,R,X為繼電器線圈的電阻和電感,U1,U2為電容和繼電器線圈上的分壓。電纜芯間的電容Xc與電纜長度成正比,控制電纜越長,其電容便越大,就會有越大的電容電流流過繼電器,而線圈兩端的感應電壓與流過的電流成正比,當此感應電壓大于繼電器返回電壓時,遠控停運操作就會失敗,線圈依然保持吸合的狀態,引風機油站油泵和加熱器就停不下來。
為消除感應電對控制回路的影響,檢修人員搜集、匯總了常規解決方案,具體如下。
(1) 優化線路,降低控制電纜長度,減小分布電容。
(2) 選擇和使用阻抗小的繼電器(接觸器),降低其線圈上的分壓。
(3) 繼電器(接觸器)線圈上并聯電阻或電容,減小流過其線圈的電流。
(4) 改用直流電控制,或線圈加整流器(仍保留交流控制)。
檢修人員進一步深入分析,提出將電纜內芯線按常帶電與不常帶電分開布置:將兩根14芯電纜中12根常帶電芯線調整在在一根電纜內,另外12根不常帶電的返回芯線調整在另一根電纜內,其他做為備用芯的解決方案。
將常帶電與不常帶電芯線分開,在控制電纜屏蔽層良好并按規定兩端接地的情況下,帶電芯線電纜的交變磁場對不常帶電芯線電纜的影響基本為零。這樣就消除了常帶電芯線對其他不常帶電信號芯線的干擾。
引風機是火電機組的重要輔機,它的穩定運行直接影響機組的負荷,其一次故障造成停機或降負荷損失資金約20萬元。此次改進后,油站控制系統干擾電壓降為0 V,類似故障再也沒有發生,證明此次改進是成功的,保證了引風機安全穩定運行。
此次引風機油站遠控故障,檢修人員創新性地提出將常帶電芯線與不常帶電芯線分開,沒有花費任何備品備件,僅僅用了三天時間,完美地解決了交流控制回路的感應電問題。
創新就是生產力。目前電廠大部分輔機設備都距離控制柜較遠,過長的電纜、過大的分布電容就會產生電磁干擾問題,進而影響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此次的創新性解決思路和方法,能給其他有著類似問題困擾的電力同行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