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國,張麗麗,蘆金飛,陳文艷
(舟山市婦幼保健院超聲科,浙江 舟山 316000)
先天性子宮畸形(congenital uterine malformation,CUM)在女性人群中的發生率為5%~7%,常見的子宮畸形包括單角子宮、弓形子宮、雙子宮、縱隔子宮、雙角子宮等[1]。隨著近年來三維超聲在婦產科臨床應用中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子宮冠狀面成像技術可彌補二維超聲成像的不足,可提供更多、更豐富、更準確的影像學信息,因此在鑒別和診斷子宮畸形及其分型方面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已成為目前臨床診斷子宮畸形的主要影像學方法[2-4]。為此,本研究通過選取本院90例CUM患者,分析經陰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在鑒別和診斷CUM及其分型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舟山市婦幼保健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90例CUM患者,年齡21~39歲,平均(30.13±4.65)歲;原發不孕34例,死胎5例,習慣性流產27例,無不良生育史24例。所有人知情同意參與研究。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荷蘭飛利浦公司,SONOS-5500型),探頭頻率5~10MHz。在患者月經前3~5 d經陰道超聲檢查,告知患者排空膀胱,取其截石位;先經陰道常規二維超聲掃查,對子宮外形、輪廓、肌層、宮腔形態、宮頸管形態、內膜形態和回聲等情況進行觀察;采用橫切面觀察患者子宮底部形態,清晰顯示子宮矢狀切面,設定容積框和掃描角度,將探頭固定,啟動三維成像,采用OmniView成像模式,用Polyline、Curve或Line方式對不同位置的子宮進行檢查,測量子宮底部凹陷深度,獲得清晰的聲像圖。參照國內外有關CUM的診斷標準[5-6]進行分型鑒別和診斷。
經陰道超聲檢查后,行磁共振成像檢查、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宮腔鏡、宮腔鏡+腹腔鏡手術,記錄病理結果,將陰道超聲檢查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進行對照分析,總結CUM經陰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模式的聲像圖特征。
90例CUM患者中,行磁共振成像檢查7例,診斷為雙子宮5例,單角子宮2例;行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檢查21例,診斷為雙子宮4例,不完全縱隔子宮10例,弓形子宮7例;行宮腔鏡手術52例,診斷為完全縱隔子宮13例,不完全縱隔子宮34例,單角子宮3例,弓形子宮2例;行宮腔鏡+腹腔鏡手術10例,診斷為雙角子宮10例。
90例CUM患者先經陰道二維超聲檢查,隨后經陰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檢查獲取高質量的子宮冠狀面聲像圖。90例患者經陰道三維超聲檢查診斷為完全縱隔子宮13例,不完全縱隔子宮44例,雙子宮9例,雙角子宮10例,單角子宮5例,弓形子宮9例。經陰道三維超聲檢查均與磁共振、臨床診斷結果相符,符合率為100%,較陰道二維超聲的符合率明顯升高(χ2=16.63,P<0.01)。經陰道二維和三維超聲檢查與臨床診斷結果的對照見表1。

表1 經陰道二維、三維超聲成像與臨床診斷結果的對照(n)
注:“*”表示:1例單角子宮誤診為子宮先天性發育不良;4例完全縱隔子宮和1例不完全縱隔子宮誤診為雙角子宮;3例雙子宮誤診為雙角子宮;1例單角子宮、1例雙角子宮、6例弓形子宮誤診為不完全縱隔子宮。
經陰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影像學特征 如下:
①雙子宮9例,經子宮冠狀切面聲像圖所示2個完整的子宮體和子宮頸,且子宮壁和子宮內膜均完整;2個宮體大小一致7例;右側宮體偏小,左側宮體正常2例。見圖1(a)。

圖1 CUM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的聲像圖特征
②縱隔子宮57例,經子宮冠狀切面聲像圖所示完全縱隔子宮13例,內膜呈現“V”字形,分隔至宮頸內口;不完全縱隔子宮44例,內膜呈現“Y”字形,分隔未至宮頸內口;子宮內膜中央均呈現低回聲,子宮內膜分隔為兩部分且左右對稱,從子宮底部分隔并延伸至宮頸方向;宮底肌層稍向外凸31例,子宮底肌層輕微凹陷26例,凹陷深度均低于1 cm,平均凹陷深度為(0.47±0.11)cm。見圖1(b)、圖1(c)。
③雙角子宮10例,經子宮冠狀切面聲像圖所示子宮外形呈現“Y”字形,子宮底部橫徑增寬明顯,宮底外緣凹陷且呈現分開的兩個子宮角,凹陷深度均超過1 cm,平均凹陷深度為(2.37±0.54)cm;雙側子宮角內均有子宮內膜回聲,子宮內膜也呈現“Y”字形,兩側分開的子宮內膜在子宮中下段至宮頸內口的位置匯合。見圖1(d)。
④單角子宮5例,子宮呈現梭形且輪廓偏小,宮底橫徑偏小,內膜呈現管狀3例,子宮內膜呈現“香蕉”形2例,均向左側宮角稍有彎曲。見圖1(e)。
⑤弓形子宮9例,經子宮冠狀切面聲像圖所示子宮底內膜輕微凹陷2例(凹陷深度0.45~0.54 cm),宮底肌層稍向外凸4例,宮底肌層平坦3例;子宮底中央部內膜均出現弧形凹陷,內膜凹陷深度均低于1 cm,平均凹陷深度為(0.68±0.19)cm。見圖1(f)。
因受解剖因素、成像條件限制等方面的影響,使得常規二維超聲檢查雖然可診斷子宮畸形,但難以準確鑒別和診斷不同子宮畸形的類型,如弓形子宮、單角子宮和縱膈子宮的確切分型等,通常需借助腹腔鏡、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及宮腔鏡等有創性檢查而準確診斷[7-8]。因此,雖經陰道二維超聲檢查可診斷部分病例的子宮異常情況,但在鑒別和診斷不同類型的子宮畸形方面尚存不足,使得診斷的準確性較高,臨床中誤診和漏診的情況多發。而相比常規二維超聲成像,經陰道三維超聲可獲取高質量的冠狀切面圖像,可立體、清晰顯示子宮外形、輪廓、內膜形態和宮腔結構等情況,可彌補常規二維超聲成像的不足,從而可為CUM的診斷和分型鑒別提供重要的影像學信息,為后期矯形手術、子宮縱膈切除術提供準確、可靠的資料,如子宮縱膈長度和厚度等。研究指出,經陰道三維超聲可清晰顯示妊娠囊的位置,特別是對復雜類型的子宮畸形而言,可通過觀察子宮腔和宮頸管結構,便于個體化處理不同類型子宮畸形患者的子宮腔操作[9]。
CUM是由于胚胎時期兩側副中腎管發育融合障礙而引起,可引起不孕或在妊娠期間出現一系列不良妊娠結局,如胎兒異常、早產、流產、產后胎盤滯留等。對CUM進行早期分型鑒別和診斷,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和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提高生活質量。
經陰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的影像學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①雙子宮:可見2個完整的子宮體和子宮頸,且子宮壁和子宮內膜均完整。②縱隔子宮:可見完全縱隔子宮內膜呈現“V”字形,分隔至宮頸內口;而不完全縱隔子宮內膜呈現“Y”字形,分隔未至宮頸內口,子宮內膜向下凹陷呈銳角;子宮內膜中央均呈現低回聲,子宮內膜分隔為兩部分且左右對稱,從子宮底部分隔并延伸至宮頸方向;子宮外形基本正常或宮底肌層稍向外凸、輕微凹陷。③雙角子宮:可見子宮外形呈現“Y”字形,子宮底部橫徑增寬明顯,宮底外緣凹陷且呈現分開的兩個子宮角;雙側子宮角內均有子宮內膜回聲,子宮內膜呈現“Y”字形,兩側分開的子宮內膜在子宮中下段至宮頸內口的位置匯合。④單角子宮:呈現梭形且輪廓偏小,宮底橫徑偏小,內膜呈現管狀或“香蕉”形,向左側宮角稍有彎曲。⑤弓形子宮:可見子宮底內膜輕微凹陷,宮底肌層稍向外凸、平坦;子宮底中央部內膜均出現弧形凹陷。
本研究經陰道二維超聲診斷CUM符合率僅為81.11%(73/90),不符合率達18.89(17/90)。其中,1例單角子宮誤診為子宮先天性發育不良;4例完全縱隔子宮和1例不完全縱隔子宮誤診為雙角子宮;3例雙子宮誤診為雙角子宮;1例單角子宮、1例雙角子宮、6例弓形子宮誤診為不完全縱隔子宮。單角子宮與子宮先天性發育不良的的鑒別要點主要在于子宮內膜形態的改變;雙子宮與雙角子宮的鑒別要點主要在于宮頸部不同;雙角子宮與不完全縱隔子宮的鑒別要點主要在于子宮外形輪廓的改變;弓形子宮與不完全縱隔子宮的鑒別要點主要在于子宮內膜形態的改變、子宮內膜凹陷角度及深度的不同。
綜上所述,在二維超聲檢查的基礎上,采用經陰道三維超聲OmniView成像技術可獲得高質量的子宮冠狀切面聲像圖,從而可清晰顯示CUM患者子宮外形、宮腔形態及宮頸管形態,對子宮底部凹陷深度進行準確測量,因此可為CUM的鑒別和分型診斷提供可靠的影像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