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燕
快速辦理出院手續、完善出院流程是醫院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舉措,該舉措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而且對于患者病情的發展有一定的正向促進作用。如果出院流程十分繁瑣,患者及患者家屬就需要多地往返交涉,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對于一些行動不便的患者來說十分耗損精力。從社交網絡上可以得知,在辦理出院手續的過程中發生的醫患沖突、患者投訴和不滿數不勝數,雖然大多數時候能夠得到妥善解決,但是如何優化出院流程才應該是醫務工作者思考的重點。為此,我們對比了床旁結算辦理模式和傳統手續辦理模式的實際效果,且明確了床旁結算的流程優化價值。
自2018年6月起,某院的信息管理中心就已經開始進行調研工作,重點考察了該院辦理出院手續的業務量、整個辦理流程以及患者對辦理流程的態度和意見。隨后收集了2018年6月11日至12月11日這一時間段內采用常規流程辦理出院手續所需的時間、接到投訴的情況以及患者對辦理流程的滿意度等指標,經過反復論證之后,初步確定了床旁結算辦理模式這一新型出院流程,在該時間段內,出院手續辦理共計20209 次。2018年12月11日,床旁結算辦理模式進入試運行階段。
在2018年12月11日至2019年6月11日這一時間段內,出院手續辦理共計22669 次,由于床旁結算支持微信和支付寶支付,現金辦理或因外傷入院等特殊情況需到住院處辦理相關手續,所有只有12513 次(占總出院的55.2%)出院是在床旁進行的。因此只對本部分人員進行了調查與分析。
傳統的出院手續辦理模式如下:首先應該由醫師判斷患者是否具備出院的條件,并開具出院醫囑,然后由護士進行處理,最后由患者及患者家屬前往住院處進行財務結算繼而出院。如果辦理手續過程中出現了信息不對稱問題,則患者及患者家屬需要多次往返交涉,不僅會拖慢辦理手續的速度,而且會給患者及患者家屬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感,極容易爆發沖突。
隨著醫院信息化的不斷完善,醫院配備專業化系統,為每個病區配置了專門進行結算的計算機系統和多媒體終端(平板電腦)。信息中心人員深入科室進行系統培訓,指導護士如何進行結算。
具體的床旁結算流程如下:首先由醫師開具醫囑,然后由護士來核對醫囑和病歷中的記錄情況,如果發現不一致,則需要檢查醫囑的正規性,并交由醫師自行修改,如果信息記錄良好,則護士直接利用掌上電腦到患者的床前執行醫囑,責任護士在多媒體終端上進行財務結算之后就可以讓患者出院。如果在執行過程中發現問題,則需要到住院處辦理出院手續。
本次調查的觀察指標為辦理出院手續花費的平均時間、辦理出院手續過程中受到投訴的情況以及患者對辦理出院手續的滿意程度。
本次實驗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20.0。本次數據的計量資料使用平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 檢驗;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數形式表示,組間比較使用x2檢驗。P<0.05 代表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傳統手續辦理模式下,患者辦理出院手續花費的平均時間為(1.68±0.28)小時,床旁結算辦理模式下,患者辦理出院手續花費的平均時間為(0.45±0.17)小時,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傳統手續辦理模式下,受到患者投訴的次數為62次,占辦理手續總例數的0.31%,床旁結算辦理模式下,受到患者投訴的次數為5次,占辦理手續總例數的0.05%,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傳統手續辦理模式下,對辦理出院手續十分滿意的患者有17240 人,占總人數的85.31%,床旁結算辦理模式下,對辦理出院手續十分滿意的患者有11884 人,占總人數的95.00%,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續辦理相關因素對比分析
使用床旁結算辦理模式的初衷是減少患者及患者家屬往返各部門的時間,提高業務辦理效率。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傳統手續辦理模式下,患者辦理出院手續花費的平均時間、受到患者投訴的次數均明顯高于床旁結算辦理模式,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床旁結算顯著減少了手續辦理時間。這主要得益于前期對工作人員的系統培訓以及引入了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由于簡化了流程,節約了患者時間,改變了患者的固有認知,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和就醫體驗。同時,由于患者直接在床旁結算,不需要到住院處辦理相關手續,本來應該住院處辦理的事項分散到各病區護士那里,節約住院處的人力。
隨著醫院信息化的不斷完善,使微信掛號與支付、支付寶掛號與支付得到普及,移動醫療、移動護理的廣泛應用,使得床旁結算得以實現。雖然醫院由于支付方式和部分病種的受限沒有全部實現床旁結算,但這是一種趨勢,如果床旁結算達到80%以上,我們就可以節約住院處的2/3 的結算人員,這將能為醫院節約大量的人力成本。
綜上所述,將床旁結算應用于優化醫院的出院流程,不僅能夠縮短辦理手續的時間,提升患者的滿意度,還能節約人力成本,可以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使用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