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編輯/鄭雪芹
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汽車消費三大舉措

3月3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為促進汽車消費,會議確定,一是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二是中央財政采取以獎代補,支持京津冀等重點地區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三是對二手車經銷企業銷售舊車,從5月1日至2023年底減按銷售額0.5%征收增值稅。
其中,上述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尤其引發市場關注。據了解,目前施行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是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四部委于2019年3月26日正式公布的,相比于此前的政策,2019年新能源補貼政策對補貼車輛續航里程要求、能量密度門檻再次提高,并取消地補,整體退坡幅度約為75%。
按照原計劃,我國政策將在2020年后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根據財政部2015年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階梯退出安排,2017-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較2016年下降20%,2019-2020年下降40%,2020年后補貼政策退出。而接替補貼的重要政策就是雙積分政策,促使傳統車企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同時也讓新能源汽車企業能夠在雙積分上獲益。
不過今年的情況有些特殊,在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進入百萬大關后,2019年補貼大幅退坡也使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突然被踩下“剎車”,銷量出現首年負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0.6萬輛,同比下降4%,與中汽協2019年初對2019年全年銷量的預估——超160萬輛的目標,相距較遠。
此前,工信部在2017年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中國在2020年完成新能源汽車產銷200萬輛目標。但從今年的情形來看,這樣的目標完成起來困難較大。并且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中提出,2025年中國汽車年產銷約為35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要占總量的四分之一,屆時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需達700萬輛。
面對市場環境變化,此輪政策的出臺可謂是解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燃眉之急。
【 縱橫點評 】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購置稅政策延長兩年的內容,備受業界關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為,這項舉措將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首先,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在國家《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中都明確了發展目標和方向。
其次,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發展過程存在不成熟的地方,產業鏈上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需要持續解決,國家通過不斷的政策調控促進其產業化進程,然而去年補貼力度的降低和今年突發疫情的影響,使其發展遇到困難,這次促進政策的適時出臺,提振了企業和市場信心,有助于幫助產業渡過發展的關鍵時期,讓前期國家和企業的大力投入和付出的成果得以穩固和持續,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進程。
最后,市場化才是新能源汽車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當消費者能夠像選擇傳統燃油車一樣放心地選擇新能源汽車時,也就是新能源汽車產品做到性能、品質、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性價比都與傳統汽車相當時,新能源汽車才會成為成熟類產品,具有真正的市場競爭力。
汽車行業和企業一定要借政策東風抓住發展機遇,全面提升技術、產品、服務水平,有效降低成本,加快市場化步伐,通過過硬的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
3月24日,工信部發布關于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促進“5G+車聯網”協同發展。推動將車聯網納入國家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促進LTE-V2X規模部署。建設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豐富應用場景,探索完善商業模式。結合5G商用部署,引導重點地區提前規劃,加強跨部門協同,推動5G、LTE-V2X納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設的重要通信標準和協議。開展5G-V2X標準研制及研發驗證。
3月9日,工信部發布《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公示內容顯示,此標準將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從此次公示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家標準主要內容來看,其中包括了對駕駛自動化的定義、駕駛自動化分級原則、駕駛自動化等級劃分要素、駕駛自動化各等級定義、駕駛自動化等級劃分流程及判定方法、駕駛自動化各等級技術要求等。

3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等二十三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要落實好現行中央財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獎補政策,推動各地區按規定將地方資金支持范圍從購置環節向運營環節轉變,重點支持用于城市公交。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完善城市物流配送停靠、裝卸等作業設施,優化城市配送車輛通行管理,簡化通行證辦理流程,推廣網上申請辦理,對純電動輕型貨車不限行或少限行。

3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司法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法規政策體系的意見》,其中涉及汽車行業領域的內容。《意見》指出要建立新能源汽車推廣機制,完善機動車報廢更新政策,研究制定氫能發展的標準規范和支持政策等。有條件的地方對消費者購置節能型家電產品、節能新能源汽車等給予適當支持,鼓勵公交、環衛、出租、通勤、城市郵政快遞作業、城市物流等領域新增和更新車輛采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
3月23日,工信部印發《2020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要點》。其中指出將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試點工作,加快探索推廣技術經濟性強、環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場化模式,培育一批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骨干企業。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建立梯次利用產品評價機制。
3月13日,工信部發布《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三十批),共包括321款新能源汽車。其中,純電動汽車共有277款,含77款乘用車、89款客車、16款貨車、95款專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共有26款,含20款乘用車、5款客車、1款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共有18款,含16款客車和2款專用車。
3月6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0年第3批) ,共有78個車型進入目錄,其中,純電動產品70個型號,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6個型號,燃料電池產品2個型號。其中61款車型符合2019年國家補貼產品技術要求,2款車型符合2018年國家補貼產品技術要求,其他新能源車型共15款。
3月13日,工信部發布《享受車船稅減免優惠的節約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十四批)》,共包括246款節能車型和新能源車型。其中,節能型汽車共計41款,含6款乘用車、1款輕型商用車、34款重型商用車;新能源汽車共計205款,含21款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161款純電動商用車、5款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18款燃料電池商用車。

3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北京市進一步促進高排放老舊機動車淘汰更新方案(2020-2021年)》。在2020年底前淘汰的國Ⅲ汽油車,對載客汽車實施報廢的單車補助4000元-22000元,進行轉出的單車補助2000元-11000元;對載貨汽車實施報廢的單車補助14000元,進行轉出的單車補助7000元。為促進早淘汰、早見效,建立補助資金退坡機制,在2021年實施淘汰的分別降低補助標準20%,鼓勵車主盡早淘汰手中的國Ⅲ排放標準汽油車。此外,若報廢或轉出國Ⅲ排放標準老舊汽油車的車主更換新車,汽車生產企業將給予獎勵,獎勵額度不低于政府補助。

3月27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2020年度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相關操作流程的通知》,公布了關于鼓勵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操作流程方法。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須在車型登記完成后,通過上海市新能源汽車管理系統申請上海市新能源汽車產品信息確認憑證。流程包括:審核購車資格及車輛信息、受理充電設施材料、發放確認憑證三個環節。本通知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是,2020年上海市新能源汽車的上牌和登記時間都將壓縮50%以上,且上海新能源汽車的安全監管工作將逐步轉移到事后的監管上。

3月25日,廣州工信局發布《廣州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補貼資金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征求修訂意見。補貼標準如下:1.充電樁項目:(1)直流充電樁、交直流一體化充電樁、無線充電設施:按照300元/kW的標準補貼。(2)交流充電樁:按照60元/kW的標準補貼。2.換電設施項目:按照2000元/kW的標準補貼。3.對于專用、公用充電設施給予年度運營電量補貼:按照0.1元/kWh的補貼標準,單個充電站點內平均每樁補貼上限小時數為每年不超過2000小時,單個換電站點內平均每換電工位補貼上限小時數為每年不超過3000小時。

3月16日,《深圳市關于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的指導意見》正式公開征求意見。《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在半封閉獨立功能區(即大學校園、港口、物流園、工業園、公共綠化公園、景區等具有明顯圍蔽特征的場地)進行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包括利用無人駕駛汽車開展載人、城市環衛作業和載貨及其他特種作業三種應用示范。《指導意見》明確,開展載人應用示范的車輛道路測試里程累計應不低于每車1000km,且未發生交通違法行為或有責任交通事故。車輛自動駕駛功能檢測項目應包含行人和非機動車的識別及響應、交通信號燈識別及響應、交叉路口通行、環形路口通行。

3月27日,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浙江省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意見(2020—2022年)》。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汽車“以舊換新”促銷活動,并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鼓勵放寬汽車限購措施,鼓勵杭州市繼續增加小客車車牌投放指標,在2019年已增加投放2萬個指標的情況下,2020年繼續保持等量投放指標,并通過階梯搖號方式進行配置。研究逐步放寬小客車限購政策。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公共領域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到2020年底前,城市建成區公交、環衛、郵政快遞、機場領域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比例達80%以上。

3月24日,海南省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抓好2020年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函》,確保今年電動汽車與充電樁比例總體保持在3∶1以下。深入推進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年內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基礎設施全覆蓋。突出抓好高速公路和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機關及事業單位要超前建設,并鼓勵向社會車輛提供公共服務。繼續開展“充電樁進小區”示范項目建設。在老舊小區改造中,要將充電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作為優先選項。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抓好省級充電基礎設施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確保2020年底前全省公共充/換電設施接入率超過90%。
3月16日,比亞迪宣布成立弗迪公司,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對外銷售。據了解,此次宣布成立的弗迪公司共有5家,分別是弗迪電池有限公司、弗迪視覺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動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其中,弗迪電池有限公司于2019年5月5日注冊完成,該公司在電池領域具備100%自主研發、設計和生產能力,產品覆蓋消費類3C電池、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梯次利用等領域,應用領域涉及IT、汽車、新能源、輕軌交通等。
3月11日,極星汽車(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該公司注冊資本20.55億元人民幣,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汽車及零配件批發、汽車新車零售、汽車零配件零售等,由Polestar(極星)的運營主體——北辰汽車(上海)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北辰汽車(上海)有限公司的兩大股東分別為沃爾沃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兩者分別持股50%。極星是沃爾沃汽車集團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共同擁有的電動汽車品牌。
3月13日,廣汽豐田以9.19億元拍得廣州南沙小虎島一處73.5萬平方米的工業用地,并將在此地塊投建第五生產線,計劃年產能20萬輛,預計2022年建成投產。據悉,未來廣汽豐田將主要在此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這一被廣州方面稱為“廣豐汽車城”的項目,目前已進入基礎配套設施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招標階段。
3月29日,廣汽本田正式完成對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吸收合并,后者更名為廣汽本田廣州開發區工廠。吸收合并后,廣汽本田將保留本田汽車(中國)原有的整車生產出口和全球KD零部件供應兩大業務。整車業務方面,廣汽本田廣州開發區工廠的產能為5萬輛/年,除繼續生產鋒范并出口至墨西哥市場外,還將于2020年4月起投產內銷車型,首款車型為雅閣。全球出口KD零部件供應業務則將面向Honda在泰國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整車工廠供應量產零部件。
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通過收購廣東福迪汽車有限公司,已解決自建工廠的造車資質問題。3月19日,福迪汽車的股東方變更為小鵬汽車旗下公司肇慶小鵬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股東股權變更方面,福迪汽車董事長、法人葉青,董事陳巖、沈振強、王殿武等均已退出,由小鵬汽車總裁夏珩擔任福迪汽車執行董事,小鵬汽車副總裁何濤擔任監事。目前,小鵬汽車的首款車型G3已通過“代工”的模式在海馬汽車鄭州工廠生產,原計劃今年二季度交付的P7,或將成為小鵬汽車在肇慶自建工廠生產的第一款車型。
3月28日,BEIJING汽車宣布推出全場景汽車使用權交易平臺,發布出行生態“鵬翼計劃”。該計劃聚合了國網電動、小桔車服、寧德時代等多家企業,將汽車企業、出行平臺、金融、資產、二手車、充電等資源融合,搭建出行的擴展性合作平臺,實現用戶“私+車”的出行體驗。當日,BEIJING汽車還與滴滴旗下小桔車服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將共同推廣和普及10萬輛車的使用權交易。
由于經營不善和資金鏈斷裂,作為造車新勢力的綠馳汽車已經“賣身”,并在3月6日完成股權變更,河南省國投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入主,并持股60%,成為綠馳汽車的實際控制方。而公司名稱也由綠馳汽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更名為綠馳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此前,深圳九州匯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綠馳汽車的唯一股東方,注冊資本超過13億元人民幣,擁有100%控股權;而在投資人新增河南省國投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后,注冊資本增資超過20億元人民幣,其中河南國投獲得60%股權,成為綠馳汽車實際控制人并正式更名。
3月12日,一汽夏利發布《關于重大資產重組實施進展情況的公告》,天津一汽夏利企業名稱變更為“天津博郡汽車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變更為“HUANG XIMING”(即南京博郡CEO黃希鳴)。按照此前一汽夏利發布的公告顯示,在合資計劃當中,一汽夏利將以部分資產及負債作價出資5.05億元,持有合資公司19.9%的股權,而南京博郡則以現金出資20.34億元,持有合資公司80.1%的股權。

進入2020年3月份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持續擴散,越來越多的跨國整車和零部件廠商被迫停產。
據路透社報道,豐田汽車3月30日起暫停在俄羅斯的生產,至此,豐田汽車在歐洲的所有工廠目前已經全部處于停工停產狀態。而此前豐田汽車已經宣布延長北美、巴西、馬來西亞和泰國工廠的停產時間。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3月底,包括歐、美、日、韓等整車制造業集中地合計已有超過100家汽車工廠處于停產狀態,而工廠停產也給車企和各國汽車產業造成了較大的損失。以大眾汽車集團為例,其在中國的工廠雖然已經復工,銷售水平也恢復到疫情前50%的水平,但在全球其他國家的生產銷售工作均處于停滯狀態。大眾集團CEO迪斯稱,停產停工每周給大眾造成20億歐元的損失,平均每天約2.86億歐元。
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UNDTAC)的研究數據則顯示,受疫情影響,預計2月份歐盟域內成員國的汽車產業損失額達25億美元。IHS Markit一項新的研究預計在歐洲、北美和拉美車企工廠的關停可能使汽車產量減少140萬輛。在歐洲,裝配業務平均關閉13個工作日,將使汽車產量減少88萬輛以上。據其估計,北美的停產將使生產平均損失6個工作日,減少48萬輛汽車的產量。
除了歐美車企外,韓國車企也已參與到了工廠停產的隊列中。現代汽車近日已宣布繼其位于歐洲、美國及巴西的工廠后,其位于印度的工廠也將實施間歇性停產。在本次措施生效以后,現代汽車僅有韓國本土、中國、土耳其和俄羅斯的工廠仍在進行生產。
【 縱橫點評 】危機,整車廠商的生產和銷售勢必也會受到打擊。由此來看,跨國車企今年的裁員力度可能比去年還要大,進而影響到一些以汽車業為支柱性產業的國家的GDP增長。
“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或已是大概率事件:疫情導致多國封鎖邊境,進出口貿易按下“暫停鍵”;包括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歐洲冠軍杯足球賽以及歐洲五大聯賽在內的全球多項“吸金”又吸引眼球的體育賽事全部暫停;以美國為主的多國股市上演“熔斷潮”,民眾的恐慌情緒急劇升溫,消費信心承壓下挫,汽車銷量勢必受到極大影響。
“在這個當口,沒人認為現在是買車的好時機,大家都在靜待事態好轉。”如波士頓咨詢集團全球汽車業務負責人布萊恩·科利所說,疫情引發的全球汽車業震蕩,正在從供應危機向需求危機轉變。
新冠肺炎病毒正直擊歐洲、北美及日韓等全球汽車產業中樞,本就不平靜的全球汽車業正遭遇重創。疫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導致包括歐洲、北美、日韓在內的全球汽車制造廠陷入前所未有的“集體停產”狀態。疫情之下,全球汽車產業鏈運轉紊亂。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今年汽車公司將面臨四大挑戰,一是汽車價值鏈中斷的同時會出現財務問題,而目前并非所有國家都會為確保業務連續性提供必要的財務支持,許多公司可能會破產倒閉;二是一些地區可能會因為疫情,無法確保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和供應;三是一些車企的工廠本來產能就不足,現在疫情出現使這些工廠的生產更具挑戰性,產品推向市場的節奏也會受到影響;四是汽車銷售預計會衰退。
與此同時,一些零部件供應商可能會面臨現金流危機,嚴重的話甚至可能破產。唇亡齒寒,如果上游零部件供應商陷入
歐亞經濟委員會官網3月17日報道,歐亞經濟委員會理事會通過決議,將取消部分電動機動車進口稅。零關稅政策將執行至2021年12月31日,對進口電動汽車的法人和自然人同等適用。歐亞經濟聯盟成立于2015年,成員國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五國均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合作伙伴。聯盟的目標是在2025年前實現聯盟內部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自由流動,并推行協調一致的經濟政策。
據外媒報道,荷蘭政府目前證實了從7月份開始將對私人購置電動汽車提供補貼的傳言,并提供了更多細節。混合動力車型和標價在4.5萬歐元以上的純電動車將不予考慮。不過,滿足條件的二手電動車會被考慮。對于價格在1200歐元到45000歐元之間,最低行駛里程為120km的純電動車購買用戶,將獲得4000歐元的補貼,而滿足條件的二手電動車可以獲得2000歐元的補貼。
據electrek報道,華盛頓州參議院3月12日以微弱優勢通過了SB 5811法案,為其成為第12個采用“加州零排放法案”的州鋪平了道路。SB 5811于1月份在眾議院獲得通過,預計華盛頓州州長杰伊·英斯利(Jay Inslee)將很快簽署該法案。法案生效后,整個美國西海岸將要求銷售的汽車至少5%是電動汽車,而這一比例到2025年需增加到8%。
3月15日,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與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聯合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小組,以共同應對新型冠狀肺炎所帶來的挑戰與威脅。四方將共同努力,采取措施保護工人,并盡快查明新型冠狀肺炎的疑似人群。對此,通用汽車方面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公司將調整生產計劃,并且減少加班時間,以增加時間對工廠及辦公區域進行額外的清潔和加強消毒程序。
據大眾海外官網相關內容顯示,大眾集團原本擬定的2025年生產100萬輛電動車的計劃將提前到2023年,與此同時,還將計劃從2020年到2024年五年間投入330億歐元布局電動化。從2020年起,MEB平臺作為面向生產純電動車型打造并兼顧插電混動車型的平臺,成為大眾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生產平臺。
由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北美地區的擴散,原計劃于4月8日至4月19日舉辦的紐約國際車展(New York International Automobile Show)將延期至2020年8月26日至9月6日舉辦。紐約國際車展誕生于1900年,是北美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汽車展,該展覽每年都吸引超過100萬人次參觀,其歷史和規模均超過美國底特律車展、洛杉磯車展、費城車展以及芝加哥車展。在宣告延期之前,本屆紐約國際車展極受歡迎,入駐展商超過700多家,預售門票銷量也較往屆同期增長17%,預計整體將帶來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95億元)的經濟效益。
美國當地時間3月4日,通用汽車在位于密歇根的沃倫技術中心舉辦EV Week,首次向外界展示了公司電氣化戰略的核心——模塊化的驅動系統以及搭載Ultium專屬電池的第三代全球電動車平臺。通用汽車在此次活動現場宣布,從2020年到2025年這六年中,通用汽車將在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領域投資200億美元的資金和資源,平均每年投資超過30億美元。
據外媒報道,日前,豐田汽車及其商用車子公司日野汽車正在開發基于日野Profia的燃料電池卡車,該車將使用豐田為第二代Mirai開發的氫燃料電池技術。根據豐田的公告,Profia的底盤經過專門改裝,可用作燃料電池汽車,“大量減輕重量”旨在實現高負載能力。大約12米長的Profia的總重量為25噸。該車還將搭載豐田第二代Mirai開發的氫燃料電池技術,據悉,豐田第二代的Mirai將擁有兩個燃料電池反應堆,續航里程有望達到600km。
德國時間3月20日,奧迪宣布,為確保電動汽車快速上量,將在英戈爾施塔特工廠進行投資,準備在工廠附近建立電池組裝廠。此外,到2024年,奧迪計劃在研發、固定資產、工廠設備等領域投資約370億歐元。其中,僅在產品陣容電動化方面,奧迪將預先投入約120億歐元用于研發。而到2025年,奧迪計劃推出約30款電動化車型,屆時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將從現在的3.5%增長到約40%。


3月18日,通用汽車宣布一系列人事變動。該公司首席技術官喬恩·勞克勒(Jon Lauckner)和首席公關總監托尼·瑟沃內(Tony Cervone)將于7月1日退休。
現任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錢惠康(Matt Tsien)將接替勞克勒出任全球首席技術官,并繼續擔任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向總裁馬可·睿思(Mark Reuss)匯報。
而現任國際運營部高級副總裁柏歷(Julian Blissett)將接替錢惠康擔任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管理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所有業務,并向公司總裁馬可·睿思述職。
寶潔(P&G)公司全球首席傳播官克雷格·布赫霍爾茨(Craig Buchholz)將加入通用汽車接替瑟沃內擔任全球公關高級副總裁,向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 Barra)述職。
以上任命自4月1日生效。
公開資料顯示,錢惠康自2014年1月1日起擔任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至今。此前,他曾擔任通用汽車中國、通用汽車國際和戰略聯盟的規劃和項目管理副總裁,領導整個地區的產品規劃,并幫助監督產品陣容的增長。在此之前,他還曾擔任上汽通用五菱執行副總裁。在錢惠康擔任總裁期間,通用汽車在中國的業務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并引入了對企業未來長期戰略至關重要的電氣化、智能網聯等先進技術。
柏歷2006年出任上汽通用汽車制造執行副總監。2010年3月,他開始擔任通用汽車國際運營部制造工程執行總監。2011年12月1日,柏歷被任命為國際運營部新業務發展和聯盟副總裁,負責通用汽車戰略聯盟的成長以及其他合作伙伴關系,并在國際市場開拓新的業務發展機會。2019年4月1日,柏歷擔任通用汽車國際運營部高級副總裁至今。
通用汽車表示,錢惠康擔任全球首席技術官后,會更好地為全球的未來出行制定戰略和方案;而未來在中國公司新總裁柏歷的帶領下,中國區也會繼續加強主營業務并且發展個人出行。

3月26日,奧迪中國發布聲明,4月1日起安世豪(Werner Eichhorn)接替武佳碧(Gaby-Luise Wüst)擔任奧迪中國總裁,全面負責奧迪在中國的所有業務。而武佳碧將在之后出任大眾汽車品牌全新管理職務。
現年57歲的安世豪自1982年以來就一直效力于大眾汽車集團。自1993年起,他在奧迪歷任多個銷售管理職務。2005-2008年間,他曾擔任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負責奧迪品牌在華銷售業務。2012年,他曾擔任斯柯達汽車營銷及銷售董事職務。2017年以來,安世豪負責大眾汽車美國分公司市場、銷售及售后業務。

3月23日,現代汽車集團宣布,向東平從即日起擔任現代汽車集團(中國)副總裁、北京現代副總經理、銷售本部長,主要負責北京現代的市場銷售、營銷網絡等業務。
向東平1998年加入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并于2008年2月擔任斯柯達品牌銷售高級總監職位;2010年,向東平升任大眾品牌執行總監兼銷售高級總監,開始負責大眾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渠道、售后等工作。隨后,向東平在2015-2016年輾轉于上汽集團、沃爾沃,并在2017年10月出任天際汽車聯合創始人、董事兼首席營銷官。

“未來的城市基礎設施一定要與新一代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連為一體,在智能汽車發展方面,就是要用更智能的路來支持更聽話的車。通過試點為大量車載設備、路側設備、5G技術、汽車操作系統、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提供運用機會,促進技術創新,特別是大家關注的無人駕駛汽車的操作系統、車路協同等技術得到大量的實景測試。”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認為,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不僅帶來了產業的變革,也對出行方式、城市布局、道路設施、城市治理等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5G被列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基建’,在智能汽車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相關設施建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5G商用速度的加快,能夠為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推動5G與車聯網協同建設,尤其在車路協同領域,那將是5G商用最重要的戰場,也是對智能網聯汽車最大的推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認為,跨界融合、協同創新,是我國智能汽車發展的主題詞,也是關鍵所在。

“智能汽車是一個變革性的產品,與過去的研發、制造及使用模式不同,在中國的海外及本土企業均面臨著發展的挑戰和機遇,得看誰能夠應用國際先進的技術開發出適應中國市場需求和使用要求的智能汽車產品。成熟技術當然是采用國際通用的標準,而在中國率先產業化的新技術當然會形成中國標準,并有可能通過國際合作及市場化機制成為國際標準。”
——清華大學教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李克強認為,發展中國標準的智能汽車與開展國際合作不矛盾,因為智能汽車是高科技的產品,在中國推動其產業化過程中當然需要世界范圍內的先進技術。

“未來汽車產業不僅需要單車智能,更需要車路協同智能;不僅需要智能產品,更需要智能服務;不僅需要交通工具,更需要出行服務;不僅需要汽車本身的價值增容,更需要廣泛應用汽車及相關大數據帶來的全新價值擴展。唯有真正構建起各司其職、有效分工、協同創新、合作共贏的新型產業生態體系,才能實現智能汽車的快速發展。”
——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認為,在汽車產業的重構進程中,跨界成為常態、融合成為必然。

“智能汽車上的關鍵技術很多,包括感知、算法等,芯片是所有知識、算法最終落地的載體,關鍵地位不言而喻。不解決芯片問題,所有算法文檔只能停留在電腦中,不能實際運行,所以它在產業鏈中的地位無疑很重要。芯片產業鏈涉及研發、晶圓、封測等一系列環節,其中涉及大量‘卡脖子’的核心技術有待攻克。”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研究院總經理何舉剛認為,芯片的技術門檻很高,車企在這方面的選擇上是沒有國界限制的,長安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吸納全球優勢資源。

“隨著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智能汽車將在生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當無人駕駛做得更好的時候,會出現更多跨越人、車、場景和數據的新組合,新的場景會改變所有人的出行生活。但智能汽車的發展不由單一技術或產業支撐,對于整車廠來說,在高級自動駕駛的車載硬件的算力、人工智能算法、系統的可靠性等方面仍然存在比較大的技術瓶頸。”
——在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看來,真正的智能汽車應該能像人一樣思考,必須能夠根據用戶需求不斷進化。OTA升級,則是能讓整車不斷進化的殺手锏。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0年1-2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4.8萬輛和223.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5.8%和42.0%。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63.1萬輛和183.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8.1%和43.6%;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1.7萬輛和40.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4.8%和33.2%。
2020年 1~2月,基本型乘用車(轎車)銷售83.4萬輛,同比下降47.0%;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銷售88.3萬輛,同比下降37.3%;多功能乘用車(MPV)銷售9.0萬輛,同比下降58.6%;交叉型乘用車(微客)銷售2.4萬輛,同比下降49.7%。
2020年 1~2月, 新 能 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38萬輛和5.9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3.8%和59.5%。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89萬輛和4.4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4.4%和60.7%;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7萬輛和1.50萬輛,同比分別下降62.2%和55.7%;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5輛和171輛,同比分別下降24.5%和8.6%。
2020年1~2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依次是:上汽、一汽、東風、廣汽、北汽、長安、吉利、長城、奇瑞、華晨。與上年同期相比,十家企業銷量均呈較快下降,其中上汽和長城降幅更為明顯。1-2月,上述十家企業共銷售204.0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91.2%。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的召回公告統計,2020年1~2月,國內汽車市場共發起18起召回公告,涉及12個品牌共計26.2萬輛缺陷汽車被召回。其中2月份,共計13.6萬輛缺陷汽車被召回,盡管同比、環比略有增長,但從以往趨勢來看,該月召回數量仍處于低位。
1~2月,神龍汽車(標致+雪鐵龍)、斯巴魯分別成為1月和2月國內乘用車召回市場的“領跑者”,兩者召回車輛總計占比高達71.9%。
從召回原因來看,1~2月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發動機、底盤懸架及安全氣囊問題,分別占比34.3%、31.6%及12.7%。
據外媒報道,寶馬日前正在為自動駕駛車輛研發一款折疊式方向盤,這款方向盤與傳統的方向盤將會有很大的差異。據悉,一家寶馬車主論壇流露出的專利圖顯示,該款方向盤旨在將方向盤從正圓形改為橄欖球形狀。從專利圖中看出,該理念更側重于緊湊型設計,一旦車輛接管操控后,可為主駕駛提供更多的膝部空間。
據外媒報道,近日,現代摩比斯表示,其一直致力于提高車頂氣囊等新型車載安全裝置的可靠性。發生側翻事故時,現代摩比斯的車頂安全氣囊安裝能在0.08秒內覆蓋整個車頂,從而保護所有乘客,并防止乘客從天窗彈出。現代摩比斯利用碰撞測試假人在車內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該車頂氣囊有助于防止乘客從車頂彈出,并減輕頭部傷害。
3月18日,領克05限量版正式開啟線上預售。該車型亮點之一是首次搭載了智能座艙車規級指紋識別功能。根據官方介紹,這項功能通過輕觸中控屏幕下方的指紋鍵識別身份,可以自動同步后視鏡角度、座椅位置、燈光、空調、儀表顯示、車輛安全與系統等設置。通過指紋驗證,還可以開啟電子手套箱及后備箱私密鎖,同時支持多人個性化賬戶指紋登入。
3月16日,小米宣布與蔚來正式達成合作。小米手表將推出一款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車控功能的蔚來App,車主只需要在小米手表中下載安裝蔚來App,便可將小米手表打造成蔚來汽車的腕上智能遙控器,對愛車的行車狀態、當前電量、剩余續航等車輛信息進行查看、操作。此外,車主還可對車門、車窗、空調進行遠程操作,例如遠程上鎖、解鎖車門,開啟、關閉車窗、空調。
福特汽車正在開發一種特殊的“開門警告”功能。一旦傳感器檢測到周邊可能會發生碰撞,就會通過視覺和聽覺向車內的人員發出警報信號,必要時還可以阻止車門完全打開。這項新技術使用了盲點信息系統(BLIS),可以自動檢測到騎車的人,并啟動緊急制動。工程師們還在測試一種新的車門結構,當檢測到有騎行者時可以暫時阻止車門完全打開,直到檢測出騎行者駛離,再允許安全打開車門。
據外媒報道稱,近日,西門子公司在倫敦薩瑟蘭大街長約800米的路段為24根路燈柱裝上了新能源車充電裝置,且該公司稱倫敦威斯敏斯特行政區更是新增了296個該類充電裝置。據悉,該充電裝置的充電功率為5.5kW(家用充電樁的功率普遍在7kW左右),而且連接車輛端的充電槍和燈柱端的充電槍均有鎖止裝置,避免他人拔槍。此外,該充電裝置無需挖開路面另鋪電纜,成本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