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陳紅 于長禾 王錫友 楊曉明 劉文可 張英 張珍珠 王穎燕



摘要?套管式長針屬古代“九針”中“長針”的范疇,可祛深邪久痹,通過松解神經根,刺激相應區域的肌肉,以調節機體生理功能。套管式長針深層軟組織松解術依據中醫學經筋理論和以痛為腧理論,屬于古代針刺中的“經刺”“報刺”“恢刺”及“合谷刺”等范疇。通過針刺疏散瘀滯之氣血,以通治痛。套管式長針彌補普通毫針刺激量小及松解類針具風險較大的不足,兼具針刺調衡、提插松解的雙重作用。套管式長針深層軟組織松解術對深層肌纖維緊張所導致的各類難治性疼痛類疾病療效明顯,為臨床醫生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式,具有較高的推廣及應用價值。
關鍵詞?套管式長針;九針;深層軟組織松解;軟組織松解;新型針具;速刺;針刺;難治性疼痛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Features of Telescopic Long Acupuncture For the Pain Caused By Deep Soft Tissue Lysis
WANG Yue1,CHEN Hong1,YU Changhe1,WANG Xiyou1,YANG Xiaoming1,LIU Wenke1,ZHANG Ying1,ZHANG Zhenzhu2,WANG Yingyan1
(1 Massage Department of Dongzhimen Hospital,Beijing 100700,China; 2 Acupuncture Department in the East of Dongzhimen Hospital,Beijing 101149,China)
Abstract?Telescopic long acupuncture is a kind of “long needle” in the ancient “nine needles”,which can remove the deep pathogen and long bi,and stimulate the muscles in corresponding areas by relaxing the nerve roots,to regulate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body.Telescopic long acupuncture deep soft tissue lysis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ridian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pain as a point.It belongs to the categories of “channel acupuncture”,“Bao acupuncture”,“Hui acupuncture” and “Hegu acupuncture” in ancient acupuncture.Telescopic long acupuncture is used to evacuate the stagnant qi and blood to relieve pain.Telescopic long acupuncture makes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ordinary needles and the risk of loosening needles,which have the dual functions of acupuncture adjustment and loosening.Telescopic long acupuncture deep soft tissue lysis has obvious curative effects on various intractable pain diseases caused by deep muscle fiber tension,and provides a new treatment method for clinicians,which has hig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Telescopic long acupuncture; Nine Needle; Deep soft tissue release; Soft tissue release; New acupuncture; Speed stab; Acupuncture; Intractable pain
中圖分類號:R245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05.023
套管式長針是在古代“九針”中“長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操作屬古代針刺法中的“經刺”“報刺”“恢刺”及“合谷刺”等范疇。最初由馬來西亞華裔顏質燦教授通過多年的臨床觀察與實踐中創新發明的。針具由套管,活塞式管芯及內置長針組成。操作時利用慣性將內置長針迅速彈入皮下,然后將針刺入肌肉深層,進行提插行針,多向透刺,進而起到松解深層軟組織的作用。套管式長針最初發明是為松解脊柱深層肌肉,如多裂肌及回旋肌。由于脊柱深層肌肉推拿手法力量往往難以深入,而毫針刺激量小,普通長針針刺角度難以掌握,針刀、內熱針等松解療法對正常組織損傷較大,而脊柱兩側神經、血管分布較為密集,一旦損傷,可留有嚴重的后遺癥,且神經修復較為緩慢。基于便捷性和安全性,套管式長針應運而生。套管式長針因其對深層軟組織刺激量大且便捷安全,治療深層軟組織損傷所致的各類難治性疼痛類疾病療效明顯。
1?理論基礎及機制
1.1?現代醫學機理
1.1.1?肌筋膜學說?套管式長針發揮作用可能與破壞肌筋膜觸發點和張力帶有關。近20年來,歐美國家的醫生逐漸地將非器質性神經肌纖維的疼痛綜合征歸類于肌筋膜觸發點或肌筋膜疼痛綜合征。肌筋膜觸發點能引起受累骨骼肌局部的疼痛及其遠處的牽涉痛、壓痛和交感現象,包括臨床上所涉及到許多頭頸、四肢和軀干的疼痛。潛在的觸發點常處于休眠隱匿狀態,但常引起受累的肌無力,骨骼肌的張力改變及關節運動受限,可持續存在多年,且易被外在因素激活。套管式長針刺入皮下后,在深層肌層進行不同方向針刺,來松解緊張的肌纖維,進而破壞或刺激觸發點和張力帶,從而滅活感覺神經元的疼痛感覺[1]。
1.1.2?結締組織學說?套管式長針發揮作用可能與針刺產生的機械應力調動、激發人體結締組織強大的抗病、修復、整序功能進而發揮鎮痛作用有關。結締組織廣泛存在于各組織和器官的外層和間隙,通過一個龐大的動態液體系統,使細胞內、外環境相互關聯。結締組織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同時具有連接、支持、營養、防御、保護、修復和運輸等功能。套管式長針刺入皮下結締組織,進行松解,破壞病變部位結締組織,促進成纖維細胞變形、重塑細胞骨架、釋放生化物質以激發人體結締組織強大的修復、整序功能,發揮鎮痛作用[2]。
1.1.3?神經體液調節學說?套管式長針發揮作用可能與針刺激發神經體液調節系統即機體內在鎮痛機制(抗痛機制、疼痛調制系統),在脊髓、丘腦等不同水平抑制疼痛信息的傳遞進而發揮鎮痛作用有關。韓濟生[3]早在20世紀八十年代即闡述了通過針刺刺激脊髓中的上行通路(中等纖維為主),將針刺刺激傳入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及中縫核群的基本中樞,進而傳入邊緣系統和大腦皮質的高位中樞,激活中樞神經系統的各類神經遞質,如內源性嗎啡樣物質(內啡素)、5羥色胺、乙酰膽堿、P物質等,在脊髓、丘腦等不同水平抑制疼痛信息的傳遞。有學者[4]通過研究近年來針刺對炎性疼痛的鎮痛機制發現,針刺可通過抑制外周炎性因子的神經免疫交互作用,影響脊髓神經遞質、神經調質的釋放,抑制疼痛信號傳導,降低神經敏感,進而發揮鎮痛作用。套管式長針深層軟組織松解術通過對深層肌肉感受器的刺激,將針刺信號經脊髓上行通路傳入中樞,激活神經體液調節系統,進而在脊髓、丘腦的不同平面發揮鎮痛作用。
1.2?中醫機制
1.2.1?基于中醫經筋理論?套管式長針針刺松解術主要依據中醫經筋理論,《素問·痿論》所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十二經筋約束骨骼,通利關節,四肢關節正常的活動,都離不開經筋功能正常的發揮。年老體虛或過勞傷筋,均可致經筋氣血失養,“束骨利機關”功能失常,不通則通,日久瘀血阻絡,不榮則痛。套管式長針基于中醫經筋理論,循經筋所過之處尋找痛點,取穴更為高效簡便。
1.2.2?基于“以痛為腧”理論?《靈樞·經筋》載:“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套管式長針針刺部位的選取,多選用阿是穴,阿是穴的出現,既是疾病的反應點,又是治療的重點。阿是穴是氣血瘀滯最集中的部位,套管式長針刺入病變深部,能祛深邪久痹,使氣血調和,疼痛自除。套管式長針深層松解術操作時多選用痛點部位(即阿是穴)及上下部位經筋,針刺時由淺及深,逐層松解,能夠疏散局部瘀滯之氣血,以松去痛。
1.2.3?基于《黃帝內經》刺法理論?套管式長針的刺法,屬古代針刺法中的“經刺”“報刺”“恢刺”及“合谷刺”。刺法中的“經刺”是指刺經脈所過部位中氣血瘀滯不通有結聚現象的地方(如瘀血、硬結、壓痛),如《靈樞·官針》所言,“經刺者,刺大經之結絡經分也”。十二刺法中的報刺是指報而再刺,痛無常處。恢刺指多向刺,活動關節,主治“筋痹”。合谷刺刺于分肉間,一針多向斜刺,可治“肌痹”。基于上述理論,套管式長針刺入皮下后多向針刺,或刺至肌肉,或刺至骨面,通過在經筋上提插行針,疏散瘀滯之氣血,進而起到疏調經筋,祛深邪久痹,使氣血調和,疼痛自除。
2?套管式長針的特點
新型針具的發展擴大了疾病的治療范圍,豐富了針灸理論,使針灸治療疾病更加便捷安全[5]。近些年的臨床研究發現,各種新型針具被廣泛應用于治療勞損性肌筋膜炎與慢性軟組織損傷類疾病。其機制主要是對病變局部肌肉、肌腱與韌帶等軟組織的瘢痕、粘連及攣縮進行縱向疏通,橫向剝離松解,以恢復力學平衡與促進組織修復,達到“去痛致松”“以通治痛”的目的[6-8]。
2.1?比較其他松解類針具?目前臨床上常用于慢性軟組織損傷的針具有小針刀、刃針、溫銀針、鈹針4種[9]。各類松解類針具特點見表1。
研究表明,帶刃型針具和圓鈍型針具對松解部位局部肌組織有損傷效應,圓鈍型針具損傷較大,帶刃型針具易造成局部組織中血管損傷,同類型針具直徑較大者損傷效應明顯。進一步研究發現,幾種新型針具局部肌肉松解術對肌肉有一定的損傷效應,松解干預后局部組織炎性改變,肉芽組織最終導致局部組織瘢痕化修復。在臨床治療時,應盡量避免使用直徑較大的針具在同一部位反復松解治療[13-14]。以上4種針具,對正常組織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且不適合對脊柱區的深層小肌肉進行松解。
2.2?與普通毫針比較
2.2.1?操作相對便捷?套管式長針深層軟組織松解術操作便捷。行套管式長針深層軟組織松解術不留針,針刺入迅速提插,得氣后出針。針刺操作時間短,患者無需因留針維持固定姿勢。針身外加套管,能多角度,多方向行針,刺入角度與深度更易掌握,實現一針多刺,避免毫針松解多針多刺,見圖1~2。針身由不銹鋼材質制成,直徑0.40 mm,針身更韌,不易彎針,且針尖尖銳,醫者可根據針下感覺協助疾病診斷。套管式長針針身長,針刺長度可達78 mm,深層軟組織松解術要求針至骨面或肌腹,刺入后酸脹感,即得氣感明顯,與普通毫針針至肌層不同。傳統針刺刺激以點為主,針刺后多留針。套管式長針既有點又有線和面的刺激作用,表現在可以從不同角度大面積反復刺激機體組織群(主要是肌肉),刺激量大,操作也更為簡便。
2.2.2?發揮效應迅速?套管式長針深層軟組織松解術易得氣,針刺后不留針,針刺效應發揮迅速。竇漢卿在《標幽賦》所說:“氣速至而速效,氣遲至而不治”。可見,針刺療效與得氣的速遲關系密切,并不與留針的長短呈正向關系,得氣即能起效。古人也曾指出留針與否及留針時長應以得氣為準則。如《素問·離合真邪論篇》所言:“靜以久留,以氣至為故,如待所貴,不知日暮,其氣以至,適而自護”。而古人留針時間也較為短暫,如《靈樞·經水》所說:“足陽明深刺六分,留十呼”。現代也有研究[15-16]表明,在治療肌肉痙攣性疾病及神經卡壓類疾病速刺效果較傳統留針治療效果更好。套管式長針刺至骨面或肌腹后,得氣迅速,局部酸脹感明顯,針至病所,起效迅速。
2.2.3?延緩針刺效應不應期的發生?套管式長針深層軟組織松解術針刺頻率較普通針刺少,能夠延緩針刺效應不應期的發生。針刺發揮作用是依據效應物質為基礎,或其受體為媒介,這些效應物質或媒介都有相應的不應期,故針刺也應有其不應期,即在一定的時間(不應期)內持續針刺療效不再增加,只有該不應期消除后才會再次產生效應[17]。套管式長針深層軟組織松解術治療間隔較普通針刺長,約1次/周,可延緩針刺效應不應期的發生。
2.2.4?協助疾病診斷?套管式長針深層軟組織術不僅是一種治療手段,同時也可作為診斷手段。醫者可根據針下的感覺判斷肌纖維的損傷程度。對各類疼痛性疾病臨床醫生很難一次性準確找出病因,做出明確診斷,套管針長針通過對可疑病變肌肉進行松解,若癥狀改善,即可明確為病變肌肉,進而做出更為精準的治療。套管式長針在松解過程中醫者手下的針感,也會反映疾病的病變程度。如針刺入正常的組織,遇到較小的阻力。遇到痙攣肌肉會有吸入感,遇到纖維化的組織會有切梨般不暢感。術者可通過針下的感覺協助疾病的診斷。
2.2.5?利于針刺效應量化?套管式長針深層軟組織松解術的針刺角度、深度更易掌握,利于針刺效應的量化。針刺效應量是一個綜合范疇,包括進針的方向、深度、具體施術手法的選擇、施術所持續的時間、留針時間的長短及施針的指力、頻度等方面。針刺量對疾病的治療和轉歸起著關鍵性的作用[18]。針刺操作定量化是針灸研究規范化的重要環節,傳統針刺手法操作復雜,難以定量化。如針刺指力作為貫穿整個針刺操作過程的重要環節,其量化研究也難以深入[19]。套管式長針利用套管迅速將針拍入皮下,解決初學者因指力不足所致的進針困難,減輕患者痛苦。因外加套管,內置管芯標有刻度,可使針刺的角度,深度更易量化,對臨床療效更易評估。
綜上所述,套管式長針作為一種新型針具,較其他松解類針具更安全,得氣更為迅速,對機體的損傷較小,較普通毫針更易操作,發揮針刺效應更為迅速,且利于針刺效應的量化,延緩針刺效應不應期的發生。套管式針長針療法源于肌肉刺激療法,是治療慢性疼痛癥的一種新的治療模式[20-21]。該療法認為慢性疼痛癥大多是神經性疾病,而絕大多數病癥是神經根病引起的。因此,治療慢性疼痛癥時可通過松解神經根,刺激相應區域的肌肉,達到調節機體生理功能,兼具針灸調衡、針刀松解的雙重作用。
3?套管式長針的臨床實踐
3.1?針具外形及組裝?套管式長針由3部分組成,分別為套管、活塞式管芯及內置長針。針具為不銹鋼材質,有長、短2種型號,長型號套管式長針規格為0.40 mm×62 mm,短型號規格為0.40 mm×78 mm。套管式長針組裝時首先將套管及活塞式管芯分離,將內置長針連接于管芯底部,固定完好后將活塞式管芯與套管連接好,活塞式管芯提至套管底部,準備使用。套管式長針樣式見圖3。
3.2?深層軟組織松解術的操作(以腰痛為例)?1)患者采取合適體位,暴露施術部位;2)局部常規消毒,在相應的夾脊穴及膀胱經穴治療;3)尋找刺點:脊柱區進針點多選用華佗夾脊穴和膀胱經第1側線穴位,即后正中線2 cm~3 cm。其余刺點一般從壓痛點所在肌肉進行尋找,自肌肉起點尋至止點,術者指下肌肉僵硬攣縮處就是進針點;4)進針、松解及出針:進針方向可直刺或斜刺,一手扶住套管,一手將針快速拍入皮下,繼續將針刺入肌肉深層,尋找攣縮的肌肉,當感到針下阻力增大時,將針緩慢推進攣縮肌肉,進行不同方向的松解,松解脊柱小肌群要針刺至脊椎骨面,行針多做提插,松解結束后不留針。治療見圖4。
3.3?套管式長針的適應證、不良反應及禁忌證
3.3.1?適應證?大多數針灸推拿適應證均可應用套管式長針進行治療,尤善治療因深部小肌群攣縮引發的難治性疼痛類疾病及神經受壓所致的各類神經刺激癥狀,也可通過刺激相應脊神經節段治療相應內臟病。
3.3.2?不良反應?套管式長針深層軟組織松解術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術后針刺部位遺留酸脹不適感,一般術后1~2 d即可緩解。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為:針刺部位遺留酸脹不適感;術后可能出現原有癥狀加重,可能與針刺刺激量過大有關,休息一般均可緩解;少數患者會出現暈針,即出現站立或坐位時頭痛、頭暈、惡心嘔吐、汗出等,立即停止針刺,平臥位,予溫開水或糖水,一般即可恢復;針孔腫脹和瘀青;有時會出現針刺部位發熱現象。
3.3.3?禁忌證?妊娠初期、針刺部位局部感染、血友病或服用抗凝藥物、有出血傾向者及年老體弱、精神障礙等不能耐受針刺者,均不能進行治療。
4?展望
套管式長針深層松解術已在臨床應用多年,在治療深層肌肉攣縮引發的各類病癥療效明顯,但對套管式長針深層松解術的研究僅停留在臨床經驗總結或療效觀察階段,且臨床療效報道較少,對其機理研究則為空白。松解脊柱深層小肌群是套管式長針的特色及優勢,對其深入研究及推廣能夠從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揭示慢性疼痛產生機理,并為臨床醫生提供新的治療手段,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方式,具有較高的推廣及應用價值。當今治療軟組織損傷所致的疼痛類疾病治療方式多樣,推拿、針刀、傳統針刺、內熱針等各有優勢,為患者提供最為經濟有效的治療方式,促進針刺在臨床治療中的廣泛化、精準化,是我們臨床醫生亟需解決的問題。套管式長針治療深層軟組織損傷類疾病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范剛啟,錢俐俐,趙楊,等.針刺鎮痛機制的多樣性及問題分析[J].中國針灸,2013,33(1):92-93.
[2]姜雪梅,張學全,原林.結締組織在針刺力學信號轉導中的作用和研究進展[J].針刺研究,2009,34(2):136-137.
[3]韓濟生.針刺鎮痛原理研究二十年[J].中西醫結合雜志,1985,5(8):506-507.
[4]李媛,吳凡,程珂,等.針刺對炎性疼痛的鎮痛機制[J].針刺研究,2018,34(8):467-468.
[5]盛張倩,許軍峰.古今針具的發展對針刺治療的影響[J].湖南中醫雜志,2018,34(3):124-125.
[6]陳日含.針刀松解術治療慢性骶棘肌筋膜炎201例[J].中國針灸,2010,30(針刀專刊):16-17.
[7]曹麗,王凡.針刀療法與針刺拔罐治療頸型頸椎病療效對比觀察[J].中國針灸,2014,34(5):500-501.
[8]高新,呂亞男,羅揚.刃針針刺扳機點治療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31(6):2425-2426.
[9]王莉,袁仕國,劉飛新,等.新型針具治療肌筋膜痛的研究進展[J].中國療養醫學,2017,26(7):697-700.
[10]王海東,闞麗麗,劉安國.辨位定點針刀松解術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5,30(7):2629-2631.
[11]田紀鈞.刃針療法2-刃針療法的理論基礎及作用機理[J].中國針灸,2005,25(3):201-201.
[12]王榮,扆志德.溫針療法簡介[J].中國針灸,2006,26(1):36-37.
[13]景亞軍,祁冀,袁仕國.常用針具致骨骼肌損傷的病理變化與大體形態觀察[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7,19(12):22-23.
[14]景亞軍,張磊,張少群,等.幾種常用針具局部松解部位骨骼肌的損傷和修復過程及病理變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8,22(4):535-541.
[15]林樹芬,馬培蜂,萬紅晨,等.強刺激速刺療法治療腓腸肌痙攣38例[J].中國針灸,2008,28(3):176.
[16]安軍明,蘇同生,周琳,等.速刺項四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60例臨床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16,34(1):182.
[17]王愷,張賽,陳旭義,等.十二井穴針刺對脊髓損傷大鼠脊髓功能恢復及轉化生長因子β/Smad通路的影響[J].中國醫藥,2018,13(11):1742-1745.
[18]孟智宏.論針刺量效關系[J].世界中醫藥,2014,9(12):1851-1582.
[19]王亞靜,劉健,樊小農,等.針刺量學研究中針刺指力的思考[J].中國針灸,2012,32(9):799-800.
[20]楊芬玉.中醫針法軟組織松解術(套管針)配合鋪灸治療腰椎退化癥療效觀察[J].甘肅科技,2017,33(12):144-145.
[21]顏質燦.慢性疼痛癥的顏氏治療法[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3-4.
(2019-03-12收稿?責任編輯:芮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