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白原遠 陳培城

3月,本應春回大地的日子,迎面而來的卻是嗖嗖寒風。疫情最洶涌的時候,有人為責任勇往直前,有人卻只為生計不敢停歇,這何嘗不是這一部分人沒有選擇的選擇—家庭的房貸、孩子的學費、老人的藥費,都是壓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忽略的理由。
有時候,我們的眼睛可以看見全宇宙,卻看不見社會角落里為生活奔忙的人們。這些人其實就在你我身邊—送菜的外賣小哥、小區門口測量體溫的保安大叔、空寥地鐵里的保潔大姐……正是這些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在這段特殊的日子里,用他們沒有停止的勞作維系了按下暫停鍵的城市生活。
這一刻,我們看到的不只有英雄和偉大,還有人情和冷暖。
1
我為你保駕護航,你讓我頭破血流
阿樹|內蒙古 保安
我本來是小區的維修工,在這里干8年了,春節期間公司人手不夠,我就主動承擔了保安的部分工作。
每天對小區消毒、檢查后,我就在小區門口協助同事對進出人員測體溫、登記外地返回的住戶信息,每天從早上7點到晚上12點,中途不休息,餓了就吃一袋方便面充饑。
半個月前,像往常一樣值班時,一家租戶從外地回來,我讓登記一下,那家男人喝醉了,說什么都不配合,嘴里還罵罵咧咧的。我好意上前勸說,誰知他拿起一塊磚頭就朝我腦袋砸了過來,我瞬間就暈過去了。醒來后,我已經躺在醫院了,聽同事說,打人的租戶已經被公安機關帶走了。

醫院診斷阿樹為頭部多處骨折
從過年到被打前我是連續在崗工作的狀態,沒有休息過一天,這下得好好靜養了。
我們是物業人員,有義務為業主提供更好的服務,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遵守規定的業主可以對我們惡語相向、拳打腳踢。特殊時期,我們都在為小區的安全保駕護航,希望大家也能配合,不要再出現這樣讓人寒心的事情了。

陳先生單位發的防護服
2
顧客大發雷霆,說萬一沾染病毒怎么辦?
陳先生|北京 超市職員
我是超市職員,最近每天都有打不完包的網上訂單和送不完的貨,從早忙到晚,累到不想吃飯。有時候再碰上個性子急的顧客,不僅身體累,心更累。
有一次,我在稱重臺給一位顧客稱菜時碰到了菜葉,顧客大發雷霆,說萬一沾染病毒怎么辦?!然后立即到服務臺投訴了我。雖然我覺得很委屈,但也只能不斷地向顧客道歉。
北京迎來大面積復工以后,店里提前安排我們早早就穿上了防護服,這對我們和顧客都是一件好事,大家都安全。但是,有的顧客并不這樣想,你裹得這么嚴實,反而增加了他的焦慮感,他就會開始猜想,疫情已經嚴重到了這種程度嗎?
當然,每天要接觸這么多人,我也有點兒害怕,尤其輪到我在門口測體溫時,就更緊張了。迄今為止,整個超市只出現過一次顧客體溫過高的情況,不過恰恰是在我當班的時候。當時,我還是特別緊張,立刻詢問他有沒有過湖北接觸史,幸好他說自己一直待在北京。后來也證實只是普通感冒,真是虛驚一場。
Blair
互聯網創業者|武漢
社交孤島下的人無法專心工作
我是做互聯網教育的,現在和一家比較大的互聯網英語教學平臺一起合作推出課程。目前來看,疫情對我工作內容的影響倒不是太明顯,我還是像往常一樣,和合作伙伴正常推出線上課程。
我在武漢,早就封城了,連小區的大門都封了,這種完全的封閉給人內心的恐懼感非常大,直接影響到了我的工作狀態和工作效率。說實話,外面疫情惡化的時候,特別會影響我,根本無心工作。
人是社會性動物,社交屬性降到冰點是危險的。很難說一個人在生活狀態不好的時候,還能有一個很好的工作狀態,這兩者本來就是相互促進的。期待疫情早點過去,可以正常出門,擁有正常的社交和工作狀態。
哈利利
社區書記|內蒙古
每天在崗16個小時
我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一位社區書記,平時的工作就很雜,疫情發生后就更忙了。從大年初一開始,工作多到做不完,每天都要忙乎16個小時以上,睡眠又少又差,操心的事情太多。
每天一睜眼就奔波在各個小區,排查返回的人員,按要求分類隔離,幫助隔離人員買菜、買藥和收發快遞。自己家里的事情完全顧不上,只能交給妻子和父母去做。
好在現在的工作開始忙中有序了,居民情緒逐漸穩定,我也不用每天都吃方便食品了。所有的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期待疫情徹底結束、社區門前的廣場恢復生氣的那一天,我和社區居民都很想念那種正常的日子。
3
你猜,哪家餐廳的外賣訂單最多?
小帥|北京 外賣員
我是一名春節“留守”北京的外賣騎手,疫情打亂了我回家過年的計劃。如果當時堅持回老家,村子里的人肯定會把我當成從外地回來的重點“監控對象”。保險起見,我還是決定留下來,這樣多少也可以賺點錢。
按說春節期間的訂單應該很多,但因為疫情防控越來越緊張,北京的餐館幾乎都停業了,能做外賣的只有部分連鎖餐飲店。我被分配到最多的是麥當勞的訂單,收入比以前少了不少。當然,我也知道這是特殊時期,錢多錢少已經不重要了。
最讓人頭疼的是,送一次餐變得特別麻煩,效率特別低。北京的住宅小區都實施封閉管理,不讓外賣員進小區,只能打電話請顧客到小區門口取。有的顧客接受不了,電話里大聲質問:“以前能送進來,現在為什么不行?!是不是偷懶?”還有一件麻煩事就是消毒,需要時刻惦記著才行。我自己買了口罩和消毒液,每隔一個小時噴一次,一天至少噴12次。
疫情防控期間,我送餐的量減少了,感覺卻比以前更累了,主要是心里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吧。真希望疫情趕快結束,讓我回歸正常的送餐日子。

拿到安心卡的小帥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4
疫情防控期間吃飯很貴,我只能吃泡面
月明|北京 快遞員

月明在小區門口送件
春節期間我在公司頂班,本來想等初七后回家看看孩子,這下也泡湯了,只能繼續送快遞了。
以前,多沉的快遞我們都要搬上樓送到顧客家里,還有可能遇到顧客不在家白跑一趟的情況。現在,各小區都實行封閉管理,家家戶戶都有人,我們只要在小區門口給顧客打個電話,他們就自己出來取了,確實節省了不少人力和時間。
疫情防控期間,快件數量激增,顧客下單的品種也從家電數碼變成了柴米油鹽。要是沒有我們這些快遞員,還真不好說隔離起來的生活會遇到什么麻煩。我自己的生活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吃飯就是一個大難題。以前解決午飯的小餐館都關了,繼續營業的只剩下那幾家大的品牌店,一餐飯動不動就花掉幾十元,實在有點吃不消。沒辦法,我就每天中午回到站點吃一桶泡面,順便把下午要送的快遞裝車。
現在就盼望著疫情趕緊結束,讓我們的生活回歸正常,吃上一頓正常飯,安全放心地把快遞送到顧客的家門口。
5
這個家要我養活啊,我們要在這座城市活下去
曉杰|武漢 送菜員
我是滯留在武漢的東北人。我和妻子本來打算回老家過年,結果碰到了疫情,就沒有回去。
我本來是家電配送員,隨著武漢封城,公司的假一放就是一個月,什么時候能開工也不好說,我的收入來源就此斷了。全國都還沒有全面復工,武漢的各類物資同樣緊缺,生活成本相應變高。如果一直在家里閑待下去,全家人的吃喝都成了問題。
為了掙點錢,我在家附近的生鮮超市找了一份送菜員的工作,每天凌晨3點到店,核對顧客訂單,缺貨的菜品就給人家退款。這一忙大概就要忙到早晨8點,然后開始去各個小區門口送菜。有時候,看到年紀大的老人邁著小碎步到門口取菜,想要幫助他們,心里充滿了無力感,感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連自己的生活都過不好。
下午3時左右,我的貨就基本送完了,一天的工作也就此結束。每次下班回家,妻子都會勸我別干了,害怕奔波在外染上病毒。但是,我能怎么辦呢?我只是一個普通人,雖然也不想冒著感染病毒的風險出去工作,不想過黑白顛倒的生活,但這個家要我養活啊,我們要在這座城市生活下去。
我寬慰妻子說,一切正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都會過去的,我們一定會在武漢站穩腳跟。其實,這也是一種自我寬慰吧。等疫情結束,一切恢復正常了,我還會回到我原來的工作崗位。對我來說,那份工作會更有發展前途。
6
以前每個班次消毒兩次,現在消毒8次
魏姐|北京 地鐵保潔員
我和老公都是地鐵保潔員,主要負責打掃地鐵站內的衛生,每天三班倒。最近公司人手嚴重緊缺,有時候要連著上兩個班次,大概15個小時。
疫情發生后,地鐵保潔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以前每個班次消毒兩次就可以了,現在每個班次要消毒8次。每到整點,就要立刻對自動扶梯和樓梯扶手、進出站閘機、站內欄桿、售票機和站內座椅進行消殺。一次下來,大概需要40分鐘,不停地彎腰擦拭,不停地搬水清洗,真是累得直不起腰。
晚上和孩子視頻,兩個孩子就勸我們暫時先別干了,地鐵里人來人往多不安全。但是,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啊,怎么能說不干就不干呢?現在,地鐵人流量明顯大不如前,大家都害怕接觸陌生人,我們也害怕。不過,乘客可以選擇不坐地鐵,我們卻根本沒有選擇,因為我們需要這份工作。當然,我一直多加小心,遇到早晚高峰時就離人群遠一點,等到人走得差不多了,就趕緊沖上去把扶手擦一擦,擦慢了,下一趟地鐵就又到站了。

魏姐正在準備一小時一次的消殺用品
我還是很滿意現在這份工作,即使最近有些辛苦,但也完全可以承受,比在老家種地要好上10倍。這兒干一年,頂在老家干好幾年。
肖李
律師|西安
沒有安全感的日子
我是一名律師,最近剛從老家回到西安,正在居家隔離。疫情發生后,我的業務幾乎停滯了,訴訟案件因為沒和法官當面溝通而難以繼續推進,非訴訟案件也只能遠程提供咨詢服務。
律師的工作其實沒有底薪一說,手里沒有案子也就斷了收入。這個春節,我肯定是“損失慘重”了。不過,和我的一些客戶比起來,倒也不覺得自己多慘。這幾天,我回答最多的問題就是疫情防控期間員工的工資怎么發,企業不敢輕易地和員工解除勞動關系,只能盡可能尋求辦法壓縮成本,緩解資金壓力。無論是我自己還是來咨詢的客戶,都為“無所事事”感到焦慮。看看書、追追劇、睡個覺,一天時間就過去了,這樣的日子確實沒有什么安全感。
蕭朱
教師|珠海
我想面對面給學生上課
我是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師兼班主任。平時備課上課改作業,還要處理班級很多瑣碎的事情,比如哪個學生沒來,哪個學生不舒服等等。簡而言之,我是老師,也是“保姆”。
2月17日起,我們學校實行網絡上課。每天上午,我和學生一同聽網課,下午答疑,晚上改作業,都是通過手機和電腦完成。學生都是小孩子,我和家長的溝通由“定時點”變成了“每時每刻”,手機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給家長解答疑惑。
當我在電腦上改作業改到眼睛疼的時候,突然看到學生在作業中表達出了真情實感,展現可愛的一面時,就覺得挺開心的。不過,我還是希望這場疫情早點過去,想給我的學生面對面地上課。
7
天天消毒,垃圾箱上的分類標簽都模糊了
沈美蘭|上海 環衛工人

沈美蘭正在給當班的同事測量體溫
我是清道班的一名考核員,疫情發生后,到崗時間更早了,因為多了一道給當班的70多位工友測量體溫、發口罩、做登記的工序,還要抽空給當日休息的工友打電話確認體溫。
有一些工友因為從外地剛回來,需要隔離14天,他所負責片區的清掃工作就要由我們來完成。這倒沒什么,多掃一點少掃一點都沒關系,最難受的是大家不能隨便說話交流,路上碰見了只能用眼神打個招呼,保持一定距離。每天工作結束就回家,也不能和工友們面對面聊天,這可把愛說話的我憋壞了。
我27歲來上海,一直干環衛工作,一晃就是20多年。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后,我們給每個垃圾箱上都貼了分類標簽,現在因為要不停地消毒,這些標簽也有點兒模糊了。疫情過后,我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垃圾箱上的標簽換一換。
(注 : 應受采訪人要求,本文部分使用化名)
微 評
每一個旁人眼里平淡無奇的人生,都有自己的主角,都在努力過得豐盈。7次不同場合的對話,7段不同的人生經歷,我們看到了感動、無奈、辛酸,甚至是憤怒,但這才是每個鮮活個體盡力生活的樣子,這才是千萬普通人努力化解危機的溫柔瞬間。
疫情正在慢慢好轉,生活也在慢慢恢復正常,但當有一天我們摘下口罩走上街頭時,也希望大家記住你身邊的陌生人,他們也是為這場戰疫付出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