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分賬金額破億元——網絡劇《人間煙火花小廚》(以下簡稱《花小廚》)攪動了一池春水。
以小成本撬動大票房,《花小廚》并非疫情籠罩下影視行業唯一“逆天改命”的作品。截至3月22日,愛奇藝古裝甜寵探案網劇《少主且慢行》分賬金額5600萬元,單集分賬金額234萬元。騰訊視頻分賬短劇《特工別鬧》上線一周收回制作成本。
網絡電影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2月底,共有15部網絡電影分賬票房破千萬元。僅愛奇藝平臺,1—2月分賬票房破千萬元的網絡電影就有8部,相較去年翻了兩番。春節期間,優酷上線的《大蛇2》以超過3000萬元的分賬成績,成為目前2020年分賬票房最高的網絡電影。有媒體預計,今年或將有上百部網絡電影分賬票房過千萬元。
“我們認為在今年下半年還會有更好的作品出來,不斷突破分賬收益的天花板。”愛奇藝高級副總裁耿聃皓對《綜藝報》表示。分賬金額天花板不斷被探高、視頻平臺加大扶持力度、傳統影視公司入場——種種跡象表明:網絡視頻的分賬市場正在迎來發展窗口期,但對比頭部電視劇、院線電影,分賬劇和分賬電影無論是作品質量還是受眾規模仍差距明顯。
在To C市場的逐步建立過程中,分賬內容的潛力有多大?是否會成為影視行業的新增長點?定位分眾人群的分賬網絡劇和網絡電影能否突破圈層,真正擁抱主流——本次《綜藝報》特別策劃將聚焦正在蓄力的“視頻分賬江湖”。
分賬視頻崛起的背后:Z世代與小鎮青年
2017年,《妖出長安》分賬金額2000萬元,《花間提壺方大廚》投資回報率為140%;2018年,《等到煙暖雨收》跟播期分賬金額破3000萬元;2019年,《絕世千金》分賬金額破6600萬元;2020年,《人間煙火花小廚》分賬金額破億元——隨著分賬劇票房紀錄不斷刷新,每年上新的分賬劇數量也水漲船高。
愛奇藝方面告訴記者,2016年至2020年3月22日,愛奇藝共上線334部分賬劇。根據云合數據,從2017年到2018年,分賬劇部數增長了189%。2018年Q1分賬劇集均30天有效播放(V30)為125萬,這一數字在2019年Q3增長至249萬。眾多網絡分賬劇構成了視頻平臺的底部和腰部內容。
相較分賬劇數據的持續增長,網絡電影因為院線電影追擊與政策調整,在2019年經歷了一次陣痛。根據愛奇藝和云合數據聯合發布的《2019網絡電影行業報告》,2019年網絡電影整體上線量同比下降49%。值得注意的是網絡電影播放表現仍穩步提升,全年累計正片播放同比提升24%。
“網絡電影的受眾,用5個字概括——小鎮男青年。”新片場影業總裁牟雪在一次業內分享沙龍中表示。在她看來,所謂“小鎮”的概念不是說用戶一直生活在小鎮,他可能現在生活在北上廣深,但三觀深受小鎮影響。根據騰訊和凱度聯合發布的《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我國的Z世代(統指受到互聯網、即時通訊、短訊、MP3、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科技產物影響很大的一代人)人群1.49億,到2020年將占據整體消費力的40%,成為我國市場的消費主力。Z世代無疑也是分賬劇與分賬電影的主要狙擊人群。
2019年,網絡視頻付費用戶進入億級時代,愛奇藝、騰訊視頻付費會員數量接連破億。當付費會員基數足夠龐大,深化垂直市場滿足更多用戶需求也成為平臺方、制作公司共同的追求。因此,分賬劇、分賬電影在今年疫情特殊時期的小爆發,雖屬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
“輔賽道”競爭
“自制劇數量未來不會高比例增長,愛奇藝將逐漸轉為分賬模式,來分攤高投入的風險。”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在2019年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說道。
一方面,付費會員進入億級時代,網絡視頻平臺需要深化垂直市場,滿足更多用戶需求;另一方面,發展分賬劇、分賬電影也有利于減少成本壓力,與制作方共同承擔風險分享利益。有分析認為,隨著網絡視頻市場發展日趨成熟,基于廣告主和大眾圈層的“主賽道”拼殺已無法滿足市場的分眾需求,經濟形勢越嚴峻,消費分級越顯著,網絡視頻平臺越趨向將重點轉移至基于付費商業模式的“輔賽道”。
愛奇藝早在2016年就推出網絡劇付費分賬模式,2018年4月,愛奇藝進一步加大了在該領域的投入力度,將平臺與制作方分賬比例由原來的5:5階段性調整為3:7,加大對優質網絡劇合作方的支持。同年,愛奇藝開始提供分賬網絡劇前期評估服務,通過專業的前期劇本評估,幫助合作方更好地把控內容。
網絡電影方面,愛奇藝內容分成政策為:影片有效付費點播量×內容分成單價。影片上線后,愛奇藝將通過站內多維度數據對營銷效果進行評估。滿足營銷分賬標準的影片,將獲得營銷分成,營銷分成期為上線首月。
此外,愛奇藝在2017年提出“云騰計劃”“蒼穹計劃”,開放愛奇藝文學、愛奇藝動漫儲備的IP,供影視公司改編創作,播出后平臺與出品方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從產業鏈源頭到整體發行,愛奇藝已經形成一套自己的打法,這是我們的一大優勢。”耿聃皓表示。
2018年,優酷發布了《優酷網絡劇合作白皮書》,在分賬劇領域奮起直追。《二龍湖愛情故事》《我的鄰居睡不著》跟播期分賬成績突破2000萬元,《人間煙火花小廚》分賬票房破億元。今年2月,優酷發布“一千零一夜編劇計劃”,旨在鼓勵原創,開發更多優質劇本,為制片方和優質青年編劇搭建合作的橋梁。 3月23日,優酷更新了《優酷網絡劇合作白皮書2.0》,推出了《開放平臺COOL V計劃白皮書》,聯合微博為A級、S級分賬劇提供宣發資源和服務。優酷內容開放平臺總經理梁潔在一次活動中表示,優酷內容開放平臺致力于從制作、播出、營銷等方面入手,全鏈路扶持分賬劇。
3月5日,騰訊視頻更新了網絡電影的合作模式:影片定級分為五個等級,S+到C,分賬單價最高4元,5分鐘以上算有效觀影人次,分賬周期6個月,月結。無論是分賬規則,還是單價定價、推廣資源,騰訊視頻網絡電影的分賬新規對制片公司來說都頗具吸引力。
除了優愛騰三家主流視頻網站,B站、西瓜視頻也對影視行業蠢蠢欲動。今年徐崢自導自演的《囧媽》在西瓜視頻首映,B站將不少UP主制作的網絡電影放到主頁推廣。未來,或將有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分賬劇、分賬電影市場。“對于越來越多平臺加入分賬賽道,我們是歡迎的,更多成員的加入才能讓整體盤子越做越大。至于選擇哪家平臺合作,片方會有自己的評估體系。”耿聃皓說道。
“優愛騰有很強烈的動機,優化自己的商業模型和財務模型。分賬內容是他們非常好的一個商業模式,很有前途。”牟雪分析,在分賬領域,目前網絡電影最領先,網絡劇快速跟進,下一步綜藝也可能會出現,“各種內容形態的視頻網站,中長期都會往分賬方向發展,這塊占比一定會持續提高”。
聚焦細分市場
相較于自制劇和版權劇,分賬劇直接面對的是To C市場。從題材和創作特征分析,分賬劇正在形成細分市場。“很多分賬劇制作方非常明確自己的目標受眾,因此分賬劇市場的細分其實是在抓取不同圈層的用戶。”耿聃皓表示。
從具體作品來看,頭部分賬劇作品多集中于甜寵、懸疑、喜劇等。在這幾大類型基礎上,制作方試圖實現單部作品的微創新。《人間煙火花小廚》和《花間提壺方大廚》可類比網絡文學中的種田文,愛情故事疊加美食元素,為觀眾描繪了一幅細水長流的古代生活圖景。《絕世千金》《少主且慢行》等劇則是典型的古裝甜寵劇,前者改編自乙女向游戲(女性向的戀愛游戲,主人公為女性),后者加入了懸疑元素。與分賬劇一樣,分賬電影題材集中度也非常高,多為古裝、魔幻、動作以及喜劇和經典IP改編。
不同于自制劇、版權劇有平臺方兜底,分賬劇、分賬電影制片公司需要風險自擔。在追求高投入產出比的目標之下,難免造成分賬劇、分賬電影的類型局限。突破題材的同質化瓶頸是擺在制片公司和平臺方面前的一大難題。
“年輕用戶對內容的審美,已經發生了改變,不再是高度統一的狀態。隨著用戶群體細分趨勢越來越明顯,優酷對分賬模式的設計也會更趨向圈層細分。”梁潔表示。除了常規形式的分賬劇,各大視頻網站在短劇、豎屏劇、互動劇的分賬模式上也做出了探索和嘗試。
2019年3月,愛奇藝正式對外發布《劇情短視頻付費分賬合作說明》,界定了清晰的合作流程、分賬模式、播放規則等,并對合作影片內容形式和提交格式等提出明確要求。同年6月,騰訊視頻發布“火鍋劇”激勵規則和合作方式,鼓勵1—10分鐘內的短劇創作。
“在整體創作方向上,我們一直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不對題材做預判。愛奇藝做自制內容的時間已經很長,我們一直在分析用戶喜好,細化用戶圈層。分賬內容的創作整體上跟自制內容并無太大區別,我們希望在打動現有目標用戶的基礎上,找到內容差異化的創作賽道。”耿聃皓表示。
專業化與精細化制作是發展方向
聚焦細分圈層、注重投入產出比,分賬劇、分賬電影在制作上往往周期短、體量小。目前,市場上的分賬劇多固定在12集,一來能保證情節的緊湊性,方便用戶“一口氣看完”;二來也能加強成本控制,更好地實現盈利。如《少主且慢行》單集分賬234萬元,已接近頭部劇的單集版權價格。
小成本、大回報,部分分賬劇、分賬電影的高營收讓這個市場看上去十分美好。但過于垂直、細分的用戶人群,以及小成本帶來的不夠精細化的制作也成為分賬內容發展的桎梏。從今年的分賬劇、分賬電影作品來看,豆瓣評分多集中在6—7分,不少作品低于6分。即便是目前的分賬劇劇王《花小廚》,其影響力也未破圈。
不過票房天花板不斷被打破,勢必會反哺未來創作。“大家都能看到分賬劇整體的商業模式是非常健康的,所以愿意投入更多的資金打造更多的精品。”耿聃皓分析。
新片場、耐飛、映美傳媒、淘夢等首批進入分賬市場的“淘金者”,業已在上百個項目的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內容廠牌”。內容精品化、頭部化是這些新興影視公司未來轉型的方向之一。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傳統影視公司也開始關注分賬市場。華誼兄弟是《人間煙火花小廚》出品方之一,慈文傳媒推出的《千門江湖之詭面疑云》亦成績不俗。
“任何一個新生事物,都渴望頭部資源的加持和青睞。華誼兄弟、慈文這樣的大公司能夠進入分賬市場,說明市場有潛力,更多專業化團隊的加入也能夠帶來作品品質的提升。”耐飛創始人兼聯席CEO栗坤說道。映美傳媒聯合創始人、COO高銳透露,他們已經與多個傳統影視公司展開合作,“大制片公司內容制作實力更強,但我們在這些年的實踐中對于數據、用戶的理解更為深刻。”所謂的“天花板”不在于票房,而在于打磨內容的決心。分賬劇和分賬電影未來可期,但道路仍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