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姿彤
人們說,如花美眷,敵不過似水流年;風花雪月,敵不過柴米油鹽。歲月足以摧殘一個人的容顏,風化一段感情,但卻不能改變我對國畫的癡迷。
用一支筆點染墨色山水,深綠的染,珠黃的清。我最愛畫紫藤,粗筆淡紫點出大朵大朵的紫藤花,細筆鈷藍印出細碎的花苞;竹黃點蕊,淡綠點芽,草草地勾勒出少許飄逸的藤。這便是國畫給予我的盎然趣味。
但畫畫總是免不了要重畫的。其實,我并不討厭重畫。相反我是高高興興地拿了畫,再蹦蹦跳跳地跑回去重畫。我喜歡那種置身于畫中的感覺,一天到晚,小腦袋瓜里總是想著墨濃了、筆細了。也許是父母認為我成天想著這些東西,聽不進老師講的文化課;也許是父母認為畫畫耽誤了我太多的時間;也許是我畫畫時不小心濺了一屋子墨汁,弄臟了母親辛辛苦苦收拾干凈的屋子……漸漸地,我離國畫越來越遠了,那些學畫的時光也變得模糊起來。
一沓潔白的宣紙被我鎖進透明的玻璃櫥窗里,筆、墨被我小心地放到了玻璃盒子里,上了一把鎖。凝望著掛在墻上的幾幅寫意潑墨山、紫藤、蠟梅、迎春,覺得還是有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但也只是時不時地望望它們。
后來,隨著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大,我連看望它們的時間也沒有了,更別說提筆作畫了。玻璃櫥窗上已經覆了一層灰無人擦拭,它們被我冷落在了角落。
偶然的一天,我一不小心打翻了弟弟涂鴉用的墨汁,墨汁濺到我的身上,竟是一種久違的感覺。那一刻,我的內心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我走到玻璃櫥窗前,為弟弟重新倒了一杯墨汁,久久地盯著蒙了一層灰的玻璃櫥窗,任憑眼淚無聲地流了下來。
我摘下掛在墻上的畫,打開玻璃櫥窗,拿出宣紙,取出墨盤,鋪好毛氈,依次排開狼毫、羊毫、鼠毫、鼠須紫毫,只調一小碟濃墨和干墨,壓好紙枧,一筆大毫,濃墨潑,淡墨破;一筆中毫,勾勒一人。我畫著畫著,豆大的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此刻,我已和國畫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我仍然看得見自己最初的模樣,仍然帶著自己對國畫的喜愛,在這閑暇的時間里,在這消遣的時光中,回味著那份癡迷。我想,我會帶著那份純真的癡迷,繼續走過未來風雨飄零的日子。
【評審團·學亮點】
心語:本文以含蓄、典雅的語言,講述了作者對國畫的喜愛與癡迷。文章按照“沉迷于國畫,自得其樂”—“漸漸遠離國畫,郁郁寡歡”—“重拾國畫創作,初心不改”的線索行文,思路清晰,引人感懷。
鈞博:作者選取國畫這一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為材料,立意高遠,特別是文中對國畫創作等專業術語的恰當使用,如“拿出宣紙,取出墨盤,鋪好毛氈,依次排開狼毫、羊毫、鼠毫、鼠須紫毫”,既展現了國畫藝術的魅力,又流露出作者對其的癡迷程度,凸顯文章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