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榮
傳統主流機構媒體如何轉危為機,借勢發力,變特殊為常態,尋求可持續發展之道?未來可能有三個業態重構的抓手。
全國上下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盡管勝利在望,但仍不可掉以輕心。主流媒體在此次戰“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都有了顯著提升。
在聚合資源,集中戰“疫”的同時,傳統媒體的廣告收入和經營收入客觀上也面臨著巨大挑戰。每年1月到2月,由于春節旺季,傳統媒體還可以有比較可觀的收入,但是3月后乃至上半年都不是廣告收入的旺季。今年市場的特殊情況,使得傳統主流媒體的廣告以及其他經營狀況從1月開始都不旺盛,特別是2月和3月。
在各地復工復產加快進行的時候,4月乃至5月后可能有一個良好的預期。不過,整體生產與經營需要有個恢復期,市場有個復蘇期,經濟有個回暖期,對高度依賴市場運營的傳統媒體來說,這個周期可能還需要一段乃至相當一段時間。傳統主流媒體經濟效益整體下滑已經有所體現。
值得期待的是疫情特殊時期之后,可能會爆發出許多新的機會點,因此不少人都在預測后疫情時期可能會釋放出來的新的業態增長,比如新娛樂、新消費、新商業、新服務、新內容、新教育等。對傳統媒體而言,結合一直以來推進的媒體融合和全媒體建設,如何轉危為機,借勢發力,變特殊為常態,尋求可持續發展之道?未來可能有三個業態重構的抓手。
一是內容業態剛需化。主流媒體,特別是地方媒體和行業媒體需要認真分析社會剛需到底是什么。通過生產剛需內容滿足用戶需求。從此次戰“疫”中表現良好的地方和行業媒體看,都可以看到這種機會和成績。福建尤溪縣融媒體中心緊緊抓住當地剛需,在自有App平臺上匯聚縣域關鍵資源,特別是政府資源,專注社會需求,比如App銷售口罩,滿足急需。當地用戶大量下載該App,全縣40多萬人,已經有15萬人下載并使用此App。此舉聚合了用戶,沉淀了數據,為下一步深度開發平臺價值奠定了基礎;強大的內容信息黏性,提升了融媒體中心自有平臺App的價值,不少合作者已經主動上門洽談未來的深度合作了。
二是服務業態垂直化。這與內容業態剛需化密不可分,線上線下相互打通。所謂垂直化服務業態就是指針對某種社會需求、某個用戶群,或某個行業開發設計線上內容,拓展線下服務,實現OMO(線上融合線下)。這對地方媒體融合來說是機會,對行業媒體來說更是難得的機會。戰“疫”期間,江蘇邳州融媒體中心在提供戰“疫”相關信息、新聞服務的同時,還垂直延伸蔬菜銷售服務,滿足當地居家用戶需求。此類成功案例還有不少,在媒體融合進程中,全媒體就是既要實現信息平臺功能,更要擔負服務平臺,乃至治理平臺的使命。
三是跨界業態虛實融合布局。應該說,當下幾乎所有傳統主流媒體都在謀劃疫情后如何更好地生存,如何更好地生長壯大,如何將特殊時期的成績轉化成未來發展的機會,如何將問題轉化為未來轉型的動因。
新冠肺炎疫情過后,產業結構、經濟形態、社會形態、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都需要轉型升級,資源與機會、產業與市場、用戶與效益等,都會發生劇烈變化,帶來很多機會。比如新的消費方式、新的娛樂方式、新的教育方式、新的生活方式,乃至新的工作方式、新的溝通方式等,還有中央提出的新基建等,都孕育著眾多的機遇與巨大的市場,以及可觀的效益。互聯網公司已經參透其中之奧秘,感應到其中之機會,如字節跳動、阿里已經開始謀劃在新教育領域發力;騰訊微信已經開始布局視頻號等。
當前,尤為重要的是媒體人要把中央精神和政策吃透,包括經濟、宣傳、媒體、廣電等方面的政策,結合當地或者行業情況,謀劃跨界業態布局,虛擬與現實結合,線上融合線下,配置強力資源,適當超前謀劃未來的機會,為下一步發展做計劃,開發更垂直化、更專業化、更下沉化的內容、產品、服務和跨界項目,布局長線的、可以打造成全媒體產業鏈的產品與服務。
如何把特殊狀況轉化成一種常態布局,這才是疫情之后傳統主流媒體最應該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