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濤 吳秋余 劉志強 王珂
當地時間1月15日,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中美雙方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正式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協議文本包括序言、知識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最終條款九個章節。同時,雙方達成一致,美方將履行分階段取消對華產品加征關稅的相關承諾,實現加征關稅由升到降的轉變。
雙方在知識產權領域的內容總體是平衡的。中美雙方就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進行了深入討論,在商業秘密保護、與藥品相關的知識產權問題、專利有效期延長、地理標志、打擊電子商務平臺上存在的盜版和假冒、打擊盜版和假冒產品的生產和出口、打擊商標惡意注冊,以及加強知識產權司法執行和程序等方面達成共識。
“協議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內容,符合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是中國經濟創新發展的需要。”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云認為,長期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雙方相向而行所達成的共識,符合中方關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改革方向,有利于保護創新,有利于國外知識產權更多地進入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企業。
在技術轉讓方面,中美雙方達成了一系列共識。協議強調,雙方企業可以自由進入對方市場,并且進行公開、自由的運營;技術轉讓和技術許可按照市場原則自愿進行,政府不支持、指導自然人或者企業開展扭曲競爭的,以獲取技術為目的的對外投資。
“事實上,中國從來沒有強制外國企業轉讓技術的政策。保障企業基于自愿原則和商業規則開展技術合作,有利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有利于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有利于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符合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方向。”高凌云說。
根據協議,中美將加強和促進雙方農業領域合作。“總體看,農業協議是平等互利的,我國農民和農業發展將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院、經濟學院教授程大為說。
協議提出,中方將按照加入世貿組織承諾,完善小麥、玉米、大米關稅配額管理辦法。程大為表示,按照配額管理,中國一年將進口總量2000多萬噸的谷物,占全年糧食消費量的比例不過3.4%,即便全部用完配額,對國內市場影響也很小,“中國人的飯碗依然端得穩,飯碗里裝的主要仍是中國糧。”程大為說。
根據協議,中方將增加對美國乳品、牛肉、大豆、水產品、水果、飼料、寵物食品等農產品進口,今后兩年平均進口規模為4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增加自美進口農產品,要基于市場原則,由市場主體自主決策。美國農產品的價格應當有競爭力,必須符合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
根據協議,中美雙方將在銀行、證券、保險、電子支付等領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視的市場準入待遇。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東艷認為,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中國長期以來的既定方針。
近年來,中國自主推動了新一輪金融業開放,大幅放寬了外資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的市場準入。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基本涵蓋了協議中關于金融服務的內容,并對所有國家的金融機構都一視同仁。
中美經貿摩擦中,匯率問題一度是爭議焦點之一。此次簽署的協議中,雙方就匯率問題達成平等互利的共識,并明確了匯率問題上兩國都要平等對待,權利和義務要平等,雙方都要尊重對方貨幣政策自主權等重要原則。
此次協議中雙方均認可,匯率問題與匯率評估本質上是一個多邊問題,任何一方不能單獨做判斷。這將有助于妥善解決美方一些人亂貼“匯率操縱國”標簽等問題,減少中美在匯率問題上的爭議和分歧,保持外匯市場和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
協議提出,中方將擴大自美農產品、能源產品、工業制成品、服務產品進口,未來兩年的進口規模,要在2017年基數上增加不少于2000億美元。
擴大進口符合經濟規律。與美國相比,中國在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領域尚有差距,擴大自美進口有利于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國內企業創新能力和經營效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增加自美能源進口,將有助于我國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保障能源供給安全,而且雙方將基于市場價格和商業考慮開展采購活動。
協議按照對等原則,明確了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機制。對此,復旦大學網絡空間研究基地主任沈逸認為,這是全球化背景下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創新。
這一機制是在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之外,為中美兩國解決貿易糾紛增加了一種新渠道。沈逸認為:“這一機制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堅持了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基本原則,雙方將保留各自在WTO項下的基本權利。在此基礎上,雙方能夠及時就重大貿易問題開展雙邊磋商,能夠有效避免貿易沖突升級,維護貿易關系穩定發展。”
協議推動美方實現對華加征關稅由升到降的轉折,包括暫停原定去年12月15日要加征的關稅,并將去年9月1日生效的對華加征關稅稅率從15%降至7.5%。對此,沈逸認為,目前中美之間達成的是第一階段協議,關稅退坡也是階段性的,符合預期。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美方一些人近兩年頻頻舞動關稅大棒后,第一次對有關貿易相關方做出關稅退讓,充分證明中方談判取得了重大成果。
協議的簽署,意味著對話磋商取得了初步進展,但這也只是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一部分。對此,我們需要保持平常心,繼續以理性和建設性的態度解決問題,堅持采取合作的方式,推動達成互利雙贏的協議。當然,在朝著更好方向努力的同時,我國也具備強大的能力,做好了扎實的準備,足以應對各種挑戰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