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也
2019年,對公募基金來說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
這一年,99%的公募基金都賺到了錢。全部基金平均收益率22.41%,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達到39.61%,5只基金甚至收益翻番。
這一年,“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深入人心。
2019年,基金贏得暢快淋漓。
數據顯示,公募基金2019年平均收益率達到22.41%。其中,萬得基金分類中的股票型基金上漲38.24%,混合型基金漲31.99%,債券型基金漲5.88%,QDII 型基金漲19.89%。整體看,投資國內的權益類基金,表現強于投資海外的QDII型產品。
具體到單只產品方面,基金業績間的分化十分明顯,單只基金間業績差距最大超過 140%。統計結果顯示,2019年年度漲幅超過50%的有790只,漲幅超過80%的45只,漲幅在100%以上的基金有5只,分別是廣發雙擎升級(121.69%)、廣發創新升級(110.36%)、廣發多元新興(106.58%)、華安媒體互聯網(101.70%)和銀華內需(100.36%)。
基金能有如此出色的表現,得益于2019年股市的上漲。其中,深證成指上漲44.07%,創業板指上漲43.78%,上證綜指上漲22.30%,滬深300 指數上漲 36.06%。從行業漲幅來看,2019年全年除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下的鋼鐵、建筑裝飾業出現 2%左右的下跌外,其余行業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漲。其中,電子行業年內漲幅高達73.76%,排名第二的食品飲料行業漲72.86%,家用電器行業以 56.98%的漲幅位列第三。此外,建筑材料、計算機、 非銀金融、 農林牧漁等有超過45%的上漲。
每年的“基金冠軍”都備受矚目,但幾乎沒有哪個基金經理能一直坐在這個寶座上。史上首次!2019年新晉“公募基金一哥”廣發基金經理劉格菘,一人包攬2019年度公募年度收益前三名。他管理的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和廣發多元新興,收益率都超過了100%。
2019年年度漲幅前十的基金產品分別是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廣發多元新興、華安媒體互聯網、銀華內需精選、交銀成長30、交銀經濟新動力、 銀河創新成長、諾安成長、博時回報靈活配置。這10只產品中廣發系基金占據前三席,且均為同一基金經理管理。交銀系基金占據兩席,也是同一基金經理所管理。從基金類型上來看,前10只產品中混合型基金9只,股票型基金1只。
經濟學博士出身的“公募基金一哥”劉格菘,已經進入證券行業10年。在加盟廣發基金之前,劉格菘執掌的融通領先成長在2015年前5個月的收益高達173.21%,在同期全行業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排名前十,主要投資的就是科技股。不過,他也坦言“2016年就錯得很離譜”。
劉格菘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劃為個3階段:第一階段是2010年至2012年,他離開了工作3年的人民銀行,從宏觀數據跟蹤研究轉道地產和食品飲料行業研究;第二階段是2013年至2016年,他的研究范圍逐步轉向微觀領域,主要精力放在上市公司外延并購做大做強方面,研究上側重戰略新興行業及個股,組合貢獻更多來自個股,而不是行業配置;第三階段是2017年至今,經歷A股市場的大幅波動后,他對投資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劉格菘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總結說,“投資最重要的是理解市場并尊重市場規律,要從自下而上的選股思維中跳出來”。2017年以來,他重新調整了投資框架,更多從行業比較層面去思考,第一步是自上而下,結合宏觀、產業趨勢的判斷,將未來幾年需求快速增長相對應的行業挖掘出來;第二步是從自下而上的角度去選擇這些行業中的好公司。
中銀國際證券基金分析師孫昭楊指出,劉格菘管理的3只基金季度間交叉持股明顯,有效把握行業發展趨勢,重倉配置半導體等漲幅靠前行業是3只基金業績上漲的原因之一。2019年三季度基金持有的10只重倉股中,交叉持有的個股有 6 只。其中交叉持有的圣邦股份年度漲幅高達380%,中國軟件、億緯鋰能個股年度漲幅在200%以上。廣發雙引擎、 廣發創新升級同時持有的兆易創新年度漲幅近230%。
孫昭楊進一步指出,2019年表現最出色的基金都重倉了不乏年度漲幅翻倍甚至翻多倍的個股。如,交銀成長 30 及交銀經濟新動力基金重倉的卓勝微年度上漲709.62%,華安媒體互聯網基金重倉持有的聞泰科技年度上漲 337.76%,立訊精密上漲 238.19%。
當前A股市場散戶依然占據較大比例,投機的羊群效應導致二級市場的散戶經常追漲殺跌,投資周期與市場節奏不匹配,導致很多投資者錯失良機或者被深度套牢。2019年基金表現出色,但是很多散戶卻沒有賺到錢,“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
北京的王先生是一位買了10多年股票的老股民,之前有幾年雖然賺到了錢,但“輸多贏少”,總體上依然是賠錢的。2019年他的股票基本沒賺沒賠,但是他夫人買了15萬元基金卻賺了差不多5萬元,大大刺激了他,他也開始買了一部分基金。
業績帶動規模增長,表現最優異的前十大基金規模均增長顯著。新爆款新基金也紛紛出爐,比如興全、睿遠等基金公司都出現主動權益類基金的銷售遭遇市場搶購熱潮。
一些工具化的基金產品,更受客戶的青睞。2019年ETF繼續維持高速發展的態勢,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均創歷史新高,ETF基金的規模達到了12148.83億元,較2018年增長了47.30%;發行數量達到了236只,較2018年增加了61只;證券、科技、消費、醫藥等行業主題類的ETF基金紛紛推出,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工具。
2019年養老FOF發行火爆,新發行的77只FOF基金中,只有8只為普通FOF基金,其余的69只均為養老FOF基金。
2019年基金普遍取得好業績,那么這業績是不是能持續呢?是不是買那些業績最好的基金就可以了?
業內人士提醒,由于部分基金產品在2019年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投資收益,在下一年度往往這類產品會有明顯的吸金效應,當基金份額在短期內急劇擴大時,會對基金短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進行基金布局時,不能僅以歷史收益作為唯一參考指標,而應該從市場行情、基金投資策略、基金經理管理能力等方面,多維度評價基金產品的投資價值。
中銀國際證券基金分析師孫昭楊指出,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等基金雖然在2019年取得了不錯的業績表現,但進一步回顧基金歷史業績表現可以看出,這幾只基金的業績穩定性不高,部分基金在2018年業績表現并不理想。除華安媒體互聯網基金2018年業績表現相對堅挺外,廣發創新升級、廣發多元新興、交銀成長30等基金2018年的業績表現甚至不及滬深300或行業的平均水平。而如果再將時間進一步回溯到2017年,華安媒體互聯網、交銀成長 30等基金依然跑輸了行業的平均水平。2019 年成長風格占優,造就了廣發雙擎升級、廣發創新升級等基金的業績飆升,但在市場風格發生轉變時,單一風格選手所管理的基金往往會出現業績的波動。
2020年,科技股、成長風格是否可持續? 在 A 股每年都經歷行情切換的背景下,行業及個股投資集中度高、倉位高等也會成為影響業績的隱患。對這幾位基金經理來說,2020年是否可以成功衛冕還是個未知數。
2020年的好基金在哪里?還是看看后面文章里各個機構的推薦吧。
股票型基金2019年平均收益率為39.61%。
由劉格菘管理的廣發多元新興股票以106.58%的收益率成為了2019年最賺錢的股票型基金。
由馮明遠管理的信達澳銀新能源產業股票,憑借12月初開始的一波新能源概念行情,最終以94.11%的收益率成為了2019年亞軍。
由田俊維管理的天弘文化新興產業則以87.84%的收益率成為了2019年季軍。
混合型基金是2019年表現最出色的基金,表現甚至超過了股票型基金。其中,由劉格菘管理的廣發雙擎升級混合以121.69%的收益率成為了2019年基金冠軍,而其前三個季度收益僅為77%。
而同樣是由劉格菘管理的廣發創新升級混合,以110.37%的收益率成為了2019年亞軍。
由胡宜斌管理的華安媒體互聯網混合以101.70%的收益率成為2019年季軍。
白酒股猛漲,2019年指數型基金的冠軍基本毫無懸念,從始至終都是由侯昊管理的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分級把持,其2019年收益率為86.82%。奪得指數型基金亞軍的,也是一只酒類指數基金,由閆冬管理的鵬華酒分級2019年收益為83.87%。
張圣賢管理的富國中證智能汽車(LOF),靠三季度的異軍突起,最終以77.65%的收益成為2019年的季軍。
股票大漲,也影響債券基金排名,債券型基金2019年收益榜排名前20位的有18只是可轉債基金。由劉文良管理的南方希元轉債以38.95%的收益率奪冠,李棟梁管理的華寶可轉債債券以34.81%的收益率獲得2019年亞軍。曾剛、吳江宏管理的匯添富可轉換債券A以33.36%的收益率,獲得季軍。
范冰、劉樹榮管理的易方達標普信息科技人民幣以47.61%的收益率成為了2019年最賺錢的QDII型基金。胡昕煒、鄭慧蓮管理的匯添富全球消費混合人民幣A以46.86%的收益率獲得2019年亞軍。劉平管理的華夏移動互聯混合人民幣以44.15%的收益率獲得2019年季軍。總體來說,QDII基金2019年雖然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但依然難與A股基金相比。
2019年結構性牛市,偏權益類FOF取得了較好的表現。由蘇辛、楊德龍共同管理的前海開源裕源以40.47%的收益率位居第一,而國內第一只偏重權益基金投資的FOF產品海富通聚優精選屈居第二。上投摩根尚睿以20.67%收益率奪得第三。“穩”字當頭的FOF,在2019年并沒有展現出太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