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許欣悅 唐佳驥



[摘要] 目的 分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以下簡稱“我院”)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后,對我院門診患者費用及醫療保險基金支付的影響,為政策推進提供數據支撐。 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4~6月和2019年4~6月使用國家藥品集中采購藥品及與該藥品相同通用名非中標藥品的患者信息,使用科室改革前后次均費用等數據,比較分析改革前后次均費用和醫?;鹗褂玫淖兓闆r。 結果 落實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后,我院門診次均費用和次均藥品費用增幅放緩,門急診藥占比由33.21%下降至32.42%。國家集中采購藥品中門診使用量居前10位藥品,次均費用較改革前均明顯下降,最大降幅達72.41%,節約醫?;?18.36萬元。 結論 落實國家藥品集中采購試點對于控制門診藥品費用不合理增長具有積極意義,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負擔,提高醫?;鹗褂眯?。
[關鍵詞] 藥品集中采購;門診;藥品費用;影響
[中圖分類號] R9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3-7210(2020)03(a)-017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mpact on outpatient expenses and medical insurance fund payment of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after implementing the pilot program of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and use organized by the state, so as to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policy promotion. Methods The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who used the national drugs to purchase drugs intensively and the drugs with the same generic name but not winning the bid from April to June in both 2018 and 2019 were collected. The data of the average cost before and after department reform was used. The changes of average cost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and the use of medical insurance fund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and use pilot work, the increase of outpatient and sub average drug costs slowed down, and the proportion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rugs decreased from 33.21% to 32.42%. Among the drugs purchased by the state, the number of drugs used in outpatient service ranked the top 10, and the second average cos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reform, with a maximum decrease of 72.41%, saving 2 183 600 yuan of medical insurance fund. Conclusion The pilot program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unreasonable growing of outpatient drug cost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burden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sing medical insurance funds.
[Key words] Centralized drug procurement; Outpatient; Drug cost; Impact
2015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號),提出“招采合一、量價掛鉤”,要求“落實帶量采購”,達到破除以藥補醫和降低藥品虛高價格的目的[1-2]。2018年12月由國家醫療保障局主導的“4+7”城市藥品帶量集中采購在上海正式開標,試點城市分別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4個直轄市和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7個省會城市或計劃單列市(簡稱“4+7”城市),本次帶量采購共有25種藥品中標[3]。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的通知》要求,選擇北京等11個城市,從通過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對應的通用名藥品中遴選試點品種,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實現藥價明顯降低,減輕患者藥費負擔。為探索醫保支付標準與采購協同機制,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原則也進行調整。同一通用名下,如非中選藥品價格高于中選藥品的,個人先行負擔比例增加10%。本次試點選取25種中選藥品,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共涉及22種。22個藥品通用名下,其中5種藥品同一通用名下僅有1種藥品,為中標藥品,其余17個藥品通用名下包含中標藥和非中標藥各1種。2019年3月23日正式啟動此項工作??紤]到啟動落實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后,中選藥品和非中選藥品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對于醫?;颊邎箐N比例有一定的調整。本研究旨在分析落實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后,門診患者藥品費用和個人負擔的變化情況。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選取2018年4~6月以及2019年4~6月我院門急診次均費用及次均藥品費用。門急診患者中使用了本次國家藥品集中采購涉及的25種中標藥品或與中標藥品通用名一致的非中標藥品的患者相關信息。調取數據包括患者就診科室、就診時間、使用藥品通用名及商品名、使用數量和金額、醫保類別等。數據來源于醫院HIS系統。
1.2 研究方法
將2018年4~6月數據歸入改革前組,2019年4~6月數據歸入改革后組。門急診患者中,使用了國家集中采購藥品同一通用名的患者納入研究,對于同一通用名下有2種藥品的,使用其中1種藥品的患者即納入研究。本研究中,將改革后院內使用的中標藥品簡稱“中標藥”,同一通用名的未中標藥稱為“非中標藥”。改革前使用同一通用名,改革后不再使用的藥品稱為“淘汰藥”。某通用名藥品的次均費用=(該通用名下淘汰藥使用金額+中標藥使用金額+非中標藥使用金額)/(該通用名下淘汰藥使用人次+中標藥使用人次+非中標藥使用人次)。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Excel 2010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初步篩選,獲得可用數據,保證原始數據有效性。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比較改革后不同月份使用中標藥品占比時進行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全院門診費用和重點使用科室門診費用變化情況
落實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和試點工作后,全院門急診次均費用495.99元,同比2018年增加3.17%,低于2018年費用增速(8.90%)。全院門急診次均藥品費用為160.80元,同比2018年增長0.70%,低于2018年門急診次均藥品費用增速(8.77%)。全院門急診藥占比由33.21%下降至32.42%。見表1。從門急診次均費用和次均藥費上看,增速放緩。從國家集中采購藥品使用量較大的科室看,除內分泌科外,次均藥品費用均較改革前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在2.51%~14.59%。見表2。
2.2 改革后使用中標藥品人次
從使用中標藥品患者比例看,54.27%使用中標藥品,使用中標藥品人次有逐月增長的趨勢。進行兩兩比較,由于進行3次比較,故將檢驗水準調整為0.0167。4~5月、5~6月、4~6月χ2值分別為687.485、28.850、963.487,均P < 0.001??烧J為各月使用中標藥品患者占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2.3 門診使用金額前10位藥品改革前后變化情況
落實國家藥品集中采購政策后,藥品次均費用均較改革前下降,降幅在19.77%~72.41%。最小降幅為氯沙坦鉀,次均費用較改革前下降36.74元,降幅為19.77%;最大降幅為頭孢呋辛酯,次均費用較改革前下降25.42元,降幅為72.41%。見表4。
2.4 門診使用前10位藥品改革前后醫保基金支出情況
根據不同醫保人群使用中標藥品和非中標藥品金額估算醫?;鹬С龅淖兓?。由于醫?;鹗芑颊咂鸶毒€和封頂線影響,推算醫?;鹬Ц督痤~與實際發生可能存在差異,但總體趨勢與實際情況一致。對改革涉及藥品門診使用總金額進行排序,選取使用金額前10位的藥品進行分析。改革后,使用前10位藥品的醫?;颊哂?6 375人次增加至37 372人次,漲幅為2.74%。改革前醫保基金支出為529.64萬元,改革后醫保基金支出為311.28萬元,同比減少支出218.36萬元,同比下降41.20%。在人次略有增長情況下,醫?;鹬С鲚^改革前明顯下降。見表5~6。
3 討論
3.1 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對于控制門急診藥品費用增長具有積極作用
2017年,我國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醫療機構取消藥品加成,意味著我國公立醫療機構徹底告別“以藥補醫”的時代[4]。控制藥品費用的不合理增長成為政府、醫療機構和患者共同的要求。從目前藥品價格看,我國仿制藥價格普遍低于原研藥價格,基本不到原研藥價格的一半[5-6]。本次國家藥品集中采購,由國家采購、11個城市聯盟采購,實現了藥品中標價平均降幅52%[7-9]。從試點后數據可以看出,落實國家藥品集中采購政策后,醫院門診次均費用和次均藥費的增長幅度放緩或下降趨勢。使用量較大的科室次均費用和次均藥品費用下降。從次均費用看,藥價明顯降低,減輕患者藥費負擔的目標已初步實現。但由于試點藥品品種有限,占醫院總體藥品用量較少,對于醫院整體藥品費用影響不大[10]。
3.2 落實國家藥品集中采購有利于減少醫保基金支出
從使用金額前10位藥品醫保基金支出情況看,僅10種藥品在門診部分1年可節約醫?;鸺s873萬元。醫?;鹬С龅臏p少主要源于藥品價格的下降。落實國家藥品集中采購,不僅降低了中標藥品的價格,同時也帶動原研藥品(非中標藥品)價格的下降。非中標藥品價格下降幅度約為16.6%。此舉降低了患者負擔,提高了醫?;鸬氖褂眯蔥11-15]。
3.3 加強宣傳引導,促進合理用藥
從試點后數據看,僅40%的患者使用中標藥品,老患者使用非中標藥比例高于新患者。長期以來,在醫師和患者中已經形成了仿制藥的質量和療效遠不及原研藥的共識[16]。部分患者一直使用原研藥品,且治療效果較好,不愿意主動更換藥品。對于醫?;颊撸瑐€人負擔金額下降并不顯著,因此患者主動選擇中標藥品的動力不足?;颊哌x擇中標藥品的基礎是一致性評價,一方面加大監管,保障仿制藥藥品質量;另一方面應加大宣傳,讓百姓知道一致性評價的內容和意義[9]。
3.4 小結
落實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工作以來,試點效果顯現,試點后患者用藥負擔,醫?;鹬С鼍@著降低,對于控制藥品不合理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17-18]。應認識到醫務人員在推進此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做好醫務人員政策培訓,讓醫務人員知曉改革的重要意義,發揮醫務人員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引導合理用藥;另一方面應加強醫院管理,通過完善績效考核、推進臨床路徑、加強處方點評、嚴肅紀律狠抓行風建設等多方面約束、規范醫務人員行為,保障患者醫療安全,降低患者用藥負擔。同時,應在試點基礎上積極總結經驗,以數據為基礎提出合理化建議。例如:影響患者是否愿意更換為中標藥品的因素;本次改革體現了“三醫聯動”,如何通過醫保政策的調整引導患者主動使用中標藥品[19-21];如何設置和調整績效考核指標,引導醫務人員積極主動推進此項工作等都是下一步研究目標。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號)[Z].2015.
[2]? 孟麗君.沈陽市藥品集中采購使用試點運行分析[J].中國醫療保險,2019,8(8):28-31.
[3]? 朱佳英,任晉文,華恃彬.“4+7”城市藥品帶量采購在公立醫院的實施效果預測與探討[J].浙江醫學,2019,41(10):1103-1107.
[4]? 楊麗娟,張宇晴,張麗芳,等.藥品合理定價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醫院,2018,22(10):23-25.
[5]? 榮雪菁,孫強.我國相關省份原研藥及仿制藥價格比較[J].中國衛生經濟,2018,37(11):33-36.
[6]? 李琛,劉藝敏,王文杰,等.我國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回顧與展望[J].中國醫院管理,2018,38(9):17-23.
[7]? 新華網.減輕藥品負擔—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就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答記者問[EB/OL].http:www.nhsa.gov.cn/art/2019/1/18/art_14_845.html.
[8]? 鄭樹忠,龔波,朱詩翀,等.醫改背景下上海藥品集中采購推行“兩票制"的地方實踐及思考[J].中國衛生資源,2017,20(5):365-367.
[9]? 袁姣,左克源,周健丘,等.公立醫院基本藥品集中采購政策實施效果評價[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7,37(9):783-786.
[10]? 王妍,武志昂.《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監測方案》要點分析[J].中國藥房,2019,30(17):2317-2321.
[11]? 宋璧麟,袁姣,葉霖.2000年-2018年6月國內藥品集中采購研究的可視化分析[J].中國藥房,2019,30(2):160-164.
[12]? 張欣,傅鴻鵬.對完善我國公立醫院藥品采購機制的建議[J].中國醫院管理,2015,35(2):13-15.
[13]? 尤曉敏,呂旭峰,楊悅.我國公立醫院藥品帶量采購制度實施狀況研究[J].中國藥房,2017,28(31):4345-4349.
[14]? 陳昊,饒苑弘.新時代的藥品帶量采購實踐與思考[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9,14(7):19-26.
[15]? 崔嘯天,傅鴻鵬,劉昉.新一輪藥品集中采購價格10省份間對比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8,38(1):62-66.
[16]? 王焱琪,郭朗,孫利華.對“4+7”藥品用量落實問題的探討[J].中國醫療保險,2019,8(8):40-44.
[17]? 蔡雪妮.中國藥品集中采購的演變以及與醫保支付的邏輯關系[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7,10(6):6-12.
[18]? 常峰,劉洪強,羅修英.歐盟國家藥品招標采購制度介紹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15,46(11):1254-1258.
[19]? 胡善聯.帶量采購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和影響分析[J].衛生軟科學,2019,33(1):3-5.
[20]? 舒茜,姚崢嶸,王艷翚,等.藥品帶量采購政策的利益相關者分析[J].衛生經濟研究,2019,36(8):8-12.
[21]? 周萍,趙翔,艾丹丹,等.新時期藥品帶量采購機制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9,38(5):78-80.
(收稿日期:2019-10-29? 本文編輯:李亞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