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
閘口社區位于襄陽市襄城區老城區,下轄18個小區,其中16個是“三無小區”,樓棟分散、老年居民多。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閘口社區黨委主動擔當戰“疫”線,守護居民歲月靜好。
筑牢防控網,當好群眾的“主心骨”
1月23日,接到疫情防控任務后,面對轄區復雜嚴峻的防控形勢,社區黨委果斷將18個小區全部進行封閉管理,對4個沒有大門的小區第一時間組織安裝大門,對9個開放式小區的便道進行封堵,每個小區僅留一個出入口,設置18個防控點,安排專人24小時值守。
為了解決防控卡點人手不足問題,社區黨委與“三無小區”原有的8個庭院黨支部對接,采用“網格員+‘雙報到黨員+老黨員”模式,把197名“雙報到”黨員與75名黨員志愿者組織起來,分成體溫排查、物資配送、特困幫扶、公共消殺、政策宣傳、卡點值守等6個小組,讓所有黨員下沉到防控一線。
在社區黨委帶領下,轄區黨員迅速成為了防控一線的“主力軍”——
老黨員李保元連續40多天值守糧機家屬院小區大門,進出人員查證明、測體溫、搞登記,一樣不能少;高廣引、趙銀干、馬帥3人是退役軍人黨員,每天幾十斤的消毒藥水箱一背就是5個小時,來回穿梭在轄區每個小區、每個樓棟;400多名志愿者,更是成為了各小區的“守門員”“配送員”“消毒員”“宣傳員”“調解員”,每天體溫排查4500余人次,為2420戶居民配送蔬菜……
疏通保障,當好群眾的“貼心人”
為了解決群眾“吃菜難”的問題,社區黨委利用地處城郊的優勢,逐個聯系周邊菜農。2月18日,社區安排了一戶菜農到合成纖維廠小區進行“菜農+居民”蔬菜直營試點。由于管理得當,戴著口罩前來買菜的居民按要求排隊,彼此保持距離,即買即走,不挑揀、不聚集。試點成功后,這一售菜方式開始在有需求的小區推廣。
讓菜農對接小區送菜上門,既讓居民的“菜籃子”豐富了,又讓菜農的“錢包”鼓起來了,群眾紛紛點贊。
吃菜不愁了,“買藥難”又成為年老居民最棘手的問題——閘口社區內破產改制企業小區占了90%,老年人占80%,很多人都患有慢性病,需要常年吃藥。
為了解決居民“吃藥難”的問題,社區黨委快速組建18個物資配送小分隊,定期主動上門收集居民購藥購物需求,每周集中采購,挨家挨戶配送。
截至目前,社區累計為居民聯系贈送愛心蔬菜2.3噸,配送物資1.4萬余件次。
真情關愛,當好群眾的“定心丸”
隔離疫情,不能隔離愛。
在巡訪中,社區黨委發現轄區有不少居民對新冠肺炎恐慌情緒較重,特別是部分疑似病例解除人員,解除醫學觀察后,或多或少對新冠肺炎還有陰影,反復要求再做檢查。針對這一情況,社區黨委召集了3名有資質的心理咨詢師,專門組建了3支心理咨詢小組,免費為轄區居民進行心理疏導。目前,已有57名居民接受心理幫助。
隨著疫情防控的持續,社區隔離封閉了一個多月,居民多多少少都有了焦躁情緒。社區黨委創新方式,舉辦了“社區K歌”活動,有效化解居民的焦躁情緒。
每晚7點到9點的全民K歌,成了居民的集體娛樂活動。起初,這只是社區黨委書記陳志娟晚間巡邏時,拿著手機在微信群里隨便唱了兩句,沒想到,大家都積極響應,你一句我一句,都跟著唱了起來。唱罷,大家紛紛表示心理舒暢多了,心情也好多了。
在社區黨委的帶領下,在社區黨員群眾的積極參與下,轄區從2月8日起至今無一例新增確診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