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業農村市場信息工作穩步推進,農產品大市場、大流通不斷完善,產銷順暢、優質優價、公平競爭的格局初步形成,市場調控政策措施逐步健全,信息化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引領驅動作用進一步顯現,品牌強農上升為國家戰略,農業品牌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2020年,農業農村市場信息系統要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兩大重點任務,主動對標對表,強化舉措,狠抓落實,著力推進以下重點工作。
第一,夯實監測統計和分析預警基礎,提升服務農業農村治理能力。統計分析工作代表各地市場信息工作水平,特別是在國內外市場形勢日趨復雜的情況下尤其如此。各地要夯實監測統計和分析預警工作基礎,加強人員力量和工作條件配備,特別是要加強基層體系隊伍建設。要增強統計分析的敏銳性,緊盯敏感熱點問題,特別是今明兩年要做好豬肉市場監測分析和預警,服務生豬產業恢復發展。要建立健全市場信息監測統計和分析預警制度,支撐宏觀調控和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要加強信息發布服務,有效引導市場預期和供給側改革。要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應用,加強數據開放、區域合作,發揮大數據服務政府決策、引導生產和市場的作用。要推動市場信息工作提檔升級,加強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分析,拓展監測服務內涵,要為農業農村綜合治理服好務,為整個農業農村經濟宏觀調控、健康發展、穩定運行服好務。
第二,提升市場化水平,推動農產品流通體系高質量發展。構建高效、系統、科學的農產品市場體系是降低流通成本、提升農產品品質的前提和基礎。一是以兩級市場體系為核心,提升農產品產地商品化處理能力。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布局,編制好《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十四五”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建設規劃》。依托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中型冷鏈物流企業、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等主體,支持建設一批農產品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打造區域性農產品冷鏈物流重要樞紐;結合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以縣為單元開展農產品田頭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二是堅定不移推進農業展會市場化改革,塑強農業品牌。2019年,農交會市場化改革邁出關鍵一步并初見成效,2020年將繼續積極穩妥推進。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職能,堅持“政府主辦、市場運作、專業辦展”,以市場化、品牌化、信息化為引導,深化機制創新,將農交會打造成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平臺新名片。發揮農交會龍頭展會的“風向標”作用,以品牌展會、產銷對接為平臺,以品牌目錄制度為引領,以管理辦法、標準制定為保障,全面推進農業品牌健康快速發展。
第三,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解決好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緊緊抓住互聯網發展機遇,發揮手機“新農具”、數據“新農資”的重要作用,加快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細化實化具體支持政策,促進農產品產銷順暢銜接、優質優價,帶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今2020年上半年,選擇100個縣、每個縣選擇2~3個優質特色農產品開展試點。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一是結合數字農業農村試點,加強優質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推進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數字化轉型;健全農產品監測預警體系和信息服務機制,引導各類主體根據市場需求,精準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二是以益農信息社為基礎,建立健全農產品網絡銷售體系,針對小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電商培訓、加工包裝、物流倉儲、網店運營、和營銷推廣等服務;建立健全縣級農產品產業化運營主體,引導其牽頭聯合全產業鏈各環節市場主體、帶動小農戶,統籌組織開展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經營,加強供應鏈管理和品質把控,對接網絡銷售平臺,提高優質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三是圍繞鄉村五大振興和數字鄉村發展戰略布局,拓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服務功能,帶動發展農村互聯網新業態新模式;加強工程實施的指導監督和經驗總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模式,適時向全國推廣。
第四,以“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為抓手,加強大中城市“菜籃子”產品供應保障能力。以考核為抓手,進一步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做好大中城市“菜籃子”產品保供穩價工作,特別是春節和“兩會”期間以豬肉為主的“菜籃子”產品保供問題,確保重要節點市場穩定運行。加強綜合協調和監督檢查,特別在豬肉產品保供穩價上,要進一步發揮好考核的作用,可以探索亮“黃燈”“紅燈”等警告和約談機制。
第五,精心組織實施,推動中國農民豐收節成風化俗。2019年,我們會同各地各部門進一步精心組織,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力量,積極推動節慶活動下基層,大力加強新媒體宣傳策劃,形式更加創新、內容更接地氣、內涵更加豐富、節味更加濃厚。2020年,辦好中國農民豐收節要把握好幾點:一是要下基層接地氣,讓農民過節,讓節有節味;二是要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全民參與、全民共享;三是要傳承好農耕文化,增強節日內涵和生命力;四是要服務鄉村振興,助力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五是要堅持節儉辦節,不增加基層和農民負擔。部里正在謀劃,各地也要及早研究策劃,精心組織實施,讓農民豐收節具有持續強勁的影響力、號召力、凝聚力。
(來源:http://szb.farmer.com.cn/2020/20200108/20200108_006/20200108_006_6.htm? 20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