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敢


5萬平方米、7.5萬平方米、7.99萬平方米,面對疫情蔓延的兇猛勢頭,短短6天,武漢雷神山醫院規劃總建筑面積三次增加。2月8日,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當天接收了第一批病人。
要在十天建成雷神山醫院,難度可想而知。
“舉全集團之力,確保迅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中建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周乃翔說。
現場物資不夠?項目指揮部動員起來,在全國范圍內聯系貨源征集物資,80%的箱式板房省外供貨商供應了貨源。戰斗隊伍有缺口?中建三局緊急召集在漢全部力量,一時間,黃家湖畔英雄云集、萬馬奔騰,施工局面迅速打開。
同火神山醫院建設24小時直播一樣,在6000多萬“云監工”的注視下,雷神山醫院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崛起,這是與疫情賽跑的“中國速度”。
“速度的背后,是我們管理和技術的先進。”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華元介紹,雷神山醫院建設全面采用工業化建造技術,實現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建造裝配化、施工一體化、管理信息化,最大限度地兼顧了效率與品質。
大兵團作戰,一動就是千軍萬馬,時間壓縮到極限,一旦出現閃失,再沒什么回旋余地。因此,必須方案先行、策劃先行,提前排兵布陣,方能步步為營。協調上萬人,涵蓋幾十道小的工序,經歷設計、交底、土建、設備安裝、裝修等階段,多道工序也必須齊頭并進。
特別是對施工內容復雜的雷神山醫院項目來說,覆蓋場地平整、基礎工程、管道預埋、防滲膜施工、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板房搭設、機電安裝、室內裝修等十幾道大的工序,涉及基礎工程、土建及裝飾工程、給排水及消防系統、供配電系統、照明與監控、通風空調系統、通信弱電、醫用氣體工程、凈化工程、室外及市政配套、污水處理設施等十幾個專業,不同專業之間需要劃分接口界面,無處不在的交叉施工和接口管理,更是對中國建造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一次集中檢驗。
疫情提出了挑戰,誰來應試?是黨旗下的這群人!
年過半百的葛軍、莫英夫婦來了。這對工齡30余年的夫妻,得知建設雷神山醫院的消息,第一時間攜手報名。“我是一名老黨員,那些年輕人家里孩子還小,我們這些老同志多沖一沖,年輕人的風險就會少一點。”葛軍說。1月29日一大早,夫妻倆就跑遍了鄂州、南湖、蔡甸,為項目調配急需物資。
雷神山醫院項目上,還有一支由8名農民工組成的黨員突擊隊。聽到建設雷神山醫院的消息,家住黃陂的黃坤立刻召集幾個熟識的務工兄弟,大伙放棄盼望一年的團圓時刻,顧不上和父母、妻兒細說,立即趕赴雷神山醫院。他們成立農民工黨員突擊隊,帶領工友們火速推進項目機電施工。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1月28日下午,中建三局雷神山醫院項目指揮部火速成立臨時黨委,并為6支黨員突擊隊、7支青年突擊隊授旗。儀式上,120余名黨員面對鮮紅的黨旗,高舉右拳,字字鏗鏘,重溫入黨誓詞,宣示決戰決勝的決心。
雷神山上,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一個個共產黨員挺身而出,他們的誓言激蕩在雷神山上,成為抗擊疫情的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