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煒瑋
大年三十,帶領一支50人的醫療團隊接管武漢市第五醫院的兩個病區和三個發熱門診診位;
2月6日,帶領45人的首支醫療隊進駐武漢雷神山醫院,成立了該院首個病區第16病區;
2月11日,武漢市第一醫院被緊急征用為重癥定點醫院,他又回到醫院,成立了9樓感染22病區、23病區。
最近2個月,身為重癥醫學專家的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范學朋,已前后4次轉換抗疫陣地。
每天在醫院,忘了外面時光
范學朋說,和同事一起奮戰,很多同事讓他感動。
早期涌向醫院大量病人、醫護人員和醫療物資緊缺,給范學朋和同事們帶來巨大壓力,為了節約時間和防護服,醫護人員有時一天只吃一次飯,喝一次水,上一次洗手間。“有位同事連續20個小時穿著防護服。”范學朋說。
范學朋說:“有位同事,發現自己出現腹瀉癥狀,擔心自己感染,趕緊通知我們。結果他第二天早上又跑來要求上班,說自己不是這個病引起的,自己不上班,同事們更辛苦。”
戰“疫”使范學朋忘了上下班的時間。1月初起極少能夠回家,他睡在辦公室,餓了就吃方便面、盒飯、速凍餃子。
大年三十,他從中午起轉運病人至武漢市第五醫院,在陌生的醫院里建病區收治病人,忙到初一凌晨近三點才吃了一份泡面。初一有人問起春晚致敬白衣天使看了沒,他說不知道。聽人說起元宵節,他僅回復“噢”一聲。今天是周幾、又是什么節,他已完全沒有概念。
2月6日,好朋友提醒:“今天是你兒子的生日,記得祝他們生日快樂。”他才想起給阻隔在羅田老家的雙胞胎兒子說了聲生日快樂。
盡一切可能,給病人希望
面對新冠病毒,身為醫生有時也會感到無力無助,新冠肺炎患者跟他平時在ICU拼盡全力去搶救的病人不太一樣,有的看上去不錯,卻出現了肺纖維化。他要求自己和團隊拼盡全力救活患者并改善生存質量。
大部分患者比較理解和配合治療,有的患者因為害怕而格外悲觀,更有部分患者住進隔離病房后,感到絕望。他指導團隊耐心跟患者科普疾病知識,指導患者進行呼吸鍛煉、營養支持,調整心態積極配合治療,使大部分患者恢復得很好。
到達雷神山醫院之后,他將提前準備的科普小冊子貼在了每間病房的門背后,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疾病、患者將會接受哪些治療措施,通過文字一一告之患者。他要讓患者知道,他們與病魔抗爭的終點在哪里,光明在哪里,希望在哪里。
戰“疫”中,人人都是英雄
有人說,一線的醫護人員都是英雄,范學朋卻說:“治病救人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就像其他的職業一樣,沒有什么不同。”
面對嚴峻的疫情,范學朋說不是不害怕,“都是人,不是鋼鐵之軀。”他說,他也會擔心牽掛孩子父母,可如果因為害怕感染而都不去做事的話,誰又能保證自己的孩子和父母能夠幸免?他只是一個身穿白大褂的人做了該做的事。面對疫情,沒有人能置身度外、獨善其身,每個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才有摘下口罩的那一天。
范學朋的妻子是協和門急診總護士長,也在一線。除夕夜零點,雙胞胎兒子分別給他發來一個20.20元的紅包,叮囑他好好休息、注意安全。
支援外院或建隔離病區時,范學朋的用人原則是,男同事沖鋒,女同事留守。后來女同事有意見,也都要求到一線去。有同事從一線撤回,自我隔離14天后檢查結果還好,再次要求上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