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

他是重癥患者的守護神,隔離病區里,他在,希望就在;他是醫生們的主心骨,與病毒斗爭的戰場上,他在,陣地就在。他就是漢川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王平超。
有他在,我們放心
1月22日,漢川市人民醫院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題會,全面吹響疫情防控狙擊戰的沖鋒號角。在病毒傳播渠道及發病機制等尚未完全明確的情況下,作為一名老黨員,作為重癥醫學科的“領頭羊”,王平超主動請纓,提出將重癥感染患者收治在重癥醫學科。
妻子擔心他的安危:“傳染病就是傳染科的事情,你怎么搶別人的活干?”王平超淡淡地說:“我是黨員,就應該上!我多做一點,他們就少一分危險。”妻子不語,轉過身抹干眼淚,默默地幫他收拾著行李。
隨后,重癥醫學科被改造成隔離病區,開始收治感染患者。為了消除科室醫護人員的恐懼感,接診患者時,王平超總是沖在最前面。
隨著疫情不斷發展,1月31日夜晚,在一次連夜召開的緊急會議后,王平超再次臨危受命,接管醫院感染樓隔離病區,并將其打造成全市確診患者重癥病區。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心里所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但他深知,這就是他的使命與職責,他義不容辭。有一次,在查看一位重癥患者時,老爹爹躺在病床上用微弱的聲音說道:“王主任,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救了我兩次命的醫生
1月19日,重癥醫學科來了一名因胸悶氣喘入院的懷孕39周孕婦黃某,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和相關檢查結果,經專家組會診,高度懷疑感染新冠病毒。因當時缺乏病毒檢測試劑,無法確定患者是否感染,有的專家建議,先進行保守治療,等試劑到了,檢測結果出來了,再進行剖宮產手術。
“我們能等,病毒不能等,胎兒不能等!”為了和病毒搶時間,為了這對母嬰的生命,王平超當機立斷。在他的努力協調下,1月20日,黃某經剖宮產手術順利產下一名女嬰,隨后在重癥醫學科接受隔離治療。
幾日后,當得知自己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連日來的身體不適,加上對新生女兒的掛念,讓本就產后抑郁的黃某瀕臨崩潰,產生了放棄治療的念頭。王平超得知后,憂心如焚,無論工作多繁忙,無論自己有多疲憊,他都會抽出時間去看看黃某,給她進行心理疏導,和她談心聊天,為她加油打氣。
經過十幾天的精心治療和心理疏導,隔離病房里傳出了好消息,黃某達到治愈標準,順利出院了,成為醫院第4例治愈出院患者。“這是救了我兩次命的醫生,是我的恩人。”在央視新聞頻道的畫面里,黃某哽咽地說道。
盡我所能,讓患者安全出院
一個月來,年近六旬的他,全天24小時待命,每天只能間歇休息4個小時。連日的勞累,讓王平超的身體也出現了狀況,但他沒有告訴家人和同事,只是自己悄悄吃了藥效更強的降壓藥,拖著疲憊的身軀繼續奔赴“戰場”。
2月7日凌晨1點,剛躺下休息的他,被一陣手機鈴聲吵醒,電話那頭傳來急促的聲音:“王主任,您快來,新河病區急救!”話音剛落,王平超已奪門而出。原來是新河鎮衛生院隔離病區一名確診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已經休克,危在旦夕。王平超一到現場,立即組織搶救,經過近3個小時的全力搶救,終于將患者從“鬼門關”拉了回來。王平超長舒一口氣,癱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在寒冬深夜,他的衣衫卻早已被汗水濕透,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掉下來。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王平超帶領重癥醫學科和重癥隔離病區的49名醫護人員,完成了261名感染患者的救治工作,線上平臺會診153人次,下鄉會診16人次。面對別人的稱贊,他卻有點“難為情”地說:“我只是想盡我所能,讓每一位患者早日治愈出院,這是一名醫生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