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忠
黑龍江居于祖國版圖的“雄雞”之冠,比其他地區更得大自然偏愛,森林、濕地、冰雪、地質地貌、湖泊河流、農耕田園……豐富的自然資源造就了龍江大地壯美的生態畫卷,河流縱橫,濕地灘涂遍布,微風縷縷,蘆葦飄飄,飛禽走獸在此安家,讓人心馳神往。
大沾河濕地
位于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北麓的大沾河上游,是黑龍江省乃至全國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保存最原始、最完整、面積最大的森林濕地保護區。流經保護區內75公里長的大沾河是世界上少數幾條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保護區內稀有植物遍布,動物種類繁多,共有高等植物572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3種,野生動物254種,其中包括白頭鶴、東方白鸛等國家Ⅰ級保護鳥類,大沾河濕地還是白頭鶴在中國唯一的棲息繁殖地。
五大連池濕地
五大連池濕地位于黑河市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主要包括五池及沿岸、張世溝河流域、引龍河流域。以火山熔巖臺地上形成的5個串珠狀火山堰湖及周邊灘涂為主體,以補給和溢出河流及沿岸沼澤為補充,是火山噴發后在火山地質地貌上形成的罕見的火山堰塞湖和湖濱濕地。五大連池濕地是五大連池完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織部分,也是世界三大冷泉之一的五大連池礦泉水的重要補給水源,在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區域物種多樣性,維護區域生態平衡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離鄂霍次克海域較近,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冬季在極地大陸性氣團控制之下,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因此,溫度年較差比同緯度內地小。三江自然保護區內河流縱橫,泡沼遍布,間有島狀森林,原始自然狀態保持完好,各種野生動物、東北亞鳥類均在此棲息和繁衍。
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于大興安嶺東部林區,伊勒呼里山南麓,在松嶺區境內。保護區屬于水域內陸濕地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對象主要是區內的森林、沼澤、草甸和水域生態系統,以及珍稀野生動、植物,是東北最大的森林濕地自然保護區。保存了完整的原始森林濕地生態系統,有原始森林、沼澤、草甸、湖泊、溪流、河川、冰雪等景觀。
萬頃松江濕地
西起哈爾濱市道里區與雙城市交界、東至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壩址,南北以松花江兩岸堤防向外延伸2~5公里為界,包括松花江灘涂濕地和支流河口濕地以及沿岸景區,如太陽島國家濕地公園、白漁泡國家濕地公園、金河灣濕地公園、哈東沿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呼蘭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等。萬頃松江濕地有別于全國其他濕地的最大不同,在于城市、景觀與濕地相互融合,濕地極致生態與都市繁榮相互融合,體現了哈爾濱整體生態化的特點。
扎龍濕地生態保護區
位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境內,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同緯度地區景觀最原始、物種最豐富的濕地自然綜合體,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主要保護對象是丹頂鶴和其他野生珍禽及濕地生態系統,被譽為鳥和水禽的“天然樂園”。扎龍是中國著名的珍貴水禽自然保護區,位于烏裕爾河下游,西北距齊齊哈爾市30公里。嫩江支流烏裕爾河到此失去河道,漫溢成大片沼澤,葦叢茂密,魚蝦眾多,是水禽理想的自然棲息地。
興凱湖濕地
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興凱湖、小興凱湖、湖崗林帶、蘆葦蕩等多處獨特的自然風光,除此之外,保護區還有白棱河橋、新開流遺址、王震將軍墓、泄洪閘、中俄貿易口岸等八大人文景觀。濕地從西向東分為低山漫崗區、湖崗區、湖積平原沼澤區、大小興凱湖水域區。植被隨著地勢的不同呈規律性分布。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460多種,其中木本植物37種,藤本植物22種,草本植物263種,苔蘚植物1種,藥用植物138種,食用菌類9種,蜜源植物61種,漿果植物13種,水生浮游植物52種,還有有森林、草甸、沼澤、水生植物等多種植物群落。
珍寶島濕地
位于虎林市東部,完達山南麓,以烏蘇里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水相望,是三江平原沼澤濕地集中分布地區。保護區總面積44364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29275公頃。珍寶島濕地自然資源豐富,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6種,是烏蘇里江沿岸重要的生態環境系統組成部分,為依賴濕地環境生存的動物提供生長、棲息、繁殖及遷徙停歇地。
撓力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處三江平原腹地,位于寶清、饒河、撫遠和富錦三縣一市行政區內的紅興隆和建三江兩個農墾管理局境內。保護區前身是長林島、雁窩島、撓力河三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七里沁河一個總局級(地市級)自然保護區。連續觀測到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100余只,其中最大集群有50余只;丹頂鶴150余只,最大集群80余只;國家Ⅱ級保護動物白枕鶴400余只,其中最大集群300余只,是東北亞候鳥遷徙通道上的重要節點。
(本文選自:旅游縱覽 202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