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筆下的青春是什么樣子的?
是朝氣,是活力,是賽道上的勇氣與汗水。
是少女的如花笑靨,是少年剛毅的臉龐。
是色彩,是夢幻,是一切美好的字眼兒。
可對于韋佳來說,她的青春卻有些殘酷。
你能想像一個身高162厘米的青春少女,骨瘦如柴到不足30公斤嗎?
你能想像到她皮膚潰爛到手腳的皮都能被掀起來嗎?
……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白血病,一個讓人一聽就害怕的惡疾。
但,韋佳卻在勇敢地直面它,在一步步戰勝它!
韋佳,1993年生于廣西賀州的一個普通教師家庭。在父母的熏陶下,她從小就喜歡上了閱讀和寫作。特別是寫日記,讓她體味到成長的喜悅。為了減輕媽媽的負擔,韋佳小學四年級時就學會了做飯、洗衣服。自強自立,做事有條不紊,這讓身邊不乏優秀同齡人的韋佳,雖平凡卻自信。
剛上初中,韋佳就給自己辦了一張存折,將得到的獎學金、參加征文比賽得到的獎金存起來,甚至過春節時得到的紅包都在開學時充當學費,從不亂花。
別的孩子放假回家,又是游戲又是聊天,還常和父母“打游擊”,但韋佳卻讓父母很放心——從不上網玩兒游戲、聊天,將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管理得井井有條。在韋佳看來,獨立是一件讓人自豪的事情。本分的人品、外向的性格,也讓韋佳收獲了好人緣。
2012年,韋佳高中畢業,雖然最擅長的語文考砸了,但她仍以超過一本線50多分的成績被華僑大學對外漢語專業錄取。在韋佳看來,對外漢語比起純粹的中文專業來說,有更廣闊的文化視角,能讓她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喜歡的專業,讀不完的課外書,一上大學,韋佳就幸福地忙碌起來,她要在大學好好豐盈自己。美好的藍圖在韋佳面前漸漸鋪展開來。
可是生活卻常常并不按人們預想的軌跡行進,不幸猝然降臨在這個充滿憧憬的女孩身上。
大一下學期的一天,韋佳發現自己的腰骨有些疼痛。開始她并未太在意,可是漸漸地疼痛加劇并擴展至全身,最后出現了皮下出血點。病情迅速發展,短短兩周內,她就嚴重失血,不得不到醫院進行診治。旋即在學院領導的安排下,她被轉到了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家人聞訊,心急如焚地從廣西趕到了福建。
病情危急,確診之前,韋佳必須靠輸血活命。
然而診斷結果猶如晴天霹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家人都慌了,哭了。韋佳沒哭,甚至異常鎮定——從小她就從書中知道了一些關于白血病的知識,知道只要治療及時,活下去的希望非常大。
想要活命,必須進行骨髓移植。可是巨額的治療費用像山一樣橫亙在一家人面前!
老師們知道了韋佳的病情,迅速組織了捐款;韋佳的中學同學知道了她的病情,也迅速在各地組織了捐款。這些捐助猶如雪中送炭,讓韋佳和她的家人感動不已。
雖然確診的噩夢沒有嚇住韋佳,可接下來的治療卻特別考驗她的身體和心理素質。
血液病人幾乎都要接受骨穿和腰穿,以及鞘內注射的檢查治療。腰穿治療就是用鋼針扎入病人的脊柱抽取腦脊液并注射藥物,這個過程必須非常緩慢,否則容易扎到神經并造成巨大疼痛。
因為主治醫師臨時有事,那次給韋佳做腰穿的是一位新來的醫生。
一陣劇痛之后,韋佳腰部以下麻木得幾乎沒了知覺!
做完腰穿以后,為了防止腦脊液外流,病人必須絕對平躺,且不能用枕頭,不能哭。由于舊病房的病床上沒有床墊,只有一張薄棉被,這樣韋佳的傷口就直接壓在了病床的鋼板上!這個從小到大很少哭的女孩此時已疼得面部扭曲,最后她以近乎哀求的語氣問身邊的病友:“對不起,我實在太疼了,可以哭一會兒嗎?”病友們看著這個堅強的女孩,溫和地說:“當然了,實在忍不住就哭吧。”
疼痛讓這個不愛哭的女孩的淚海瞬間決堤,一發不可收。病友們也被感染,與她一同流淚。
她這一哭可不要緊,引發了頭部劇痛和身體的嚴重脫水——身上的兩件衣服和蓋在身上的毛巾被都濕透了。韋佳說,原來生命在脆弱的時候,流淚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這不僅傷害了自己,也連累了病友。從那時候開始,她就明白,自己擁有一個好心情,是給身邊的人最好的禮物。
治療白血病,要進行骨髓移植手術,由于中華骨髓庫沒有合適的骨髓配型,韋佳的母親決定用自己的骨髓來救女兒。但母女的骨髓只是半型相配,充滿風險。眼見著身邊的病友因等不來匹配的骨髓而去世,韋佳決定放手一搏。
手術很順利,但韋佳的排斥反應很大:高燒持續了兩個月;皮膚和指甲不停地脫落,手術后的前三個月,指甲軟得遇水浸泡就會變成一層白膜,每天洗澡都要忍受錐心的痛感;眼角膜脫落,其中右眼眼角膜脫落了三分之二;此后,她的肺部又出現排斥反應,肺部膿腫壓迫胸膜,連呼吸都會痛,整個人幾乎不能平躺……
就像闖關游戲,無論后面有多困難,韋佳都一關一關咬牙挺了過來,眼角膜脫落半年后,也逐漸恢復正常。韋佳心里也有一個必勝的信念:在與病魔的斗爭中,自己一定能贏!
在與病魔的抗爭中,韋佳漸漸學會了寬容,學會了與自我、與他人和解,也領悟了生命的寶貴和強大。
命是保住了,但復健之路依然漫長且充滿兇險。
病痛讓這個身高162厘米的女孩體重下降到不足30公斤,別說手無縛雞之力,就是洗澡拿厚一點兒的毛巾都吃力。手上的皮膚潰爛了,她就用兩個指尖夾著勺柄吃飯;寫字的時候手會痛,她就把棉花墊在手掌心。只要能自己做的事情,她就決不依賴他人去做。
為了復健,她還要每天不停地吹氣球,鍛煉自己的肺活量;舉啞鈴,練自己的胸肌……不鍛煉,就是死路一條,她眼見著原本和她情況差不多的兩位患者因為不配合治療,長期依賴氧氣和呼吸機,結果肺功能衰竭遺憾離世。增強器官功能,對付細菌、真菌,增強體質才是最好的方法。韋佳說:“必須得努力,因為我別無選擇。”
韋佳憑著頑強的意志,完成了大學專業課的學習,但公共課是沒辦法完成了,只好辦了退學手續。沒讀完大學,成了她最大的遺憾。但是,現在的她,體重已經恢復到47公斤,每天能行走近300米。康復所收獲的喜悅遠大于未完成學業的遺憾。當得知很多已逾不惑之年的人還要參加高考、彌補青春遺憾的時候,韋佳終于明白,讀書是一輩子的事,自己以后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鍛煉之余,韋佳拿起了畫筆,花鳥人物在她的筆下有了生命;她也開始了自己的投稿之路,詮釋愛和生命。她的作品先后出現在了《破繭成蝶》《閱讀獨唱團》《中學生博覽》《中國青年》《意林》等刊物上。
青春是什么樣子的?堅韌也是一種回答,它可以讓你在石縫中生存、生長,直至開出美麗的花。
就算跌倒,就算折斷翅膀,也要像汪峰在《怒放的生命》中唱的那樣,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這是青春的注解,是生命最美的姿態。
編輯/李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