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萬作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說過:“沒有什么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
習慣的力量之所以強大,是因為“習慣”省略了思考的時間,簡化了行動的步驟,讓學習和工作更具效率。習慣是一個人思想與行為的引領者,“習慣決定未來”。本文主人公謝曉堯先生就是一位擁有良好習慣的人。已經很多年了,他習慣每天早晨五點醒來時,先看手機BBC新聞,再聽英語廣播,然后起床,迎接新的一天;習慣在汽車上、在睡覺前,或是在候機的時候,翻閱隨身攜帶的外文小冊子;習慣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做筆記、寫日志、發博文;習慣琢磨未知,習慣思考未來,習慣探索未極……
他說:“越是臨近暮年,自己對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就越發敬畏,生怕一時疏忽而被技術、被時代淘汰。因此在探索的路上不敢有片刻的懈怠,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謝曉堯選擇了這樣的“習慣”,所以一生堅守,癡情不改,歷久彌新,使得他的科研之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有后勁。
2018年11月27日下午3時,謝主席在他貴州師大田家炳教育書院六樓的辦公室接受了我的采訪。這間辦公室既沒有我想象的寬敞,也沒有想象的奢華,老式的柜子,老式的沙發,老式的辦公桌,一應的設備皆顯老舊,要不是那架立在沙發與辦公桌之間的天文望遠鏡,我很難將它和它的主人聯系在一起。盡管先前在電視或報刊上見過,但真正面對謝主席時,還是有不一樣的感覺。他的平易與謙和,涵養與睿智,讓人一見入心。
一番寒暄過后,我說,沒想到謝主席的辦公室是這樣的。謝主席笑了笑,說這里挨著實驗室,方便。我說,不能跟省領導的辦公室比,畢竟面對的是全省,格局和視野遠大于一所學校。謝主席又笑了笑,要說格局和視野,我這里看得見遙遠的太空。說著,他的目光轉向那臺長鏡頭的望遠鏡。
于是,謝主席的話題由望遠鏡延展開來,從FAST(中國天眼)談到脈沖星,從IT談到云數據,從Linux(操作系統)談到用戶群,從實驗室攻關談到南極科考等等…… 他充滿感染力的講述,時而如白云飄蕩在天際,讓人浮想聯翩;時而如細流歡鳴在谷底,讓人思緒悠遠。畢竟是老師出身,謝主席思路清晰,語言親和,娓娓道來。隨著他講述的深入,我的腦海漸漸呈現出一位科學家瑰麗的人生畫卷。
謝主席從電子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到博士、博士生導師,一直走在科研與教學的攻關路上,而且一走就是一輩子。他的人生追求,他的苦樂年華,與他所取得的一項又一項科研成就,一個又一個科研高峰緊密相連。你很難想象,在研發“基于異種傳感信息融合技術的清黃高速公路紅楓湖大橋健康監測系統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時,56歲的他仍不顧危險攀塔頂、爬山坡、鉆橋底,有時候手弄破了,腳被砸傷也堅持不下火線,為他的團隊樹立了一個偉岸的標桿。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他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科研獎項,每一個獎項的背后都伴隨著他艱辛的付出;而每一項成果的取得,也都印證著貴州IT業的成長。可以這樣講,他的成果越豐碩,說明貴州計算機網絡技術更新的步伐就越堅實、越迅捷。他將自己的科研生命與貴州信息化建設融為一體,無論是對于加速網絡化的進程,還是助推民生工程的開發,都意義非凡。即使是在貴州省政協副主席任上,他的科研工作也從未間斷,所不同的是,在他的關注和推動下,將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更多的民生所急。比如“都勻發電廠鍋爐微機控制系統”“FG-I郵政包裹自動分揀系統”“貴州省招生辦高考招生自動化系統”“貴陽城市煤氣SCADA系統”“數字智能化綜合業務系統”“基于信息安全的網絡考試平臺”等等,這些智能化工程,不僅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還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實實在在地為貴州經濟發展服務。他也因為在信息技術領域的突出貢獻,榮膺了2012年度唯一的“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繼聲名赫赫的涂光熾、歐陽自遠、李桂蓮之后第四位獲此殊榮的專家,可見分量之重。
那天,謝主席一口氣講了三個多小時,依然意猶未盡,還約定了下次采訪時間。我知道,謝主席很忙,對他來說,爭分奪秒并非空洞的時間概念,而是實實在在地計算著來的。因為在他的面前還擺著許許多多的課題,還有許許多多的科研高峰等待攀越。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借用清人黃景仁的詩句,來詮釋本文主人公對科學的堅守與摯愛,也是恰如其分的。謝主席在科研上如是,教學上亦如是。比如“謝曉堯基金”的建立,就詮釋了謝主席作為科技人、教育者的赤子情懷。百萬元科技獎的捐贈,不僅是他“飲水思源、回報社會、捐資教育”的愛心奉獻,也是他品格清廉與精神富有的最好印證。
采訪暫時告一個段落,臨別前在謝主席的引領下,我參觀了辦公室旁邊的實驗室。讓我吃驚的是,這里不只是“貴州省信息與計算機科學重點實驗室”一塊牌子,還有“貴州省大數據研究與應用工程實驗室”、“貴州省智能計算機與控制技術工程實驗室”、“喀斯特地區生物與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貴州師范大學FAST早期科學數據中心”,以及“喀斯特地區關鍵信息技術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每一塊牌子的背后就是一個科研群體,而謝主席就是這些群體的引路人和掌舵者。
參觀過程中,謝主席簡要地介紹了實驗室的基本情況,當他談到平塘天眼新脈沖星的發現,就是通過這里進行的數據處理,之后才被國際天文學界認可。說到平塘天眼,就讓我想起了天眼之父南仁東,想起了南仁東說過的一句話:“感官安寧,萬籟無聲。美麗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它無垠的廣袤。”
其實,在謝曉堯先生心里,有一個更為旖旎的“無垠的廣袤”,他和他的科研團隊正努力地跨越一個又一個“平庸”,向著一個又一個“神秘和絢麗”的未知領域邁進。
(編輯/高緯時)